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世界的战争与战役(4)

作者: 气球之狼 | 来源:发表于2017-12-04 00:08 被阅读27次

    马其顿的崛起(Rise of Macedon)

    时间:公元前359年~公元前336年

    作战地域:希腊、马其顿、色雷斯

    交战方:马其顿、色萨利VS雅典、底比斯、斯巴达及其盟友

    战争起因:公元前359年,马其顿国王佩狄卡斯三世(Perdiccas III,前368年–前359年在位)在与西北方入侵的达尔达尼人作战时阵亡;曾长期在底比斯充当人质的王子腓力成为年幼的阿明塔斯四世(Amyntas IV)的摄政;腓力在底比斯期间深受希腊文化影响,并亲眼目睹了伊帕密浓达的军事改革为底比斯军队带来的优势地位;同年,在军队的支持下,腓力废黜了阿明塔斯四世,自己登上王位;

    经过:腓力二世继位后施行各项改革措施,使马其顿有一个位于文明世界北方的偏远国家,一跃而成为希腊世界最强的国家;腓力二世主要的改革措施集中于军事层面,他建立了一支常备军(马其顿方阵),以取代至少由贵族组成的骑兵卫队;这支常备军由来自上、下马其顿的平民组成,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使用长度超过6米的萨里沙长枪(sarissa)作战,排成纵深十六列的方阵;其中前5列的士兵持长枪重叠向前,后11列的士兵将长枪架在前面士兵的肩膀上,斜向前竖立;公元前358/357年,以达尔达尼人再次入侵马其顿,腓力二世击败了他们,其首领巴耳底利斯(baldiis)以下7000人被杀;

    在承诺占领安菲波利斯(Amphipolis)后将其交给雅典后,腓力二世获得了公元前363年后失去的皮德纳;安菲波利斯位于斯特里蒙(Strymon)河畔,塞尔马湾北岸,境内拥有贵金属储量丰富的潘盖翁山(Mount Pangaion);公元前356年,当腓力二世占领安菲波利斯后,并没有按照此前的协定,将这座城市移交给雅典,而是将其据为己有;而雅典此时正因第二次海上同盟各邦之间爆发的内战而元气大伤,无暇顾及;幸运的腓力二世得到了安菲波利斯,就有如雅典得到劳里昂银矿一样,得以迅速崛起;前354年,腓力二世出兵占领了雅典位于塞尔马湾北岸的战略要地迈索尼;此后,通过介入第三次神圣同盟战争(The Third Holy Alliance War),腓力二世战胜了福基亚人,控制了德尔菲的近邻同盟(Amphictyonic League),以及希腊中部的色萨利诸邦,精锐的色萨利骑兵充实了马其顿的骑兵部队;

    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军围攻位于哈尔希迪克半岛上的城邦奥林索斯(Olynthus);第二次海上同盟瓦解后,雅典的实力遭到严重削弱,故此无力对遭到围攻的奥林索斯城进行支援,只是象征性的派出使者向腓力二世提出抗议;次年,腓力二世攻陷了孤立无援的奥林索斯,城市被夷为平地;前342年,腓力二世出兵入侵东部的色雷斯;公元前339年,腓力二世再次介入第四次神圣同盟战争(The Four Holy Alliance War), 以雅典、科林斯为首的中南部城邦则结成反马其顿同盟;公元前338年夏,腓力二世在彼奥提亚的喀罗尼亚击败了雅典和底比斯的联军

    结果:喀罗尼亚战役后,获得胜利的腓力二世于第二年(前337年)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科林斯,召开了由除斯巴达以外的所有希腊城邦参加的泛希腊会议(Panhellenic meeting),建立了一个以马其顿为盟主,旨在反对波斯帝国的军事和政治同盟——科林斯同盟(League of Corinth),并组织一支有各城邦士兵组成的希腊联军,渡海解放处于波斯帝国压迫下的爱奥尼亚成邦和小亚细亚内陆地区,以及报复一个半世纪前,波斯国王大流士和薛西斯父子两次对希腊的入侵希腊;

    喀罗尼亚战役(Battle of Chaeronea)

    日期:公元前338年8月2日

    作战地域:彼奥提亚的喀罗尼亚

    交战方:马其顿VS以底比斯和雅典为首的希腊联军

    指挥官:腓力二世及其子亚历山大VS雅典的卡瑞斯(Chares of Athens)和吕西克列斯(Lysicles),以及底比斯德特阿根尼(Theagenes)

    兵力:步兵30000人、骑兵2000人VS 35000人

    经过:联军的阵线从丘陵处延伸至河岸,底比斯人在右翼,雅典人在左翼,后者占据着一处高地;马其顿军方面,由腓力二世亲指挥右翼,其子亚历山大指挥左翼,包括精锐的伙伴骑兵;战斗开始后,卡瑞斯指挥的雅典人主动放弃高地,对平原上的马其顿步兵发起进攻;腓力二世则假装后撤,以诱使雅典人脱离右翼的底比斯人;另一方面,亚历山大也指挥左翼对底比斯人发起进攻,一支骑兵穿过雅典人与底比斯人之间空隙,占据雅典人身后的高地,而腓力二世也适时指挥部队发起反击;腹背受敌的雅典人全线溃败,右翼的底比斯人也随着雅典人撤退,只有当年由伊帕密浓达和菲洛皮达斯一手打造的底比斯圣团战斗到最后一刻;此役中,联军阵亡者达3000人,另有4000人被俘;而马其顿军则估计有2000-4000人阵亡;由于腓力二世的目的在于团结希腊各城邦的力量远征东方,故此大部分联军士兵得以撤离战场;

    损失:不详VS约2000人被杀、4000人被俘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亚历山大远征(Wars of Alexander the Great)

    时间: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黎凡特、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索格迪亚纳、巴克特里亚、格德罗西亚、阿拉霍西亚、印度河流域......

    交战方:马其顿及泛希腊同盟VS 波斯帝国及其附庸

    战争起因:亚历山大对外宣称其父腓力二世是被波斯大王大流士三世收买的刺客所暗杀(尽管他和他母亲的嫌疑更大),以及一个多世纪前波斯大王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对雅典娜圣殿的破坏,是其发动战争的主要借口

    经过:前334年春,亚历山大带领一支由37000人组成的军队(其中步兵32000人、骑兵5100人;12600人来自希腊,其中7600人由联盟提供,5000人是雇佣兵,7000人来自被征服的巴尔干部落,其中2000人是来自色雷斯和培奥尼亚的轻装步兵和斥候骑兵;其余16000人来自马其顿和色萨利,其中包括方阵步兵9000人,使用长度4米的萨里沙长枪,以及一支3000人的持盾卫队)渡过赫勒斯滂海峡,进入小亚细亚;安提帕特被亚历山大委以留守之任,指挥一支由步兵12000人和骑兵1500人组成的军队; 队伍中除了士兵外,随行的还有科学家、植物学家、工程师、建筑师、地理学家和传记作家等众多学者;登陆小亚细亚后,亚历山大首先拜访了在特洛伊遗址附近的一处墓地,那里据说埋葬着特洛伊战争中希腊联军中的勇士阿喀琉斯(Achilles),他是几个世纪前由盲诗人荷马所著的长篇史诗《伊利亚特》的主角之一,亚历山大是其最忠实的读者之一;

    格拉尼库斯河战役(Battle of the Granicus)

