暑假期间,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其全名为“海峡两岸青年学生北京长城夏令营”,顾名思义,是北京与台湾师生共同参与的一次活动。 在参加此次夏令营之前,我们皆对此次活动能否成功举办怀有不小疑虑,其原因主要有两点:1 .两岸学生从小生活在不同的社会体系当中,彼此交流是否会有隔阂;2.自5.20事件之后,台湾地区与大陆关系紧张,这会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 我们的疑虑在第一天就得到消除。 下午四点,我们到达营区,在得知台湾小伙伴儿们要晚上十点才到,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在之后7天将要与我们一起生活的小伙伴,会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十点,在酒店门口,我们见到了我们的台湾小伙伴儿,经过领队依次点名与分配,我见到了我的小伙伴儿———林群圃,身高一米八,瘦瘦的,与我唯一不同的是,他操着一口台湾腔。 他去领给台湾学生准备的夜宵(康师傅泡面),我去帮他领证与衣服。回到房间,他贼兮兮的从背包里掏出两桶泡面,说:“兄弟,等我们到这么晚,肯定饿了吧,吃宵夜。”一起吃泡面,聊天,然后我们就熟识了。…….就是这么简单。 其实看这些天的行程,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像:故宫、首都博物馆、宛平城、卢沟桥等等,都是我们从小在北京生活的孩子特别熟悉的地方,但对于我们的台湾小伙伴来说,就不一样了。譬如故宫博物院,在台湾也有,并且相对来说,那里的故宫的馆藏比北京的要丰富(当年蒋总裁搬走的),但北京的底蕴要强的多,类似于古建、历史遗迹等等,他们是没有的,所以听导游讲解时他们的态度要比我们还认真。 几天的行程除了欢乐还有感动。 在第三天去抗日战争纪念馆回来的路上,台湾生提议唱《义勇军进行曲》(他们在台湾时是没有《国歌》的),他们拿出在纪念馆墙上拍下来的歌词,一起唱,以此祭奠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宝贵生命的人们。 7天的夏令营,我们一起经历了许多:在雨天里爬居庸关长城,一起去全聚德吃烤鸭,在卢沟桥上一起数狮子,在颐和园里听导游老师讲历史,到什刹海看表演、吃小吃……我们一起生活,一起玩乐,一起学习,一起经历。 此次活动,我们认识许多台湾的朋友,在与其交流的过程中不仅增厚的了岸学生的友谊,也使我们开拓了眼界,对于彼此的历史、文化等有了更多的了解,对于各自今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