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人物
王维丨何须风月三千首,已洗尘埃一寸心

王维丨何须风月三千首,已洗尘埃一寸心

作者: 萧生一介 | 来源:发表于2019-02-20 22:18 被阅读238次

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婉约派词人秦观患了肠癖之病——拉肚子,卧床不起。好友高符仲探病,带来王维的名画《辋川图》,说:“看这画可以治病。”秦观让俩儿子在床边拉开画作,他在枕上欣赏,一时间恍入华子 冈,泊竹里馆,与裴迪诸人相酬唱,一下神清气爽,不日痊愈,秦观特地把这件事写成《书辋川图后》一文,还把文章收在他编纂的《淮海集》中。秦观说:

因念摩诘画,意在尘外,景在笔端,足 以娱性情而悦耳目。

意在尘外,景在笔端,王维辋川画如此,辋川诗亦如此。禅理入诗画,诗画现禅理。眼前一片辋川美景"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可有可无;心中一片禅宗画面"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可无可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王维的人生呈现一派澄澈透亮、清幽纯净的境界。他终于超尘脱俗,涤荡心灵,一切都那么自然,一切都那么纯静,一切都那么适意,何须风月三千首,已洗尘埃一寸心!

                        一、母植慧根

王维的慧根是母亲种下的。他出生之前,母亲崔氏梦见维摩诘1走入室内,笃信佛教的崔氏认为这是佛光显现,故将其取名为维,字摩诘。

崔氏笃信佛教。王维在《请施庄为寺表》中说母亲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年,"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在所有教育中,家庭教育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因为是童年伊始,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深入骨髓,浸润身心。王维深受母亲影响,亦笃信佛教。后来,崔氏去世,至孝的王维如失精神支柱,悲不自持痛不欲生,巜旧唐书》上说他"居母丧,柴毁骨立,殆不胜丧。"

令人费解的是,王维写过不少悼亡诗,也写过不少碑铭文,竟然没有一首哀悼母亲的诗歌。大悲无言,大孝志同。丁忧其间,王维更加潜心于佛教,为亡母诵经祈祷,这在他的诗歌中是可以感受到的。其诗《秋夜独坐》云: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 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 唯有学无生。

王维为方便母亲学佛修行,购建蓝田别业。母亡,王维前往丁忧,许下愿望:愿为伽蓝,永劫追福。丁忧结束后,王维向朝庭上《请施庄为寺表》,把蓝田别业改建为寺庙,至孝之心,信仰之诚,感人至深。

                      二、神会开悟

王维的禅宗开悟是在缘见神会之后的。公元740年,40岁的王维知南选,这一年好友孟浩然去世,31岁时丧妻的他再次面临人生大离别,无限悲痛,哭孟浩然:

故人不可见,汉水日东流。

借问襄阳老,江山空蔡州。

在南阳拜会六祖慧能衣钵传人神会大师时,王维迫不及待地以修道解脱之事相询,神会的回答令王维大为吃惊:

“众生本自心净,若更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欲得解脱,不得解脱。王维闻所未闻,大奇之余,便与神会禅师“语经数日”,反复参究,深膺其旨,叹服开窃之余,受神会之托,作《六祖能禅师碑铭》。

第二年自岭南北归后,王维决定到长安辞官,隐居终南山,公元758年,王维写下著名诗篇《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很好地体现了王维的禅意生活:随性自然,快意自知,物我两忘,物我一体。"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种自然的清雅乐趣,是不是就是王维年轻时曾苦苦寻觅的解脱?                   

                          三、辋川禅定

辋川之于王维,犹如黄州之于苏子。                凡大起大落者更有资格说放下,真正感悟生命的真谛并身体力行。亲历过盛唐的繁华并近距离地接受她的恩泽,亲历过安史之乱并有过切肤之痛,大有大无的王维对官场彻底放下了,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居一室,屏绝尘累。他急需找一地盛放他的心灵,然后如花绽放。于是,他重金购得宋之问的辋川别墅,从此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在辋川生活信仰充满仪式感。他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俩人将辋川山谷的鹿柴、竹里馆、辛夷坞等20处赋上绝句二十首,是为巜辋川集》。到最后,王维的诗"叫人分不清哪是物,哪是我,哪是自然,哪是诗人"2。因为他已如辋川的一花一草一树一木,生于斯长于斯,适意自然: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画画也好,作诗也罢,一切皆为心灵,一切指向禅宗。他向内建立澄澈净明的世界,向外亲近山水田园的自然,一首首神品从心灵流出形诸笔端,禅意满满:

《山居秋暝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酬张少府》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王维由禅入定,由定生慧。他将信仰通过诗、画完美结合,物我一体,物我两忘: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他创造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静逸明秀意境,兴象玲珑而难以句诠。如空谷传音,清新灵动,佛性显现,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掂花一笑一诗佛,一生修得维摩诘!


1注:维摩诘,是早期佛教著名居士、在家菩萨。梵文里"维"是"没有"之意,"摩"是"脏","诘"是"匀称"。"维摩诘",即为无垢完美。他本是古印度的富翁,家财万贯,奴婢成群,却勤于攻读,虔诚修行,处相而不住相,对境而不生境,得圣果而成就为菩萨。

2注:语出葛兆光先生巜禅宗与中国文化》。

相关文章

  • 王维丨何须风月三千首,已洗尘埃一寸心

    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婉约派词人秦观患了肠癖之病——拉肚子,卧床不起。好友高符仲探病,带来王维的名画《辋川图...

  • 心无尘埃何须洗,身处极乐便是佛

    文/南国之女 人之一生,坦途顺境固然美好,而我却始终钟情于跌宕起伏百味尽尝。或于生命背面反观之,或于生命之上俯视之...

  • 《坎坷记愁》有感

    来时风月多, 去时霜满面。 坎坷举步难为艰, 寸心欲碎绵此绝。 ...

  • 江山非故园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

  • 何须问我粥可温

    何须伴我立黄昏,何须问我粥可温。 何须拭我相思泪,何须陪我顾星辰。 何须怜我茶已冷,何须知我夜已深。 挥手向来萧瑟...

  •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

  • 品杜甫诗《日暮》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这是一首思...

  • 名句摘抄:唐诗篇(其六)

    1,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杜甫《日暮》 2,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

  • 《日暮》唐.杜牧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翻译赏析: 日暮...

  • 《日暮》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风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园。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翻译赏析: 日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维丨何须风月三千首,已洗尘埃一寸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dk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