    时间:公元前334年5月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西北部,赫勒斯滂~弗里吉亚境内,格拉尼库斯河畔

    交战方:马其顿VS波斯帝国

    兵力:步兵32000人、骑兵5100人,合计37100人VS骑兵10000~20000人、5000~20000希腊雇佣兵(重装备步兵),合计20000~40000人

    指挥官:亚历山大、帕米尼奥(Parmenion)、克拉特鲁斯等VS 阿萨姆斯(Arsames,奇里乞亚总督)、瑞奥米特雷斯(Rheomithres)、尼帕特斯(Niphates)、佩特内斯(Petenes)等

    经过:波斯人将以骑兵为主的波斯军队部署在河岸边,试图以此来阻止马其顿人渡河,而以步兵为主的希腊雇佣军则被在后面;在傍晚前,亚历山大带领军队首先发起进攻,在河岸边骑兵难以发挥作用,亚历山大一举击溃了波斯人,数千希腊雇佣兵在被解除后遭到屠杀,亚历山大试图以此来警示那些为波斯国王效力的希腊人,以显示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希腊人向波斯帝国复仇;另有,2000名(雇佣负伤VS步兵3000人、骑兵1000人阵亡、2000人被俘(希腊雇佣兵)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战后,亚历山大特意挑选了300副盔甲作为战利品,送往雅典卫城的帕台农神殿,署名为“战胜了亚洲蛮族的亚历山大,腓力之子和希腊人”;在马其顿的迪昂,亚历山大为阵亡的25名马其顿士兵树立了青铜塑像

    哈利卡纳苏斯围攻战(Siege of Halicarnassus)

    时间:公元前334年秋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西南部,哈利卡纳苏斯

    交战方:马其顿VS波斯帝国

    兵力:约37000人VS不详

    指挥官:亚历山大、赫菲斯提安(Hephaestion)VS欧瑞托波塔斯(Orontobates,卡里亚总督)、罗德斯的门农(Memnon of Rhodes)

    经过:欧瑞托波塔斯和罗德斯的门农率军退守哈利卡纳苏斯;战斗开始后,马其顿人设法突破了城墙,门农曾一度击退了他们;然而不久之后,亚历山大指挥部队对城墙再次发起猛攻;意识到获胜无望的门农下令放火烧毁城市,带领余下的部队登船撤离;一阵强风加剧了火势,哈利卡纳苏斯的大部分城区在大火中化为灰烬;

    损失:不详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米利都围攻战(Siege of Miletus)

    时间:公元前334年秋

    作战地域:爱奥尼亚境内,米利都

    交战方:马其顿VS波斯帝国及其盟友

    兵力:160艘舰船 VS 400艘舰船

    指挥官:亚历山大、赫菲斯提安(Hephaestion)VS海基斯塔图斯(Hegisistratus)

    经过:马其顿人围攻并占领了这座城市,波斯舰队失去了在爱琴海沿岸的基地

    损失:极少VS惨重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亚历山大控制爱奥尼亚

    伊苏斯战役(Battle of Issus)

    时间:公元前333年11月5日

    作战地域:奇里乞亚境内,伊苏斯平原

    背景:公元前333年春,经过短暂的休整后亚历山大带着军队沿着小亚细亚的西部海岸南下,相继占领了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城邦、吕底亚、卡里亚和皮西迪亚;在米利都和哈利卡纳苏斯(halicarnassus), 亚历山大的军队都遭到了来自当地守军和波斯舰队的激烈抵抗,亚历山大用了很长时间,才最终占领了这两座城市;此前,舰队司令希腊人门农曾向大流士三世提议,从海上袭击马其顿本土和希腊,资助和煽动反对马其顿统治的希腊人起义;起初大流士三世似乎采纳了门农的这一计划,然而没过多久,大流士三世就改变了主意,他要率领大军在陆地上消灭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解散了他的舰队,将桨手编入步兵队伍;同年夏,门农病逝,波斯舰队趋于瓦解,亚历山大最大的威胁解除;实际上,如果波斯军队入侵希腊或马其顿,并煽动希腊人起义的话,恐怕亚历山大也只能选择撤军;亚历山大带领军队离开皮西迪亚后,向东穿越弗里吉亚,抵达古都戈尔狄乌姆(Gordium);在此,亚历山大解开(或劈开)了那个著名的绳结(戈尔迪结,引申为快刀斩乱麻);而根据当地一则流传甚广的预言,解开它的人将会成为整个亚洲的统治者

    交战方:马其顿VS波斯帝国

    兵力:轻装步兵13000人、重装步兵22000人,骑兵5850人,合计40850人VS关于波斯军队的数量以及阵亡者的数量,离来说法不一;根据几个不同的版本,波斯军队数量从250000人到600000人不等;现代学者估计,波斯军队数量约在100000~150000人之间;阵亡者的数量为60000人,如果这一数字无误的话,那么他们中大部分人可能死于其后混乱的撤退过程中;而马其顿军队的兵力约为40000人,阵亡者约有450人(其中骑兵150人,步兵300人),根据现代学者估计,其阵亡人数应在2000人至3000人之间

    指挥官:亚历山大、帕米尼奥(Parmenion)、克拉特鲁斯等VS大流士三世、阿萨姆斯、瑞奥米特雷斯(Rheomithres)等

    部署:亚历山大将左翼远端延伸至海岸,以防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波斯从右翼包抄;尼卡诺尔受命带领持盾卫队部署于右翼前方,伙伴骑兵和色萨利骑兵部署于右翼,由亚历山大亲自指挥;帕米尼奥指挥左翼,以及配属的希腊盟军;全军以战斗队形缓慢的向波斯军队靠近;大流士三世将希腊雇佣军部署于中间,两侧部署卡尔达克重步兵;由于地形狭窄,靠近山地一侧左翼只有部分骑兵和轻装步兵,而大部分骑兵包括重装骑兵则被部署于右翼;

    经过:亚历山大首先在右翼发起进攻,波斯左翼被击败;亚历山大以一部继续攻击败退的波斯左翼,其余部队转而攻击左侧暴露的波斯中间;部署在此的希腊雇佣军在马其顿中间和右翼一部的压力下开始败退,大流士三世在卫队的保护下撤离战场;失去主帅的波斯大军全线崩溃,位于波斯右翼,身着沉重铠甲铁甲骑兵在色萨利骑兵的追击下全军覆没

    损失:至少452人,另有许多人受伤VS约20000人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整个撤退过程显得极度混乱和无序,来自东部各省(如巴克特里亚)的骑兵和步兵在狭窄的海滩上挤作一团,许多步兵遭到骑兵践踏;各部之中,惟有8000希腊雇佣军能够保持队形完整,且战且退,越过阿曼山脉向南挺进,撤到叙利亚北部的港口特里波利(Tripoli),登上前来接应的运输船;大流士三世的营地被马其顿人占领,包括他的母亲、妻子、两个女儿和一个未成年的儿子,以及数量众多的妃嫔、贵妇、宫女和朝臣、侍从在内的整个宫廷被俘;亚历山大严禁马其顿士兵骚扰大流士三世的家人,并向自己的亲人一般对待她们;至于其他人,尤其是美丽的波斯贵妇和少女,则大多沦为马其顿将领和士兵们的战利品,饱受蹂躏;

    提尔围攻战(Siege of Tyre)

