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孩子感恩的父母,可能一直该道歉。
2月28号,网上传播了一则视频。
视频中,一名男子把小女孩的双脚捆绑起来拳打脚踢。
之后还不解气,又将女孩绑在摩托车后,小女孩背部着地,双脚被捆在车上,在乡村泥土石子混杂的路上,被一路拖行。
后来被送到医院的小女孩,没有生命危险,却需要进行心理疏导。
而施暴的这名男子,就是小女孩的父亲。
因为年龄小孩子无抵抗之力,就肆意妄为。也许在他看来,孩子是自己的,怎么处置都是自己的事。
最亲的人,下手却最狠。
在养孩子这件事上,不少父母都不过关,但还有很多父母,得分为负。
把孩子当泄愤工具
父母的权威,藐视起来太难。特别是对从小遭受暴力的孩子来说。
有时,你甚至会觉得,这些孩子,和沙袋的作用差不多,就是父母为了发泄愤怒的工具。
去年江苏沐阳曾发生过一起恶性殴打事件。主人公是一个大人两个孩子。
监控录像显示,男子先是抓住女孩脚部提起往地上摔,之后又用拖把对小女孩进行抽打,直到路人劝阻才停下。
打人的原因也很简单,小姑娘偷偷带着弟弟出来玩。
三人离开时,小女孩走路一瘸一拐,医生鉴定已达到轻微伤级别,她却只能忍受。
邻居对男子的印象,也是“为人粗暴”。
看得见的暴力少,还有更多看不见的虐待,藏在孩子瑟缩的眼光里。
鲁迅先生说,中国一般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其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
其实还有的,选择了简单粗暴的解决方式,直接动手。
朋友和他爸的关系一直不好。
他爸在外人面前总是客客气气有礼有节。可一回到家,脾气就全撒了出来。随时可能火山爆发,不少拳头就落在他身上。
他说起过一件永远忘不掉的事。
那时他还很小,三四岁的样子,吃过晚饭放下勺子,他瞅了瞅他爸说想吃糖。
话还没说第二遍,父亲的巴掌就呼了过来。鼻血滴在了衣服上,他才回过神来。
这样没来由的暴力次数多了,他也长记性了,惹不起就躲。
后来他说,如果自己没有准备好担负起“父亲”这个角色,绝对不生孩子,因为他怕,他也会有暴力倾向。
打骂这种给孩子“松皮”的方式,只会断掉孩子对父母的恩情。
作家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借助你来到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他们从不该,成为家长泄愤的工具。
你以为打孩子彰显了你的权威,但在孩子看来,那也许不过是你无能的表现。
因为人向来是“欺软怕硬”。
那些认为“不打不成材”的家长,都是混蛋。
把孩子当赚钱工具
“啃老族”已经被骂了多年,但世界上还有一群“啃小族“,他们真实存在,却没有被很多人看在眼里。
当选择让孩子完全负责自己生活的时候,父母就变成吸血鬼,而孩子则成了ATM提款机。
广州一对夫妻为了骗到钱,完全不顾8岁女儿的生命安全,多次让她去撞车碰瓷。
去年3月,一名车主就碰上了这个“碰瓷团伙”。小女孩在和车辆接触后,直接被撞飞1米远。
恶行被揭开后,男子大发雷霆,当众辱骂交警。夫妻俩牟足了劲表演,带着女孩横躺大马路。
而这个女孩,是男子前妻所生,是男子的亲女儿。
拿女孩生命开玩笑的,恰恰是那个原以为会永远庇护她的角色。
即使女孩身上的伤每次都能恢复,但精神上的创伤,也许永远都难以忘却。
很多父母认为,子女都是自己的私有财产,所以打之骂之都无所谓,让他们做什么都应该,所以把孩子当作赚钱工具,他们心安理得。
《爸爸去哪儿》邓伦期望小山竹有应有的童年
他们总是忽略了,每个孩子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
美国曾经有档叫《Here comes Honey Boo Boo》的真人秀,是专门为一位可爱的小胖妞Honey Boo Boo打造的。在节目里,为了逗乐观众,她很用力地表现。
但当被问到是否喜欢上电视时,她却说:NO。
Honey Boo Boo被推向台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的母亲。
Honey Boo Boo与母亲参加节目
早在儿童选美节目时,母亲为了让女儿拿到冠军,把她打扮成大人的样子,穿上胸垫。
后来Boo Boo红了,母亲又盘算着:真人秀每集给1.5万美金,一季有10集。节目收视率高的话,可以连续做十季。
吸血鬼式的父母,总期待着孩子在钱财上面,可以源源不断地供给他们,所以不断压榨孩子的剩余价值,丝毫不觉得有愧。
许多人不知道,如今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吴奇隆,曾花了12年时间,为父亲还债。
