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漫画》读书笔记

作者: 123打点滴 | 来源:发表于2015-04-08 00:14 被阅读604次

    漫画的定义:连续的艺术 —— 经过有意识排列的并置图画及其它图像,用来传达信息或激发观者的接受美学。(去掉作家、艺术家、趋向、类型、风格、取材、主题等内容因素)
    单张图片并不能称为漫画。
    卡通是一种风格,而漫画则是经常用到这种风格的一种媒介。
    体会:在讲什么是漫画。

    我们人类是一种自我中心的物种。
    我们在一切事物中看到自己的样子。
    我们在不存在的地方强加上身份和感情。
    我们把世界都改成了自己的长相。
    当你看着逼真的肖像画时,你会当作是在看着另一个人的脸;当你进入到卡通的世界时,你看到了你自己。我相信这就是我们童年时代都对卡通片着迷的根本原因。
    在漫画中,横向包含抽象和具体:文字是抽象的极致——语言,而逼真的照片则是具体的极致——现实。
    体会:在讲卡通为何受欢迎。

    知觉的封闭性:将观察到的部分理解为整体的现象。比如,我们从口袋中拿出100元时,只需要注意100元纸币的颜色,而不必看清楚整张100元纸币的全貌。
    在辨认和关联他人的时候,我们靠的都是学来的这种封闭知觉能力。
    在这个不完整的世界里,我们必须靠封闭知觉才能够生存。
    单元格与单元格之间那块留白的间距,称为“水沟”,也叫“格间距”。
    漫画单元格割裂了时间和空间,形成了一部不连续瞬间的断奏曲。
    但知觉封闭允许我们将这些瞬间连接起来,在脑中建立一个连续统一的现实世界。
    漫画家在纸上完成的每一个动作,都有一个无声的同谋犯协助教唆。这名共犯就是读者。
    体会:在讲封闭知觉的重要性。

    格与格之间的过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同一对象的短时间过渡:不需要很多封闭知觉,几个格子发生的事情耗费了较短的时间。
    2、同一对象的长时间过渡:需要一定的封闭知觉。
    3、同一事件的相同地点的对象间过渡。
    4、同一事件但穿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过渡。
    5、无关联过渡。
    那么,其实格与格之间的元素可以拆解为:
    (1)是否为同一事件?
    (2)是否为同一时间?短时间?长时间?
    (3)是否为同一个地点?
    (4)是否为同一对象?
    那么其实,它是有多种组合的,作者的分类的确是不太科学。
    体会:封闭知觉是血液,分格间距是血管。

    在漫画的艺术里,既可以简化内容,也可以添加内容。
    为达到这种平衡,作者有规律地设想读者的体验。
    封闭知觉不仅仅存在与分隔间距之中,还可以存在与漫画内容里面。
    我们用文字气球这样的图案来表现声音;在这些单元格内部,我们可以传达视觉和味觉信息。
    体会:在讲漫画与感官系统的联系。

    漫画里的每一格都表示单一的时刻,在这些静止的时刻之间——在分格之间——我们的大脑填补了中间时段,创造出时间和动作的幻想。大部分漫画是这样的,但漫画中时间也可以是多个时刻的。
    画框扮演时间和空间分割标记的角色。而在漫画中,时间和空间其实是一码事。
    改变画格的内容、数量、格间距、长度来控制时间。
    当前的画格表示现在,后面的画格表示将来。对于后面的画格来说,前面的画格代表过去。你的视线聚焦在哪里,哪里就是现在,过去和将来的景色也为你所见。(漫画的分隔就好像电影或视频的分镜头)
    我们的阅读方向总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
    体会:在讲时间与画框。

    现代艺术中如何在静止的漫画中表现时间呢?通过:
    (1)增加连续图像的数目。
    (2)一个气泡表示声音。
    (3)漫画的“运动线”。
    (4)多重影像。
    (5)结合摄影中的运动条纹效果。
    体会:在讲漫画中的运动。

    图画可以唤起观众感情或感官反应的原理,是漫画的命脉。
    用线条表达情感,不断增加的视觉符号。任何想得到的感情都可以找到对应的表现效果。
    文字与其他任何视觉符号都更能有力地完整描述属于感官感情的不可见领域。
    在漫画中,所见并不是所得,因为你看到的一切不过是纸和墨而已。最后,你所给予的才是你能得到的。
    体会:在讲漫画与情感。

    我们在童年时代读的书里有大量的图画和很少的文字,已使它简单易读。
    长大后我们被期望晋级改读有更多文字而只偶尔会出现图画的书……
    ……最终目的是读“真正的”书——在里面一幅图也不会有了。
    也可能,以如今的现状看来,最后压根儿不读书了。(有点讽刺,但如果现在的教科书改编成漫画的形式,是不是更能吸引学生呢?)
    历史的发展,使得图画与文字完全分离。文字变得只表现声音而失去了与视觉世界的任何相似的特征。而图画变得具象且细节化。
    图画和文字的联系可以分为:
    (1)图画充当配角。
    (2)文字充当配角。
    (3)图画和文字都是主角。
    ……
    如果图画比重高于文字,则文字的自由度就增加;反之亦然。
    体会:在讲图画和文字的关系。

    一切媒介中的一切作品的创作都遵循特定的路径。
    1、概念、目的。2、形式。3、风格。4、结构。5、工艺。6、外观。(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很像)
    第一步:作品的动力,概念,感情,哲学体系,目的性。
    第二步:它采用的形式——一本书,一幅粉笔画,一把椅子,一首歌,还是一本漫画?(可以称为载体吗?)
    第三步:艺术的“学校”,主题,画风,或表现的方式,作品的类型——也可能是它独特的类型。
    第四步:把这些全部组织到一起——要包括什么,去掉什么……如何安排,协调这件作品(流程吗?)【水平:养家糊口】
    第五步:构建作品,应用技巧,实践知识,创造,排除问题,完活儿。【水平:助手】
    第六步:成品价值,完成这件作品最表面的第一印象。【水平:无法工作】
    比如拿这本书来说:作者想教会我们理解漫画,这个是第一步;第二步他选择采用一本书的方式阐述,而不是一部电影或是一系列的图片。第三步他选择了卡通的画风方式。第四步他组织全书的框架。第五步解决每个部分需要用到的知识,技巧,内容。最后一步成型。
    体会:在讲一部好漫画遵循的路径。

    漫画和色彩的关系不稳定,原因可以归结为商业和技术,受到两者的制约。
    体会:在讲漫画中的色彩。

    我们都在一种与世隔绝的孤立状态中生活。
    没有哪个人知道从内心成为你会是怎样的感觉。
    没有哪种沟通方式可以让他们完全体验到你的感受。
    所有信息媒体都是我们无力直接沟通信息的可悲副产品。
    可悲,没有错。因为人类历史中几乎一切问题都来自沟通的失败。
    媒体把思想转换为能够横穿物质世界的形式,再由某种或者多种感官重新转换为思想。
    在漫画里,这种转换过程是思想到手到纸到眼睛再到思想。
    理想中艺术家的“信息”可以穿过枪林弹雨而毫发无损,但实际情况却相反,信息经常容易失真。
    只有一种力量可以打破艺术家和观众之间的壁垒——理解的力量。
    体会:在讲理解漫画的重要性。

    后记:按照作者的说法去理解一篇漫画,势必是比较费脑子,但是却能尽量去体会漫画家的意思,也可以让自己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构建和作者意图不一样的世界。前提是要取决你看一篇漫画的目的,是慢慢体会或是打发时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理解漫画》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xqax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