    时间:公元前332年1月~6月

    作战地域:腓尼基,提尔

    交战方:马其顿及其同盟VS提尔、波斯帝国

    兵力:不详

    指挥官:亚历山大、赫菲斯提安VS阿泽米利库斯(Azemilcus)

    经过:亚历山大下令在提尔城外一段靠近城墙的海面上修筑一条石坝,将攻城塔和弩炮推向城墙,在攻城武器的猛烈冲击下,提尔坚固的城墙终于被突破,在屠杀了剩余的守军后,马其顿士兵在城内奸淫掳掠,有数千人被杀死,剩下的人则被作为奴隶出售

    损失:400人阵亡VS约8000被杀,30000人沦为奴隶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提尔城被摧毁

    加沙围攻战(Siege of Gaza)

    时间:公元前332年

    作战地域:加沙

    交战方:马其顿,泛希腊同盟VS波斯帝国

    兵力:不详

    指挥官:亚历山大、赫菲斯提安VS巴提斯

    经过:由马其顿军中的大型投石机所发射的石弹,在经过一阵猛烈的攻击后,摧毁了大片城墙;而在接下来的巷战中,由波斯宦官巴提斯指挥的守军顽强抵抗,曾三次击退马其顿军的攻势,直到第四次马其顿军才最终占领了城市;在此期间,巴提斯麾下的阿拉伯雇佣兵在一次出城袭击马其顿军攻城武器的过程中,一度使亲率伙伴骑兵前来增援的亚历山大受伤;愤怒的亚历山大残忍的处死了巴提斯,并屠杀了所有能拿起武器的市民,然后将剩下的妇女和儿童作为奴隶出售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加沙是亚历山大东征期间第二座遭到屠戮的城市

    高加米拉战役(Battle of Gaugamela)

    时间:公元前331年10月1日

    作战地域:两河流域(美索布达米亚)北部,高加米拉

    背景:提尔和加沙陷落后,亚历山大率军进入埃及,备受波斯人压迫和奴役的埃及人如同救主一般迎接亚历山大;在古都底比斯,亚历山大被尊为上下埃及的法老;在利比亚沙漠中的绿洲西瓦,当地祭祀称他是神的儿子;一个希腊殖民者的后裔,瑙克拉提斯的克里奥门尼斯(Cleomenes of Naucratis)被任命为埃及的首任省督;前332年,亚历山大下令在尼罗河口附近的一处内陆湖与海岸之间狭长陆地上修建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里亚(Alexandria),作为马其顿人在埃及的统治中心;前331年,亚历山大带领军队离开埃及北上,途经腓尼基和叙利亚,向美索不达米亚进发;在高加米拉,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一处预设战场部署大军迎战马其顿人

    交战方:马其顿、泛希腊同盟VS波斯帝国及其附属国

    兵力:合计47000人VS关于波斯军队的数量,阿里安认为有骑兵40000人,步兵1000000人和战车200辆;狄奥多鲁斯认为骑兵有200000人,步兵800000人和200辆战车;最保守的说法则认为有步兵200000人、骑兵45000人和200辆战车

    指挥官:亚历山大、赫菲斯提安、克拉特鲁斯、帕米尼奥、托勒密、卡山德、佩狄卡斯、安提戈努斯、克雷图斯、尼阿库斯,阿里斯顿等VS大流士三世、贝苏斯、马祖斯、欧瑞特斯二世,阿特罗帕特斯

    经过:照波斯帝国两个世纪以来的惯例,大流士三世坐镇中间指挥全军;在他的身边是皇家卫队和万人长生军(Immortal),希腊雇佣军在中间两侧展开,他们的前方是来自印度的大象和50辆卷镰战车;巴克特里亚骑兵位于左翼,由省督贝苏斯(Bessus)指挥,亚美尼亚骑兵位于右翼,由弓箭手和标枪手掩护;两翼前方各有至少10辆战车和铁甲骑兵组成的突击部队;在左翼、右翼和中间所构成的第一阵列后方,是由大量轻装步兵组成的第二阵列;亚历山大以步兵方阵为中间,骑兵分别位于两翼,右翼前方以弓箭手、标枪手掩护,两翼后方各有一定数量的骑兵预备队;帕米尼奥指挥左翼,亚历山大带领伙伴骑兵指挥右翼;在第一阵列后是由雇佣兵组成的第二阵列;除此之外,左右两翼各有一支步兵倾斜列阵,以防止波斯骑兵从两翼包抄;亚历山大一面命令右翼的步兵以斜型阵列发起进攻,一面带领骑兵向右移动,做出侧翼包抄的假象,以诱使波斯左翼的巴克特里亚骑兵出击;与此同时,波斯军队阵前卷镰战车开始对马其顿方阵发动攻击,以图突破方阵;他们中的一部分先是被方阵前面的弓箭手和标枪手杀死,其余的战车则在冲入由马其顿士兵自行让出的缺口后被第二阵列的士兵杀死;亚历山大以紧随而来的后续部队与波斯左翼的巴克特里亚骑兵作战,越来越多的波斯左翼骑兵被吸引过来,使波斯中间与左翼之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缺口;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战机,亚历山大带领伙伴骑兵排成楔形队形朝这个缺口冲去,轻装部队则紧随其后以防止波斯左翼骑兵返回救援;亚历山大向波斯中间的突击势如破竹,长生军和两侧希腊雇佣军纷纷溃败,伙伴骑兵直扑大流士三世坐在的方阵;按照普遍公认的说法,当大流士三世意识到危险即将降临之际,当即转身向后方逃去;失去主帅的波斯军队的中间和第二阵列犹如雪崩一般全线溃散;就在亚历山大向波斯中间突破的同时,马其顿左翼的帕米尼奥陷入危机,波斯右翼的亚美尼亚骑兵在马扎亚斯的指挥下,利用马其顿左翼与中间的缺口,穿过第一阵列,部分骑兵甚至突破了第二阵线,冲入马其顿后方的营地,企图解救被俘的波斯王室成员;营地内的波斯俘虏乘机响应,辎重部队和波斯王室所在的区域遭到攻击;直到第二阵列的部分雇佣军回援,辎重部队才得以解围;得知左翼危急的亚历山大只得放弃追击大流士三世,返身救援左翼,从侧翼与色萨利骑兵一起击败了 波斯右翼;只有波斯左翼的贝苏斯,眼见大势已去,及时撤离了战场

    损失:步兵100人,骑兵1000人(阿里安);步兵300人(库尔提乌斯.鲁福斯);步兵500人(狄奥多鲁斯.西库鲁斯)VS 40000人(库尔提乌斯.鲁福斯);47000人(威尔曼);90000人(狄奥多鲁斯.西库鲁斯);超过300000人(阿里安)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波斯大门战役(Battle of the Persian Gate)

    时间:公元前330年1月20日

    作战地域:波斯波利斯附近(near Persepolis),波斯大门

    交战方:马其顿,泛希腊同盟VS波斯帝国

    兵力:17000人,至少14000人VS 25000人(库尔提乌斯和狄奥多鲁斯)、40000人(阿里安)

    指挥官:亚历山大、克拉特鲁斯、托勒密VS阿里奥巴尔赞(Ariobarzanes)

