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文字,记于17年7月某日,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从事民办教育了,算是启蒙吧】
昨日有雨,下雨天,喝茶聊天。
烧一壶开水,抓把陈茶,与一位老兄开喝开聊。
老兄长我五六岁,年轻时当过教师,也在体制内混过一段日子,思维敏捷,心快嘴更快。后感觉受不了谨言慎行的约束,干脆辞了公职,做了个自由职业者。平常做点小生意,偶尔炒炒股票,闲时写点东西;十多年过去,既没发达,也没饿着,看起来潇洒飘逸。
多年好友,每年都聚三两次,喝水吹牛扯皮,思维之敏锐,尤胜当年。
当然,很多都是歪理。
这次如同以往,话题挺杂,从前几天中印边界争执,到最近房价上涨,再到最新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天马行空,行云流水,漫无边际。
最后,又转到了我微信朋友圈上转的一个帖子上,谈到了教育话题。
某媒体发了某民办学校的成绩:初三毕业生全部考上普通高中,升学率100%。
看了有些意思,就转了一下。
感觉发展民办教育,满足多元教育需求,应该没有问题。
老兄说,这里面,有三个意思。
一是教育资源,二是教育生态,三是教育公平。
民办学校的设施、师资、质量和公办学校一样,自然不会有人会花钱读民校。
民办学校只能是一流设施,一流师资,一流服务,一流质量,去争取一流价格。
投资,肯定有营利的目的。
高质量的民办学校多了,公办学校的主体地位就有问题。高质量的民办学校硬件设施、校园校舍有钱就能高大上,高水平的师资,却只能从周边甚至当地公办学校挖,肯定会冲击周边乃至当地的教育生态。
这种毕业生全考普通高中的“高质量”的民办学校多了,公办学校的孩子就惨了。一个地区高中招生数量有一定限度,民办学校考上的多了,公办学校考上的就少了。
没钱读民校的学生,考上普通高中的机会少了,升入大学的机会也就少了,这是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
义务教育是国家保障的教育体系,民办教育只能是补充,不能冲击公办教育的主体地位。
主体不主体,要看数量,也要看质量。
看意思好像是对民办教育的蓬勃发展有些不同意见。
刺了他一句,当年你老兄不也把孩子送到民校了吗?不读民校,孩子或许就去不了浙大,最后去不成日本吧。
你也是民办教育的既得利益者。
老兄嘿嘿一笑,继续侃:我承认。这就是问题,个人和国家的问题。
从个人角度,我有钱,花钱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看起来公平合理,天经地义。
从国家和政府角度,则应该适度控制这种现象的蔓延,下大力气办好公办学校,让没钱读民校的孩子也有希望,就是社会正义。
最后,伙计嘿嘿一笑,如果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差别不大,我肯定不会花钱送孩子读民校,十好几万,干啥不行。
之后,又转到了吃喝拉撒的其他话题。
期间换过两次茶叶,喝的酣畅淋漓。
送走老兄,回味半天话题,感觉挺有意思。
不完全同意,似乎也有些道理。
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不同的东西。
教育难办,谁都能说出一大堆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