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已经过了两周,上次没写完,但是现在一直不肯动笔,最近心烦事多,高二的我要准备学水,生物联赛,高中所有的知识也要在这一学期学完。再加上总是胡思乱想,更加不想动笔。
上次零碎的写了一些关于学生的事情。
这次尝试系统地写一点。
其实上次和这次的文章,一言弊之,就是你得知道你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些是可要不可要,还有哪些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现实中,总会有很多选择缠绕我们,也正是这一次次选择造就了今天的我们。现在在中学生最火的应该是LOL 王者荣耀等等。记得以前小时候,摩尔庄园赛尔号也风靡一时。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遇见这样那样的诱惑,每个人肯定也会曾经陷入,或深或浅。很多人其实是拿得起放不下,一玩就通宵,这种人最碰不得诱惑。有些人,拿得起放得下,玩个半小时一小时放松一下,继续刷题,所以有些人看他平时吊儿郎当,平时玩得比谁都多,考试也比你牛逼。有些人看着学得比谁都多,其实大多时间都只是在折磨自己,读死书的人大多就是这种。
生活中玩游戏的人之间还总是自我安慰,成绩好的人读得是死书,将来也不一定有我有出息,马云马化腾都没读过多少书,赚得也比清华北大得多,不见得多读书多赚钱。我小时候还是很难去理解这一点,好像真的牛逼的人都没读多少书,在父母压迫下,很不情愿得读了几年。
其实成功的定义不仅仅只是赚钱得多少,钱到了一定程度,增加并不会改变你的幸福,马云说过,钱上了千万就不是你的了。可能就是这种体会。再者,这也是一种幸存者偏差,没读书的人在中国占据绝大数,赚钱的人也寥寥无几,而且细究中国互联网赚钱的还大多都是211 985知名院校出来的。而且没读书的人赚到钱背后大多都是有背景的。马云独自一人去闯美国,差点死在哪,大多数人都没有那样的胆识 见识去做这样的一件事,也正是出国后才让他感受到了互联网的魅力,回国后才做出了中国黄页。马化腾的父母几乎是第一批来到深圳拓荒的人,家境富裕,在八九十年代,即有机会接触电脑互联网,并且去钻研,相信大多数人也是没有机会的。纵观大多数没读过书也能赚到的都有诸如此类的条件。
读书改变命运还是中国改变阶级最现实最有操作性的一条路。
生活中总有人也会借情商来调侃学习的人,高分低能大概就是对他们观念的一个概括,仿佛自己成日与那些狐朋狗友‘闯荡’江湖便有多牛逼似的。那些狐朋狗友又会在你危难时帮你一把。“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人都深知的道理,你为何视而不见。真正值得深交的应该是那些危难关头扶你一把的,而不是把你推下悬崖的人。更可遇不可求的就是知音。在人生最重要的时候不是拿去挥霍,不是拿去闯荡,而是应该去体会各种各样的人生,与真正懂你的人交流,比如阅读。比如为将来奠基。
其实在这些背后,每个人都应该知道自己要去干什么,前几日看到一个回答提到动机这个词,非常好。每个人的行为背后都是动机,做每一件事都有动机,有动机才可能有动力。这也是为什么学习方法难以抄袭的原因,因为你根本无法说服自己去学习,再怎么高效的学习方法也只是浮于表象,应该透过表面找本质,学习动机应该是每个人所去探寻的,表面的东西永远抄不来,就像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不是简单得把国外的东西搬过来。
学生应有的思维即使要有一套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动,有时候胜过一切的学习方法。
首发于知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