    经过:在波斯波利斯附近的波斯大门附近,一支波斯军队在阿里奥巴尔赞的率领下,在波斯波利斯附近的的波斯大门附近阻击马其顿人;当天夜里,亚历山大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率领一支精锐的分队,连夜翻越山路;于次日清晨,在克拉特鲁斯率领主力从正面发动攻击的同时,从波斯人背后发起进攻

    损失:中度VS惨重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塞罗波利斯战役(Siege of Cyropolis)

    时间:公元前329年

    作战地域:索格狄亚那,塞罗波利斯

    交战方:马其顿 VS 索格狄亚那

    兵力:10000人 VS 15000人

    指挥官:亚历山大 VS 不详

    经过:塞罗波利斯是公元前329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的七个城镇中的一个,亚历山大的目标是征服整个索格狄亚那,七个城镇中有五个在两天内被占领,许多居民遭到屠杀。塞罗波利斯是其中最大最坚固的一个,亚历山大亲自指挥围攻塞罗波利斯。在激烈的战斗中,亚历山大被从城中射出的石块击伤,其部下的另一位将军克拉特鲁斯也被箭射伤。在城墙被突破后,其余的人退守至城内的堡垒避难,次日因缺水而投降。

    损失:中等偏少 VS 8000人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奥克苏斯战役(Battle of Jaxartes)

    时间:公元前329年10月

    作战地域:中亚细亚,索格狄亚那

    交战方:马其顿、泛希腊同盟VS斯基泰人

    兵力:6000人 VS 15000~20000人

    指挥官:亚历山大VS Satraces

    经过:斯基泰人占领了奥克苏斯河北岸,以阻止亚历山大的军队登岸;在亚历山大的指挥下,马其顿步兵和骑兵在弩炮和舰队的配合下陆续登岸,并击溃了北岸的斯基泰人

    损失:160人阵亡,1000人负伤VS 1200人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海达斯佩斯河战役(Battle of the Hydaspes)

    时间:公元前326年

    作战地域:旁遮普境内,海达斯佩斯河

    交战方:马其顿、泛希腊同盟,以及波斯和印度盟友VS普拉瓦(Paurava)

    兵力:步兵40000人,骑兵5000~7000人,合计约45000~47000人VS20000或30000或50000步兵,2000~4000骑兵,200头战象,1000辆战车

    指挥官:亚历山大、克拉特鲁斯、赫费斯提翁、托勒密、佩狄卡斯、塞琉古、利西马库斯等VS波鲁斯

    经过:亚历山大首先做出要在冬季枯水期来临之前长期驻扎的假象,然后派出骑兵前往上游侦察,寻找合适的渡河地点;终于在一天夜里,亚历山大命令岸边的部队做出即将渡河进攻的假象,吸引河对岸的波鲁斯,自己则带领一支偏师从下游一处未设防的地点乘竹筏渡河,并于次日清晨对印度人的侧翼发起进攻;战车无法在狭窄的地域里发挥作用,战象也因为遭到猛烈的袭击而发狂,冲向身后的印度步兵;

    损失:300多人(其中步兵80人、弓箭手10人、各类骑兵220人)VS23000人(其中步兵20000人,骑兵3000人),波鲁斯的两个儿子以及大部分高级指挥官均在战斗中阵亡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拉米安战争(Lamian War)

    时间:公元前323年~公元前322年

    作战地域:彼奥提亚境内,德摩比勒隘口附近,拉米亚

    交战方:马其顿VS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

    战争起因:当亚历山大的死讯传到希腊后,包括雅典在内的希腊各城邦均发生起义

    经过:首先赶来增援的是赫勒斯滂~弗里吉亚总督利奥纳图斯,他刚刚迎娶了亚历山大的妹妹,孀居的摩罗西亚(伊庇鲁斯)王后克里奥帕特拉,打算通过镇压希腊人的起义来获取争夺王位的政治资本,故此他带领着一支由步兵20000人、骑兵1500人的队伍赶来增援;然而希腊联军的数量更多,他们的骑兵超过3000人;利奥纳图斯在战斗中被击败,他本人也被希腊骑兵所杀;次年,得到消息的克拉特鲁斯率军从小亚细亚的奇里乞亚出发,抵达色萨利;克拉特鲁斯的部将克莱图斯在阿莫尔戈斯海战中击败了雅典舰队,而他本人则在色萨利的克拉农击败了希腊联军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阿莫尔戈斯战役(Battle of Amorgos)

    时间:公元前322年5月~6月

    作战地域:基克拉泽斯群岛,阿莫尔戈斯

    交战方:雅典VS马其顿

    兵力:170艘舰船 VS 240艘舰船

    指挥官:欧伊申(Euetion)VS“白皮肤”克莱图斯(Cleitus the White)

    经过:由于缺乏人手,原本确定出航的240艘舰船仅剩170艘,由缺乏海战经验的将军欧伊申指挥;在基克拉泽斯群岛东部最远处的一座小岛~阿莫尔戈斯附近水域,一场短暂的交战后,雅典舰队被数量更多的马其顿舰队包围,缺乏斗志的舰队指挥官们放弃抵抗,遂向克图特斯投降

    损失:不详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欧伊申带领着剩余的舰队返回比雷埃夫斯,此战标志着叱咤风云近一个半世纪之久的雅典海军的没落;战后,安提帕特剥夺了所有第三和第四等级的雅典公民权,并将他们放逐到色雷斯

    克拉农战役(Battle of Crannon)

    时间:公元前322年8月

    作战地域:色萨利境内,克拉农

    交战方:马其顿VS希腊城邦

    兵力:步兵40000人,投石手和弓箭手3000人,骑兵5000人VS步兵25000人,骑兵3500人

    指挥官:安提帕特、克拉特鲁斯VS安提菲鲁斯(Antiphilus)、法萨卢斯的门农(Menon of Pharsalus)

    经过:安提帕特在得到了克拉特鲁斯来自小亚细亚的增援后,即与其一道率军向南推进,希腊人立刻集中兵力在色萨利境内的克拉农迎战;雅典将军安提菲鲁斯打算以骑兵来赢得这场战役,然而他们却被数量更多的马其顿骑兵击败;与此同时,马其顿步兵也击败了希腊步兵,迫使其撤退

    损失:阵亡130人VS阵亡500人

    结果:马其顿获得胜利

    延伸阅读:巴比伦分封协议(Partition of Babylon)

    “监国”摄政:佩狄卡斯,亚历山大七大侍卫统领之一

    伙伴骑兵统领:塞琉古

    (马其顿、伊利里亚、伊庇鲁斯和希腊)留守:安提帕特

    色雷斯:利西马库斯(Lysimachus),亚历山大七大侍卫统领之一

    赫勒斯滂–弗里吉亚:莱昂纳托斯(),亚历山大七大侍卫统领之一

    大弗里吉亚(Greater Phrygia)、潘菲利亚(Pamphylia)和吕西亚(Lycia):安提戈努斯

    卡里亚(Caria):阿桑德(Asander)

    吕底亚(Lydia):米南德(Menander)

    卡帕多西亚(Cappadocia)、帕夫拉戈尼亚(Paphlagonia):攸美尼斯(Eumenes)或尼卡诺尔(Nicanor)

    奇里乞亚(Cilicia):菲洛塔斯(Philotas)

    埃及:托勒密,亚历山大七大侍卫统领之一

    叙利亚:拉俄墨冬(Laomedon)

    美索不达米亚:阿尔卡西劳斯(Arcesilaus)

