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634139/c1aa1ba3e9d05c89.jpg)
快乐不是一种可以与我们所作所为分开的感受。
——亚里士多德
1.
自尊是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自己,包含我们的价值观,意义和自我价值感。
关于自尊,现代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有一个公式:自尊=成功/自我期望。
可见想获得自尊,成功和自我期望都很重要,可以通过合理的自我期望,最大化成就来实现。
自尊很重要,我们都需要维护和培养,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塞利格曼在《教出乐观的孩子》一书里讲到,自尊包括两个部分感觉满意和表现满意。
感觉满意通常是“自我陶醉型”满意,别人宽慰型满意,表现满意是基于自我表现的满意。
很多时候,很多人都太在意感觉满意,却忽略了表现满意。
2.
大人们看到孩子受挫,怕孩子难受,往往会说一些赞美鼓励的话。
其实与其说些孩子都不信的鼓励的话,还不如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原因,改善孩子做事的方法,提升孩子的技能,这样才是真正在帮助孩子成长。
下面这种场景是否很常见。
两个孩子在拼乐高,一人拼一个,姐姐小丽的快拼完了,弟弟小明速度慢,还卡在一个环节上。
如果你是小明的父亲,这时你会如何安慰小明呢?
父亲:小明,你拼得真好,我觉得你拼的城堡太棒了。
小明:才不是呢!姐姐的才棒,我做得很差,都没有办法做好一个屋顶。我就是个笨,我总是做不好任何事情。
父亲:我觉得你建的城堡很漂亮,我非常喜欢。
小明:那为什么姐姐建得更快,房顶更稳,而我就是建不好一个房顶?我拼不好节目,我不能做成任何事,我讨厌自己。
父亲:不是这样,小明。只要你想做,一定可以做成。来,把积木给我,让我帮你做,你的城堡会和姐姐的一样漂亮。
小明:好吧,那你帮我做一个,我做得从来就不会成功。
小明爸爸做的怎么样?
这样的场景应该常见,但是其实父亲在此过程中犯了三个错误:
第一:父亲没有让小明没有认识真相,事情总有好坏。
第二:为了安慰小明,父亲直接代替他做好城堡。容易传递给孩子信息:干不好时,可以放弃让别人来替你完成。
第三:父亲没有帮助小明找出问题的原因,提升小明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对解释失败的原因提出反证。
改进之后:
父亲:小明,爸爸知道你现在有些沮丧。爸爸在你那样大的时候,很多事情也没办法很快做好。
小明:可为什么姐姐就能做好,而我却不行呢?我就是个笨,我从来做不好任何事情。
父亲:那是因为姐姐比你大啊,姐姐在你那样大的时候,她和你现在一样。
小明:真的吗?
父亲:肯定是啦,因为爸爸看着姐姐一点点进步到现在。只要你多加练习,你也可以拼好。你刚开始跳绳的时候,也跳不了两个,但是现在你一口气可以跳几十个了。
小明:那好吧,我的房顶这里搞不好,爸爸你能帮下我吗?
父亲:我也乐意!
3.
自尊来源于成功的体验,来源于掌控感和价值感。
当孩子能靠自身的掌控感来完成一项任务时,就不会长期地陷入悲观和消极的情绪,从而产生全面否定自己的念头。
如果孩子体现出无价值感,那一定要找到改善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给孩子灌输“你很棒”的虚假赞美。
与孩子一起找到方法,让孩子产生价值感,感受到自身的进步,会比1万句空洞的“你真棒”更有价值和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