小虎队解散后,他每天只睡4个小时,只要赚钱的工作他都去接,也因此接了许多烂剧。但这样的他却被亲人嘲笑“什么烂戏都接,让我们很丢脸。”
再度翻红的张韶涵,也曾被母亲趁火打劫。
在张韶涵住院时,母亲划走了她银行卡里的所有钱。
后来,张韶涵答应给父母各买一套房子,每月再支付6万台币做生活费。
父母却嫌少,联手控诉她弃养。负面消息扑面而来,给她的事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不配做父母的人有很多,毕竟做父母这件事,不需要经过考试。
后来许多人选择了咽下自己的心事不再重提,但这并不能说明,垃圾父母的行为没有对他们造成伤害。
有句话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但那些被伤害过的孩子,同样让人心疼。
孩子不是附属品
疯狂英语的创始人李阳,在家暴事件后消失许久,俩人三个孩子也判给了妻子。
但最近的采访中,他提到,这件事并没有影响到他的事业。
他直言,孩子只是他教育的实验品。
“我无所谓家不家,因为我已经不需要家了。”在被问到陪伴孩子是否有功利性时,他也毫不否认。
李阳拉着女儿念单词,在观众面前大声朗读
小说《以子之名》里写道:这世上大部分人都默默承受着这样一个事实:无论他们的父母教育方式多么民主,却在孩子的取名权上独断专行。
取名权这事儿本无可厚非,只是随着时间流逝,父母越来越习惯把自己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让孩子去实现他们没有完成的梦想。
小说中的三个妈妈,都将自己的人生设定投射到了孩子身上,推着孩子追逐“出人头地”的目标。
孩子由于难以达到妈妈们的要求,成了妈妈心中的差生。
这三位妈妈也因为种种煞费苦心的”努力”,最终影响到了婚姻和家庭。
这其实是一个有些残酷的故事,孩子和妈妈,成了各自相互束缚的枷锁。
母爱碰上了教育,变得无比沉重,最后不论是孩子还是妈妈,都落得满身伤痕。
加拿大多伦多地区曾发生过一起凶杀案,三名歹徒在地下室向户主夫妇开枪,妻子当场毙命,丈夫因子弹射偏,死里逃生。
而这场凶杀案的策划者,竟是夫妇俩24岁的女儿詹尼佛和她的男友。
认识他们的人都不敢相信,这个从小到大的乖乖女,会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
詹尼佛从小学习钢琴和花样滑冰,获奖无数,成绩也非常优异。但谁也不知道,她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在学习之外,她要进行大量的训练,连假日都不能休息。平日里别的女孩子习以为常的各种娱乐活动,对她而言都可望不可即。
父母严格监控她生活的方方面面。她不被允许外出和同学玩,也不被允许去同学家里。
后来,詹尼佛学会了通过自残来排解压力。
从中学起,她的成绩就一降再降。因为害怕父母责骂,她整个高中都假造成绩单。高中没毕业的她,每天去图书馆伪造笔记,假装自己在“上大学”。
谎言被拆穿后,父母震怒,没收了她一切通讯工具,甚至通过计算她汽车的里程数来控制她的活动范围。所以22岁的詹妮弗,平时居然根本不敢离开家。
父母以爱的名义,掌控着詹尼佛的人生,把她一步步推向了深渊,也给自己招致了杀身之祸。
三毛说:大部分的中国父母,将孩子当作命根,将孩子视为自己生命的延伸与继续,期望自己一生没完成的理想和光荣,都能在孩子身上实现。
许多父母更认为,自己人生的经验,都可以转移都教育下一代的身上去,孩子本来就该听父母的话,不得反抗。
激起巨大舆论声讨的“青少年戒网瘾大师”,是无数孩子的噩梦。
一些愚昧的父母,却为这位“大师”鸣冤,因为他们的孩子的确变得听话了。
在央视的新闻调查《网瘾之戒》中,有一段夫妻间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
“你会不会觉得,孩子现在的这种顺从,只是建立在对电击的恐惧下的表面屈服?”
“如果是恐惧,那恐惧一辈子不也可以?”
最后一段现场提问,柴静拿起话筒,对家长们说:
“因为以前过于忙自己的事情而不顾及孩子的请举一下手!”
“因为夫妻之间的关系不好而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孩子是属于自己的,所以可以随意支配的,请举一下手!”
“在以往有过不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在言语当中刺伤孩子的这样的行为经常有的,请举一下手!”
再转身向孩子:
“认为父母不爱你们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自己在家庭当中非常孤独的,请举一下手!”
“认为出现在自己身上的网瘾跟家庭当中存在的问题有关的,请举一下手!”
“有过自杀念头的,请举一下手!”