    大米底亚(Greater Media):培松

    小米底亚(Lesser Media):阿特罗巴特斯(Atropates),阿特罗帕特尼王朝的首任君主

    波西斯(Persia):朴塞斯塔斯(Peucestas)

    卡曼尼亚(Carmania):特勒波勒摩斯(Tlepolemus)

    赫卡尼亚(Hyrcania)和帕提亚(Parthia):菲利普(Philip)或弗拉塔费涅斯(Phrataphernes)

    索格迪亚纳、巴克特里亚:斯塔萨诺尔(Stasanor)

    德兰吉亚纳(Drangiana)、阿利亚(Aria): 斯塔桑德尔(Stasander)

    阿拉霍西亚(Arachosia)、格德罗西亚(Gedrosia):西比亚提斯(Sibyrtius)

    帕罗帕米西亚(Paropamisia):奥克夏特斯(Oxyartes),罗克珊娜的父亲

    旁遮普(Punjab):塔克西莱斯(Taxiles)

    印度河:波鲁斯(Porus)

    犍陀罗(Gandhara):阿格诺尔之子培松

    第一次继业者战争(Wars of the Diadochi)

    时间:公元前322年~公元前275年

    第一次继业者战争(First War of the Diadochi)

    时间:公元前322年~公元前320年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埃及

    交战方:佩狄卡斯VS 安提帕特、克拉特鲁斯、安提戈努斯和托勒密

    战争起因:在亚历山大死后出任摄政的佩狄卡斯试图迎娶利奥纳图斯的遗孀克里奥帕特拉,其对王位的觊觎引发了安提帕特、克拉特鲁斯、安提戈努斯和托勒密的反抗,托勒密收买了负责运送亚历山大灵柩返回马其顿的阿里达乌斯,灵柩被转移至埃及,暂时安放于古都孟菲斯;

    经过:佩狄卡斯率领大军进攻埃及,却先后于尼罗河的两处渡口,佩琉西乌姆和赫利奥波利斯接连受挫;在“赫利奥波利斯之变”中被塞琉古、培松和安提贞尼斯等三位将领所杀;与此同时,在小亚细亚战场上,佩狄卡斯任命的帕夫拉戈尼亚和卡帕多西亚总督攸美尼斯和尼卡诺尔(佩狄卡斯的弟弟)却意外的在赫勒斯滂海峡附近的一场战斗中杀死了身经百战的宿将克拉特鲁斯,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攸美尼斯仅仅是亚历山大身边的一个侍从或机要秘书

    结果:佩狄卡斯死后,在安提帕特的主持下,各路诸侯们汇聚于叙利亚小城特里帕拉迪苏斯(Triparadisus),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签署了一份新的分封协议

    赫勒斯滂海峡战役(Battle of the Hellespont)

    时间:公元前321年

    作战地域:赫勒斯滂海峡附近

    交战方:反佩狄卡斯阵营VS佩狄卡斯阵营

    兵力:20000人 VS 20000人

    指挥官:克拉特鲁斯、涅普托勒摩斯(Neoptolemus)VS攸美尼斯(Eumenes)

    经过:双方的步兵被部署在阵线中间,骑兵位于两翼;在战斗中,指挥骑兵的克拉特鲁斯因马失前蹄而被杀,而两翼遭到夹击的涅普托勒摩斯也在不久后阵亡;

    损失:不详

    结果:佩狄卡斯阵营获得胜利,攸美尼斯接收克拉特鲁斯的步兵

    延伸阅读:特里帕拉迪苏斯分封协议(Partition of Triparadisus)

    “监国”摄政:安提帕特

    伙伴骑兵统领:卡山德(Cassander)

    叙利亚:拉俄墨冬(Laomedon of Mytilene)

    奇里乞亚:费罗萨努斯(philoxenus)

    赛索不达米亚和亚述(Arbelitis):安菲马库斯(Amphimachus),国王的兄弟

    巴比伦尼亚:塞琉古

    赫勒斯滂–弗里吉亚:阿里戴乌斯

    苏萨:安提贞尼斯,前银盾队统领

    吕底亚:克利图斯(Cleitus the White)

    大弗里吉亚、潘菲利亚和吕西亚:安提戈努斯

    奇里乞亚费罗萨努斯

    米底亚:培松

    波西斯:朴塞斯塔斯

    埃及:托勒密

    色雷斯:利西马库斯

    卡曼尼亚:特勒波勒摩斯

    里海之门( Caspian Gates)以内的米底亚:培松

    帕提亚:菲利普

    阿里亚和德兰吉安纳:斯塔桑德尔

    索格迪亚纳和巴克特里亚:斯塔萨诺尔

    阿拉霍西亚和格德罗西亚:西比亚提斯

    帕罗帕米西亚:奥克夏特斯

    旁遮普:塔克西莱斯

    印度河:波鲁斯

    犍陀罗:阿格诺尔之子培松

    第二次继业者战争(Second War of the Diadochi)

    时间: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15年

    作战地域:希腊、马其顿

    交战方:波利伯孔、奥林匹亚斯(Olympias)、攸美尼斯VS卡山德、安提戈努斯、托勒密

    战争起因:公元前319年,摄政安提帕特病逝,临终前,摄政一职被交给腓力二世时代的另一位宿将,时年75岁的波利伯孔(Polyperchon)

    经过:安提帕特的长子,对这一安排甚为不满的卡山德暗中联络小亚细亚的安提戈努斯和埃及的托勒密,计划共同反对波利伯孔,前者还为卡山德送来了四千名士兵和数十艘舰船;此外,卡山德还得到了腓力三世的妻子欧律狄刻的支持,她是腓力二世和奥妲塔(伊利里亚公主)的女儿库娜涅与被迫逊位的马其顿国王阿敏塔斯四世(腓力二世的哥哥佩狄卡斯三世的儿子,其父战死后因年幼王位被让予叔叔腓力二世,后在腓力二世遇刺后的清洗中被亚历山大下令处)的女儿,对于天生迟钝的腓力三世来说,欧律狄刻在实际上控制着她的丈夫;与之对应的是,波利伯孔得到了亚历山大的母亲,王太后摩罗西亚的奥林匹亚斯,以及佩狄卡斯的旧部攸美尼斯的支持;

    结果:波利伯孔在失败后逃往伯罗奔尼撒半岛,马其顿的卡山德及其盟友获得胜利;亚历山大四世及其母罗克珊娜被软禁在安菲波利斯附近的一座要塞内,腓力三世及其妻子欧律狄刻被杀,而杀死他们的奥林匹亚斯也在被俘之后被卡山德所杀

