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伴侣的行为表现开始很像你父母的其中一方,而这种方式让你感到受挫,好像又回到孩提时代时,你潜意识中的情绪就可能被触发。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之所以发怒,其实和正在发生的事件本身并无太大关联,所有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的感觉,只是透过关系这面镜子被触发和演绎出来。
【孩童时代形成的印象和感觉深藏在潜意识里,并默默影响着自己的行为和决定】
一,蜜月期
我们认为的爱——我们对于关注、爱、呵护和理解等所有情绪需求,随时随地立即就可以得到满足的那种感觉。
蜜月期的恋爱并不是基于爱,它是基于某个人可以满足我们所有需求的信念。
蜜月期不长久的原因——它只是一个错觉或幻象。幻象一定会瓦解,而且会硬生生地在我们眼前发生,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二,权力斗争期
所有争吵的最底层,都只不过是两个人在彼此控诉:“你没有照顾我的需求,你没有付出。”
我们的理想情人在反映出我们所有美好、正面的特质后,最终也会开始反映出我们所有的负面特质。
爱应该无条件地付出给对方,事实上,我们全在暗地里“索取”。我们只是试图满足我们童年未被满足的需求。
残酷的事实是,一开始我们爱上彼此的地方,也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最后它们都会变成我们开始讨厌对方的罪证。
每当解决一个问题,都会重新进入短暂的蜜月期。
亲密关系中最基本的错误:开始试着改变我们的伴侣。
情绪会消耗能量,在两极化的亲密关系中,依赖的一方因为承受过多的额外的情绪包袱而开始感到负担沉重。
你要将你的关系看得比你的过去和你的需求(坚持自己是对的)更为重要。
感到生气时,表示我们有过去的未尽事宜需要处理与解决。生气意味着对该情况有误解,实际上指出了我们在哪方面对事物的看法有误。
权力斗争中,双方会各执己见,但这都只是观点,不是真理。
放下“自己一定是对的”的需求,是维持亲密关系长久的基本之道。
解决问题的答案来自对有分歧的双方意见的整合,亲密关系的转折点在于,我们不再坚持自己的立场。
在亲密关系中,如果在潜意识的某个层面你没有先伤害自己,没有人可以伤害你。
每当产生冲突时,我们的伴侣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内心的矛盾和冲突所在。
最佳情况:将伴侣的愤怒看作一种求救信号。不要认为这是针对你而来的。尽量保持中正的态度看待这一切,不要评断。以同理心对待彼此,是解决纷争的最好办法。
三,死亡区期
性生活的枯竭,通常发生在四十岁之前生活过于杂乱的人身上。
性格相异的伴侣,易陷入权力期;性格相似的伴侣,易陷入死亡期。
对于别人说“我别无选择”的方法:提高“发生的事情往往是我们选择的结果”的觉察力;了解我们做出了哪些选择。
这个时间点也是夫妻最容易发生婚外情的时候,因为这时人们渴望能够再次感受到一些蜜月期的感觉。
陷阱一:容易陷入角色关系,失去自我
如果你真的受不了或者不能没有你的伴侣,那么,你们之间就属于一种不健康的联结关系,即粘连关系。
粘连是指双方失去界限,关系纠缠不清,不知如何拿捏分寸,你必须竖起防卫“盾牌”才能有自我的感觉。
唯有双方平等以待,爱才会在彼此之间流动。
——————————————
健康的全然联结的关系:
强烈的自我认知,分寸拿捏得当,有同理心,但不会因此失去自己。成员平等。可以轻易沟通。可以轻易地达到成功,因为你的心思不再分裂,想法不再分歧。付出爱是轻而易举的。
陷阱二:童年经历影响家庭关系
离婚只是逃避的借口,直面问题,下定决心解决恐惧,否则只是一次次循环,而非自由。
陷阱三:和最亲近的人较劲,没有赢家
陷阱四:害怕改变,害怕向前
陷阱五:恋父恋母情结
绝对坦诚的承诺共同解决所有问题。
四,伙伴关系期
罪恶感是用来召唤我们,改正与汲取教训的,而不是用来惩罚我们的。
性爱不只是关于身体的,而且是一种情感与爱的沟通和升华。
了解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你的伴侣。
我们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全貌,需要他人来反映真实的自我,而最能反映我们内心的是我们的伴侣。
如果你认为你已经在付出了,但事情毫无进展,这表示你是在牺牲,其中隐藏着某种意图而不是真心地付出。
八大原则
一:你的幸福与快乐是你个人的责任
如果在生活中感到不快乐,这表示其中有些事情你要好好检视,并且改变。只有你才能处理、转化与疗愈那些让你不舒服的感受。
二:你的需求是你个人的责任
千万不要斥责需求的部分,有需求是很正常与自然的,问题出在我们试图要他人来照顾我们的需求。
三:你的感觉是你个人的责任
四:生气的理由永远都不是你以为的那一个
五:控制是行不通的
当我们控制时,这表示我们不信任自己和自己的能力,进而对自己及身边的人也失去信心。爱与控制无法并存。
六:除了自己,你无法改变任何人
真正的个人转变来自一种内在冲击,而不是定下一堆外在强制执行的规则或要求。
七:所有的关系都处在最完美的平衡状态
如果你发现自己开始数落伴侣,“我才不可能气成他这样”“我才不可能像他这样动不动就发疯”,你们的关系就开始两极化了。
八:关系是双方100%的付出
小技巧提升亲密度
一切愤怒,都是企图使他人感到内疚而已。
为了远离恐惧,我们倾向选择做一些自以为可以逃避痛苦的行为:工作狂,喝酒,暴食…这种补偿行为变成一种强制性行为,这也是各种成瘾问题和身心失调问题的催化剂。它让我们感到痛苦、焦虑与分裂。
更重要的是,这种补偿性的行为掩盖了痛苦,这意味着在未来的某个时间点,我们一定会再次被触发。
你的痛苦其实是来自你不愿意承受。
一段关系走出死亡区期最快的方法是:与你的伴侣沟通出你心里对他们真正的看法。
把孩子看得比伴侣重要,对亲密关系并不好。其中一个指导夫妻关系的核心原则是: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心永远向着你的伴侣。
找出你们之间共同的目标,并且全心全意地接受,并为之共同奋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