在每个问题后面,都可以看到丛林一样举起的手臂。
从小时候起,父母就会告诉你,成绩好的是好孩子,听话才是好孩子。
有时他们甚至会用强制手段,迫使自己的孩子,成为他们眼中的好孩子。
著名学者陈寅恪曾用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理想”,为中国教育指明了道路。
很多年前的话,到现在一点也不过时。
有人说,孩子只是借助父母来到了这个世界,但每个孩子一旦降生,都是独立的灵魂,不属于任何人。
孩子不是附属品,也不应该在父母预设的轨道下生活。
愿每个孩子被温柔以待
前段时间广受好评的影片《奇迹男孩》,可以说是一部家庭关系的教科书。
10岁的奥吉因为天生脸部畸形,成了同学们讨论的焦点,也给他的校园生活带来了不少难题。
但是,奥吉的父母和姐姐给她创造了一个完美的避风港,让他可以在每次受伤后都感受到温暖和关爱,重新上路。
妈妈和奥吉有这样一段对话:
“你并不丑,奥吉。”
“你是我妈妈才这么说。”
“我是你妈妈这才最重要,因为我最了解你。”
相比于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在地上拖行的爸爸,这样的家长,给了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和无尽的爱。
“一个民族是否文明看三件事:一看他们怎样对待小孩,二看他们怎样对女人,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家,不应该成为充斥着暴力和伤害的存在,毕竟从小学起,老师就教给每一个人,“家是温暖的港湾。”
每一个降临世间的孩子,都该被家人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
为什么总拿这些个例来吐槽父母,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给我们的父母贴上【中国父母】的标签?中国父母怎么了?难道美国父母、英国父母、日本父母都是好父母吗?
万事有好就有坏,中国父母的观念不过是中国文化长期熏染下的必然结果,每个国家的父母都受其文化影响才会有各自的教育方式?我问为什么总是揪住那些个别案例放大中国父母的缺点?把中国父母说得一无是处?
试问,中国十四亿人口,有几个是在父母的虐待下长大的,又有多少是在父母的用心呵护下长大的?难道你们心里就没点数吗?长大后,你的父母又冲你要了多少东西?你从小到大从他们那里要的难道还不足够你给他们养老吗?
本人95后在校大学生,我爱我家,爱我爸妈,谢谢!🙂🙂🙂🙂
——你中伤的这些极端分子 他们不会觉得你有道理
——他们只会用更多的伤害 让你闭嘴
——不要要求任何人道歉
——因为要求得到的 往往是假意
——要不反抗 要不认命
——偶尔假借一些帮助 坚决可以
但实际上,这不符合一般大众的状态,因为一般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是极其暧昧的,父母也会惭愧、伤心,的确他们也有打骂的时候,但他们的歇斯底里往往不是文章中那种极端的表现。
其实想想,你要求父母道歉是你的权利,但你的父母又该要求谁去向他们道歉。
我不觉得父母是无辜的,但孩子也没那么无辜。
真正进入生活的人,要是去让父母给自己道歉,自己都会觉得可笑的。
大部分的父母,在他们要对你负责时,他们对你的主宰私有心理是很常见的,这是人性中很自然的一部分,因为人永远都在接触学习负责的是关于对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自私的,所以他们会先考虑自己的要负的责任(当然也包括世俗的观念的左右),然后是社会责任,最后才可能是关于对你的责任,这种状态会持续到你开始对自己负责(我在讲的是一般父母),但他们也同样觉得自己有在你做重大决定时,对你有监督的责任(比如工作,婚姻)。
我今年24,我觉得父母的确有很多错误,但如果我在我无法为自己负责任的语境下说“自由”,是一种很无理取闹的状态,我只能说,大部分在还没资格做父母的状态下生下了儿女,而真正地还有做父母之心的父母,会去跟孩子磨合、交流,习得父母的含义,否则便就只是在养活了自己孩子——他们并不具有父母的属意。
在这种父母主动权的状态,我们更多的是侥幸,期待,或者暗示。
但你要知道一个人是很难改变的,所以事实就是你很难改变你的父母,你只能认命或者反抗,或者在足够有能力时重新拿回自己(让他们意识到你的重要性)
,这也是一般孩子青春期所做出的动作,因为这样孩子已经意识到普通交流的无意义和无改变,如此采用这种方式(有时候我觉得什么感恩教育大师让青春期孩子体谅父母是一件很逗逼的事),我们不能通过和平方式获得自己的人格,所以我们反抗,跟父母觉得自己管不住孩子,用世俗情感道德的绑架我们,属于同种性质——都是在争取自己的某种权力,没有谁比谁高贵,我们要求的是自己舒服,你父母也一样,他们拿走你的自由,跟你夺回你的自由,没有谁更羞耻,因为他们对你负责,他们便觉得你要听他们话一样是人性本质,就像你把你的好吃的东西给了别人,别人不给你的心态一样,你也是如此的。
但是你要求你的父母道歉,他们是很难实现的,因为他们不可能平衡——他们从没得到过谁的道歉。
一个人被伤害了,就要去伤害别人,我们自己都是这样的人,你的父母同样是。
越贫穷家庭的父母,越听不进别人的讲理,因为对于生活的磨难,他们也从没处讲理。
最后,你文章的这些边缘案例,很真实,但这样似乎跟道歉没关系了,这已经上升到无法原谅的程度。
不说都快忘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