    延伸阅读:法勒隆的德米特里乌斯,约出生于公元前350年,其父法诺斯特拉图斯(Phanostratus)是一个普通且贫穷的法勒隆公民;德米特里乌斯早年曾与著名的戏剧家米南德一起,求学于泰奥弗拉斯托斯(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时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后取代亚里士多德成为“逍遥学派”的领袖)的学园;德米特里乌斯因其出色的辩论技巧而成名,在政治上倾向于福基翁为代表的寡头派;福基翁死后,在卡山德支持下德米特里乌斯占领了比雷埃夫斯,并击败了前来进攻的波利伯孔派军队,后成为雅典的僣主;在位期间,德米特里乌斯改革雅典的法律,提高投票权的限制,缩小了雅典公民权的范围,他的这一系列举措被看做是安提帕特政策的延续,因此遭到了底层民众的反感;不过,由于安提帕特放逐了绝大部分平民,因此在这一时期,底层民众的力量已大不如前;出于对他的感激,雅典公民至少为他树立了360多座雕像,不过这些荣誉大多在他流亡后即被撤销;在其统治后期,宫廷生活愈加奢靡,每年花在饮食、宴会和女人身上的费用就达1200塔兰特之多;德米特里乌斯的统治一直维持到公元前307年,当时卡山德的敌人“破城者”德米特里乌斯攻陷雅典,法勒隆的德米特里乌斯在后者的授意下出逃;在德米特里乌斯出逃后,雅典人在其政敌的煽动下,对其作出缺席死刑判决;而原先为德米特里乌斯树立起的雕像,除了保留一件外,其他的都遭到破坏;德米特里乌斯先是逃亡到邻近的彼奥提亚,避难于重新建立的底比斯;公元前297年后,他又渡海来到埃及亚历山大里亚托勒密一世的宫廷内,作为顾问帮助托勒密一世制定法律和建立图书馆,并致力于文学创作;然而当托勒密一世病逝后,继位的托勒密二世将其放逐到南方的上埃及,后因被毒蛇咬伤而去世(约公元前283年);

    比雷埃夫斯围攻战(Siege of Peiraieus)

    时间:公元前318年

    作战地域:雅典外港,比雷埃夫斯

    交战方:卡山德VS波利伯孔、雅典

    兵力:不详

    指挥官:法勒隆的德米特里乌斯(Phaleron of Demetrius)VS亚历山大

    经过:法勒隆的德米特里乌斯在卡山德支持下占领了比雷埃夫斯港,波利伯孔派其子亚历山大带领一支军队前来驱逐德米特里乌斯,尽管得到了雅典人的支持,亚历山大对比雷埃夫斯的进攻仍以失败告终

    损失:不详

    结果:卡山德获得胜利,德米特里乌斯为雅典的僭主;德米特里乌斯单在雅典的统治持续了10年之久,直到公元前307年才被安提戈努斯之子德米特里乌斯所驱逐

    麦加罗波利斯战役(Battle of Megalopolis)

    时间:公元前318年

    作战地域:美塞尼亚境内,麦加罗波利斯

    交战方:马其顿(波利伯孔)VS麦加罗波利斯

    兵力:不详

    指挥官:波利伯孔VS达米斯(Damis)

    经过:波利伯孔的军队进攻支持卡山德的美塞尼亚城市麦加罗波利斯;在可移动的木质攻城塔内用弓箭手和其他远程火力压制守城军的远程火力,同时挖地道到城墙底下,试图放火烧塌城墙的一角;经过激战,有一段较薄弱的城墙最终崩塌了;然而当一段城墙被突破后,麦加罗波利斯人利用地形,守军居然在这段城墙后面的某个岩壁上堆了一大堆石头和木头,建立了一堵临时的新墙;次日,波利伯孔以大象为先导向缺口后的第二道城墙发起进攻;似有些惊慌失措的麦加罗波利斯人故意让出通道,并事先在城墙前地上埋设了尖木桩和铁钉;负痛的大象转身向后逃遁,遭到了埋伏在道路两侧的弓箭手和标枪手的攻击而损失惨重;麦加洛波利斯的守军指挥官达米斯多年前曾跟随亚历山大远征至印度,退役后返回希腊,定居于麦加罗波利斯;达米斯经常和身边的人提起当年自己追随亚历山大远征,遇到大象这种怪兽和击败它们的事迹;开战后,经验丰富的达米斯被推举为守军的指挥官,在第一天的战斗结束后,达米斯预计敌军次日可能会以大象为先导对城墙发起进攻,故此事先设下障碍和埋伏,并让防守那一段的士兵故意惊慌失措的向两边躲避,给大象让出一条通道,一如当年亚历山大在印度做的那样;

    损失:不详

    结果:麦加罗波利斯获得胜利,马其顿人被迫撤退

    帕莱塔西奈战役(Battle of Paraitacene)

    时间:公元前317年

    作战地域:波斯境内,帕莱塔西奈

    背景:作为腓力四世及其祖母奥林匹亚斯与摄政波利伯孔的支持者,攸美尼斯被任命为亚洲军队的总司令,可以节制东部各省的军队,安提戈努斯是他的主要敌人;

    交战方:安提戈努斯VS 攸美尼斯

    兵力:重装步兵28000人、轻装步兵5500人、轻装骑兵6900人、重装骑兵3700人、以及65头战象,合计44165人VS重装步兵17000人、轻装步兵18000人、骑兵6000人、以及125头战象,合计41125人

    指挥官:安提戈努斯VS 攸美尼斯

    经过:安提戈努斯将轻装骑兵部署在左翼,重装骑兵和轻装步兵部署在右翼,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位于中间,战象则分散部署于阵前;攸美尼斯亲自指挥位于右翼的重装骑兵,其余骑兵、战象和轻装步兵部署于左翼,重装步兵组成的方阵位于中间;战斗开始后,安提戈努斯一方的轻装骑兵首先发起进攻,攸美尼斯的骑兵数量处于劣势;为此,攸美尼斯不得不抽调左翼的骑兵,以弥补己方右翼骑兵兵力的不足;与此同时在战线中间,攸美尼斯麾下的银盾队老兵(年龄普遍在60~70岁左右?)却成功的击退了安提戈努斯数量占优势的步兵,安提戈努斯被迫投入重装骑兵才勉强挽回了败局

    损失:3700人~7700人被杀VS540人~1540人被杀

    结果:胜负未分

    加比奈战役(Battle of Gabiene)

    时间:公元前316年冬

    作战地域:波斯境内,加比奈

    交战方:安提戈努斯VS 攸美尼斯

    兵力:步兵22000人、骑兵9000人、战象64头,合计31064人VS步兵17000人、骑兵6000人、战象114头,合计23114人

    指挥官:安提戈努斯VS 攸美尼斯

    经过:战场位于一片平坦的沙地上,安提戈努斯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不过在战象的数量上略逊于攸美尼斯;重装骑兵、战象和轻装步兵组成了他的右翼,其他步兵和轻装骑兵组成了他的左翼;安提戈努斯之子德米特里乌斯指挥右翼的伙伴骑兵,由他本人指挥左翼的方阵步兵;而在他们的对面,攸美尼斯仍然像帕莱塔西奈战役时,将其精锐的银盾队老兵部署在阵线中间;战斗开始后,双方部署在阵前的战象和轻装步兵首先发生接触,接而是重装步兵;属于安提戈努斯派一方的培松带领精锐的米底亚骑兵故意扬起沙土,形成一道沙雾挡住视线,在欧迈尼斯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悄悄绕过其侧翼,袭击了位于后方的营地,劫获了营内的大批物资,其中包括银盾队老兵三十多年来积攒的行李和所有战利品,尽管此时在战场上,攸美尼斯的步兵已经开始明显占据优势;与此同时,在德米特里乌斯的打击下,指挥攸美尼斯左翼骑兵的波斯总督朴塞斯塔斯逃离战场;失去了战象和重装骑兵的攸美尼斯被迫下令撤退,各部中只有银盾队老兵井然有序的撤离战场;

