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什么过不去的, 过不去的只有自己。
一一题记
所谓的入乡随俗,入港随湾。
潮汕的陋习除了封建迷信求神拜佛升官发财、平安顺利之外,就是每一个死人出殡所花的钱比一般家庭娶新娘还铺张!
每逢家里有人过世, 那么家里人就得挨家挨户请房亲过来帮忙,而不像珠三角好气象,人死了就烧了葬了,简单了事。
潮汕葬礼很隆重,有钱人更是铺张,排长龙的队伍好几千人相送,付出的钱财够一般家庭吃喝一辈子。
我们这边一般家庭的家里人去世,家庭的儿子得请房亲过来帮忙 、村里头的老一辈人来相送,一般有锣鼓队送别,有钱的多了管乐队、大锣鼓队。
既然葬礼讲究排场,那得需要好多人帮忙。如果这家人平常没有帮过人家,这时间若是家里老人去世,你上门请人家过来帮忙,人家可不肯答应。
帮忙的人就看这家人的人情。
如果这一家人情好, 那么人家就肯过来帮忙。
我家的人情好,先生更是好人品让人赞,就算我们到隔房请邻居过来帮忙,近乎十对夫妻过来帮忙,那一次婆婆去世能够请到那么多的邻居,让我们很是感动。
那时间,由于隔房的叔叔伯伯好几个入新楼还没四个月,娶媳妇的一个也还没过四个月,对于我们这里的习俗,在于入楼、娶媳妇还没过四个月也就不会对于房亲死人这事过来帮忙的。
这事我们这边的人谁都懂。
这一次大伯去世,侄女刚好入楼还没到四个月,也就没有过来参加大伯的送别仪式,纸礼当然是捎过来给她堂姐。
那一次因为婆婆去世需要房亲过来帮忙,由于那些不便的原因而少人帮忙。
这事怎办?
婆婆去世已经89岁高龄,儿孙多,排场的确不小。
姑丈说:“这样的年纪应该有大锣大鼓才像样子。”
大姑丈这么一说大家都没意见,因而请了大锣鼓、仪仗队花了一万元。
在于去世的人,年龄上跟排场有联系。
老人家里儿女多、有经济的排场大一点,年龄小的 家里儿女少,儿孙少, 那么简单一点,但消费至少也要四、五万元。
前阵子村子一个61岁去世,两个儿子一个还没有生男孩,一个还没有娶媳妇,而这去世的人,她的丈夫早已经在十几年前去世,因而葬礼就简单了,把人装进棺木送到路口就让灵车接走,不也得花好几万元。
人生苦短,死了做什么事都成空,但人死之后在于葬礼的过程人家就要看你的儿女多本事、儿孙多不多人,世交人多不多,队列多不多人?
婆婆去世那年是2018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由于房亲好多兄弟参加不了葬礼,理事的人就让先生跟大伯一起到隔房的请人家过来帮忙。
初开始的时候,先生不敢进人家的门请人家帮帮婆婆的葬礼。理事就教育他,你请人家,人家就会应允过来帮忙,丧事请人,人家不会拖拉,自然会过来帮忙。
先生只能硬着头皮到这些人的家门口请人家帮人。
如果家里办丧事的人要请人家帮忙,这人要在这人家的门口请人家帮忙,而不能进入人家的家里边。
这也是避忌。在于出去请人家帮忙的人就得知道这一点,不然这家人会责怪这家人。
所以,在于参与这事的人一定要注意这些避忌。
那天先生听了理事的长辈的安排到人家请过来帮忙,这些人两夫妻都过来,计算一下,这些人一共来了九对夫妻,都是放下手里头的事过来帮忙。
我们对于这些过来帮忙的隔房的邻居很是感动,过后,先生对他们更是热情,碰见他们都会停下车请他们抽烟,而我呢,对于这些女同胞我都会微笑着跟她们打招呼。
人情世故,在于这时候的确醒觉,以理服人,人间烟火味 ,浓浓的邻里乡亲,情谊长。
所谓的,杂过死人事。
死人葬礼的烦杂的事很多很多,零零碎碎的事也多。
有人说,除了死人事 ,没有比这更复杂的了。
生老病死人生总会一个过程,珍惜拥有的日子。
无例不起,有利不止。
世俗存在的事情,说说而已,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打算,说说而已,就此作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