    损失:约5000人伤亡VS损失惨重

    结果:安提戈努斯获得胜利;返回营地后,士兵们逮捕了攸美尼斯及其他指挥官,将他们交给安提戈努斯,以便换回他们损失的行李和战利品;攸美尼斯及其主要将领安提贞尼斯和欧西德莫斯等人在审判后被杀

    第三次继业者战争(Third War of the Diadochi)

    时间:公元前314年~公元前311年

    作战地域:美索布达米亚、希腊、黎凡特和爱琴海诸岛

    交战方:(埃及)托勒密、(色雷斯)利西马库斯、(马其顿)卡山德、塞琉古VS(小亚细亚)安提戈努斯

    战争起因:安提戈努斯在加比奈战役获胜后,即杀死了曾在战役中为他出力的前米底亚总督培松,后者试图拉拢安提戈努斯的部下,已恢复其对米底亚的控制;前波斯总督朴塞斯塔斯则逃往小亚细亚,后来都一度成为安提戈努斯之子德米特里乌斯的宾客,而与安提戈努斯发生矛盾(塞琉古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便处罚了安提戈努斯部下的军官)的巴比伦尼亚总督塞琉古则带领50个随从连夜逃往埃及;据说,当时有一个迦勒底人占星家曾向安提戈努斯预言,塞琉古将在未来成为亚洲的主宰者,并且会最终杀死了安提戈努斯;为此,安提戈努斯当即派出部下追击,但为时已晚

    经过:埃及的托勒密联合色雷斯的利西马库斯和马其顿的卡山德组成一个反安提戈努斯同盟,共同遏制安提戈努斯的扩张;公元前314年,为了在战争中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安提戈努斯宣布将支持希腊城邦获得自由,并反对任何形式的驻军——不过他的后人似乎并不认同这一宣言;此举明显针对的是卡山德在希腊地区的统治;安提戈努斯和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乌斯还建立一个以爱琴海诸岛国(如希俄斯岛、利姆诺斯岛、莱斯博斯岛和萨摩斯岛等)组成的岛屿城市加盟,以控制爱琴海的制海权,联盟舰队将会有效的阻止卡山德在站时对小亚细亚西部的入侵;此外,安提戈努斯还与退守伯罗奔尼撒的波利伯孔接触,以便用他来牵制卡山德;尽管做了周密的安排,腹背受敌的卡山德仍然需要同时面对西面的卡山德和南面的托勒密,幸运的是由于斯基泰人和色雷斯人的入侵,利西马库斯未能及时参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安提戈努斯的压力;加沙战役后(公元前312年),安提戈努斯逐渐失去了对南线的控制,受托勒密支持的塞琉古乘机返回巴比伦尼亚,驱逐了安提戈努斯在当地的驻军,重新恢复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结果:公元前311年,筋疲力尽的安提戈努斯与卡山德、托勒密和利西马库斯媾和,第三次继业者战争结束;不过,塞琉古不在和平范围之内,安提戈努斯仍继续对巴比伦尼亚发动进攻

    提尔围攻战(Segie of Tyre)

    时间:公元前314年~-公元前313年

    作战地域:腓尼基境内,提尔

    交战方:安提戈努斯VS提尔

    兵力:不详

    指挥官:安提戈努斯VS不详

    经过:安提戈努斯入侵腓尼基,提尔因支持托勒密而遭到攻击,围攻持续了一年之久,安提戈努斯终于占领了这座城市

    损失:不详

    结果:安提戈努斯获得胜利

    加沙战役(Battle of Gaza)

    时间:公元前312年

    作战地域:黎凡特,加沙

    交战方:埃及的托勒密、塞琉古VS德米特里乌斯

    兵力:步兵18000人、骑兵4000人VS步兵12500人、骑兵4400人、战象43头

    指挥官:托勒密、塞琉古VS德米特里乌斯

    经过:托勒密和塞琉古把大部分骑兵部署在左翼,德米特里乌斯则针锋相对的增强左翼实力,并命令右翼骑兵不要主动发起进攻,以达到延缓战斗进程的目的;战斗开始前,托勒密从斥候处得知德米特里乌斯的阵形后,立刻改变布署,将精锐骑兵3000人集中到右翼,并在骑兵前面铺设障碍(铁蒺藜?),并部署标枪手和弓箭手用以防御战象;步兵18000人组成中间,左翼骑兵1000人;战斗开始后,德米特里乌斯左翼的骑兵在战斗中获得优势,继而是德米特里乌斯一方的战象发起进攻,但因受阻于铁蒺藜以及标枪和弓箭的打击而损失惨重;失去战象的德米特里乌斯左翼骑兵渐渐不支,被迫带领军队向后退去,托勒密则乘乱占领了加沙城

    损失:不详VS阵亡500人、被俘8000人、包括战象

    结果:托勒密获得胜利

    巴比伦尼亚战争(Babylonian War)

    时间:公元前311年~公元前309年

    作战地域:两河流域,巴比伦尼亚

    交战方:塞琉古VS安提戈努斯

    战争起因:塞琉古利用安提戈努斯主力在西面作战之际,在托勒密的支持下返回巴比伦尼亚,击败了安提戈努斯留在当地的驻军,重新收复了这个省区

    经过:安提戈努斯委任的米底亚总督尼卡诺尔,联合阿利亚总督埃瓦戈拉斯(Euagoras)率领一支17000人的军队从北面入侵巴比伦尼亚,而塞琉古此时仅有不足4000名士兵;为此,塞琉古指挥军队在底格里斯河边附近的沼泽地附近,袭击了正驻扎于此的米底亚~阿利亚联军,埃瓦戈拉斯在混战中被杀,尼卡诺尔带领部分士兵连夜逃回米底亚,并立即向安提戈努斯求援。至于留在营中的米底亚~阿利亚联军则倒戈归附了塞琉古,使其兵力迅速扩大至20000人。在留下部分士兵后,塞琉古带领向东方进发,陆续征服了波斯、阿利亚、帕提亚、米底亚和苏锡安那等地;因为巴克特里亚总督斯塔桑诺(Stasanor)在战争中始终保持中立,故此得以幸免;另一方面,安提戈努斯派他的儿子德米特里乌斯带领步兵15000人、骑兵4000人前往救援尼卡诺尔;公元前310年春,德米特里乌斯进入巴比伦外城,塞琉古的守将帕特罗克勒斯坚守城内的两座要塞;德米特里乌斯经过激战夺取了其中一座要塞,却始终无法占领另一做要塞;德米特里乌斯步兵5000人、骑兵1000人继续围攻要塞,自己则率领其余士兵返回叙利亚;同年秋,安提戈努斯率领一支约有40000人的大军入侵巴比伦尼亚,塞琉古则带领一支数量大幅增加的部队迎战;安提戈努斯的军队在巴比伦尼亚境内大肆掠夺,引起了当地人的敌意,两军从当年年末到次年年初在这一地区相持不下;

    结果:公元前309年,由于托勒密奇里乞亚的袭击,迫使安提戈努斯从巴比伦尼亚撤军

    第四次继业者战争(Fourth War of the Diadochi)

    时间:公元前308~公元前301年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黎凡特、塞浦路斯和埃及

    交战方:安提戈努斯VS托勒密、卡山德、塞琉古、利西马库斯

    战争起因:托勒密对奇里乞亚的入侵,以及塞琉古对东方的远征促使安提戈努斯重新开启战端

    经过:公元前307年,安提戈努斯遣其子德米特里乌斯入侵阿提卡,驱逐卡山德支持下的雅典僣主法勒隆的德米特里乌斯,宣布雅典恢复自由,并与其结成同盟;继而德米特里乌斯又奉命率领舰队入侵塞浦路斯,在萨拉米斯海战中击败了托勒密的舰队;战后,安提戈努斯与其子德米特里乌斯共同登上王位,随后的一两年间,其他继业者(托勒密、卡山德、利西马库斯和塞琉古)也相继效仿称王;公元前306年,安提戈努斯计划入侵埃及,然而由于时间已临近冬季,且舰队因为风暴的破坏而受损,无法对陆上部队进行增援,故此被迫撤军;公元前305年,德米特里乌斯又奉命围攻爱琴海东南部的岛屿城邦——罗德斯岛;尽管德米特里乌斯事前建造了各种围攻器械,但守军仍然成功的阻止了的密特利乌斯的进攻;直到次年,双方才达成和解,罗德斯岛背弃与托勒密的关系,转而加入由安提戈努斯父子主导的岛国城市联盟;公元前302年后,从东方返回的塞琉古带回了数量众多的战象,以及一支强大的军队;公元前301年,安提戈努斯与其子德米特里乌斯在小亚细亚的伊普苏斯迎战卡山德、塞琉古和利西马库斯的联军,安提戈努斯的军队遭遇惨败,其本人也在战斗被杀,德米特里乌斯带领残部逃往雅典

    结果:托勒密、卡山德、塞琉古、利西马库斯获得胜利,并瓜分了安提戈努斯在亚洲的领地,其中利西马库斯夺得了小亚细亚西北部,卡山德夺得了小亚细亚西南部、塞琉古夺得了小亚细亚的其他地区和叙利亚、托勒密则获得了奇里乞亚和黎凡特南部

    萨拉米斯海战(Battle of Salamis)

    时间:公元前306年

    作战地域:塞浦路斯岛,萨拉米斯

    交战方:安提戈努斯王朝、雅典 VS 托勒密王朝

    兵力:180艘舰船(其中30艘来自雅典)VS 60艘舰船(墨涅拉奥斯)、140艘舰船和200艘运输船(托勒密)

    指挥官:“破城者”德米特里乌斯,拉里萨的梅迪乌斯(Medius of Larissa)VS 托勒密、墨涅拉奥斯

    经过:德米特里乌斯指挥着一支包括雅典人在内的联军围困萨拉米斯,后者由墨涅拉奥斯指挥的驻军被困在城内;托勒密指挥着一支强大的舰队前往增援萨拉米斯,德米特里乌斯指挥舰队击败了尚未汇合在一起的两支舰队

    损失:20艘舰船受损 VS 80艘舰船沉没、 40艘战船和100艘运输船被俘

    结果:德米特里乌斯获得胜利,墨涅拉奥斯被迫投降

    罗德斯岛围攻战(Siege of Rhodes)

    时间:公元前305年~公元前304年

    作战地域:罗德斯岛

    交战方:德米特里乌斯 VS 罗德斯岛

    兵力:约30000人 VS 11000REN

    指挥官:德米特里乌斯VS 阿尔斯

    经过:因为罗德斯岛拒绝与托勒密王朝断绝关系,德米特里乌斯受命指挥着一支强大的军队围攻这座岛屿;德米特里乌斯修建了用于攻城的塔楼,对城墙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并一度突破了一段城墙,然而罗德斯岛人却在破损的城墙后面修建了第二道城墙,以作为临时屏障;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围困后,德米特里乌斯与罗德斯人达成和解,后者被迫加入了由安提戈努斯和德米特里乌斯主导建立的岛国城市同盟

    损失:1300人 VS 5400人

    结果:罗德斯人获得胜利,德米特里乌斯率军撤退

    伊普苏斯战役(Battle of Ipsus)

    时间:公元前301年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境内,弗里吉亚,伊普苏斯

    交战方:安提戈努斯王朝 VS 利西马库斯王朝、安提帕特王朝、塞琉古王朝

    兵力:步兵70000人(其中包括45000名重装步兵,25000名轻装步兵)、骑兵10000人、战象75人 VS 步兵64000人(其中包括40000名重装步兵、20000名轻装步兵)、骑兵15000人、战象400头和100辆卷镰战车(scythed chariots)

    指挥官:

    独眼的安提戈努斯(Antigonus I Monophthalmus)、“破城者”德米特里乌斯(Demetrius Poliorcetes)VS

    利西马库斯(Lysimachus)、塞琉古(Seleucus I Nicator)、卡山德( Cassander)、(Prepelaus)、(Pleistarchus)

    经过:双方都按照亚历山大及其继业者军队的通常布阵方式,将步兵方阵排在阵型中央,阵势向左后方延伸;利西马库斯和卡山德将骑兵平均分配在两翼,并部署了100头由塞琉古提供的战象,其余战象由塞琉古指挥;’右翼骑兵由利西马库斯指挥,左翼骑兵则由塞琉古之子安条克指挥,轻装步兵部署在阵前;在他们对面安提戈努斯把精锐骑兵部署在右翼,由其子德米特里乌斯指挥;安提戈努斯将轻装步兵部署在阵前,并增加了方阵纵深

    战斗开始后,首先交战的是双方的轻装步兵,继而投入战象作战;双方都企图割断敌方战象的腿筋,但又同时都不得不保护己方的战象;德米特里乌斯以精锐骑兵迫退了安条克的联军左翼骑兵,不过他在试图从侧翼袭击塞琉古战象时受阻;而在联军右翼,当利西马库斯开始获得优势时,他把部分弓骑兵和轻装步兵派往阵线中间,在他们的帮助下,安提戈努斯的轻装部队逐渐被击退;安提戈努斯的步兵遭到了由敌军轻装步兵和弓骑兵发生的远程武器的猛烈打击,纷纷向后退却。在混乱中,安提戈努斯被标枪射死,其部下至此全线崩溃,只有德米特里乌斯率领少量军队(步兵5000人、骑兵4000人)逃脱了联军的追击,前往以弗所,后经此前往雅典

    损失:损失惨重VS 不详

    结果:安提戈努斯阵亡,利西马库斯、塞琉古和卡山德瓜分了前者的疆土,其中利西马库斯获得了小亚细亚西部和北部、塞琉古获得了小亚细亚其余地区和叙利亚、卡山德获得了小亚细亚的西南部。

    克罗佩狄乌姆战役(Battle of Corupedium)

    时间:公元前281年

    作战地域:小亚细亚境内,吕底亚,萨迪斯附近

    交战方:色雷斯王国VS塞琉古王朝

    兵力:不详VS不详

    指挥官:利西马库斯VS塞琉古

    经过:在这场被称为继业者战争中的最后一战的战役中,继业者之一的利西马库斯是色雷斯的统治者。由于在此前的战争中击败了德米特里乌斯一世和伊庇鲁斯的皮洛士,利西马库斯夺取了马其顿王位。公元前281年,利西马库斯与塞琉古在赫拉克利亚—潘提卡的克罗佩狄乌姆交战,利西马库斯在战斗中被标枪击杀。

    损失:不详

    结果:塞琉古获得胜利,托勒密一世之子托勒密.克劳诺斯成为马其顿和色雷斯的君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希腊世界的战争与战役(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qt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