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Me
金瓯缺 - 第一本读后感

金瓯缺 - 第一本读后感

作者: Richardo92 | 来源:发表于2019-03-25 15:19 被阅读4次

金瓯缺,是徐兴业先生的巨作。一共四本,刚看完第一本,打算写下来读完的感受。

先说下是怎么发现这本书的吧。当年读完,明朝那些事,被其中的人和事给震撼了,第一次感受到历史竟能如此之有趣,深厚。于是想读更多这个方面的书。网上搜了下,有说近代戏说历史四大名著的。

  • 明朝那些事
  • 金瓯缺
  • 大秦帝国
  • 大唐明月

大秦帝国我之前看完了第一本,的确也被震撼了。但是,我觉得他描述的不够客观,不是伸手就能触摸的历史。总之,好人可以一再地赢,好人是毫无缺点的。这是我最讨厌的地方。于是弃读。
同样的是大唐明月。一开始读的还挺有趣。但逐渐的发现女主角就是一路升级打怪啊。于是弃读。

最后我选中了金瓯缺,拿过茅盾文学奖的,沉淀的巨著。

说来惭愧。两年前我买了这套书,带来美国。结果今天才把第一本看完。。。。。。。前后间距整整两年!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工作的这两年里,疏于读书,追求快餐文化。被油管里那些十分钟讲完一部电影的短视频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尤其结束工作后,真的不想动脑子,就看这些短视频打发时间。逐渐的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其次就是这本书,太着重于细节的描写了。毕竟是巨著,不可能像明朝那些事一样,很多文字都是类似于口述。所以很多时候,很难读下去。

书里最被震撼的,应该就是东京奢侈富贵的生活了吧。东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附近。难以想象,一千年前,它可以像今天的北京一样繁华。

当时的情形,就是金国崛起,在北部打辽国。而北宋处于辽国南部。于是金国和北宋合作,一起瓜分了当时风雨飘摇的辽国。这自然是一桩很好的买卖。北宋历来不擅长打仗。如果借着这次机会,可以轻松地收下当年先被丢掉的土地,皇帝也算是在自己的政绩上做了大好事。

朝廷上下,对这场战争分为了两派,主战和不主战。不主战的是极少数,再次不提。主战的,又可以分为两派。奸臣派和忠臣派。

奸臣派是觉得这次战争很容易打赢,毕竟有战斗力极强的金国在北方牵制大辽的大多数精锐。所以他们迫不及待得把自己的人塞进军队里。到时候打胜了,这些人可以跟着升职。自己的势力也会变得更大。再次可以看出,奸臣眼里真的只有金钱和权力。眼光很差。所以从来没想过这场战争如果打败了,会给自己带来怎么样的后果。

忠臣派都是年轻军官。他们渴望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收复失地。但是他们只是低级别军官。大军指挥权,都还在那群奸臣派手里。这就导致了最后的悲剧。

第一本书,一直在描述,这两派之间发生的事。我在这里不做赘述。

文中另外一个,在跨度两年的时间里还吸引到我的,就是男主角马扩和他老婆的情感线。古时候,基本没有什么自由恋爱的。都是到了十五六岁,媒婆上门说一说,就同意结婚,然后过不了多久就洞房花烛夜了。幸运地是,男主和女主,小时候就认识,在一起呆过。

马扩要走的前一夜,他妈和老婆都在给他收拾行李。他妈的前两个儿子,也就是马扩的大哥二哥,都已经战死沙场了。但是老母亲依然镇定得帮她仅剩的一个儿子收拾好了行李,送他去战场。作者说的挺对。老母亲知道自己哭也改变不了什么。首先,这是大势所趋,儿子必须要去前线打战,这是国家要求。其次,儿子是在做一件正确的事情啊,守家卫国,光耀祖宗。母亲知道这些,了解这些。明白自己哭,改变不了任何,反而会让儿子心里多了牵挂,这在战场是是致命的。

老母亲嘱咐说有一副新做的盔甲,让他记得穿上,保护好关键部位。。马扩说自己这趟出去估计一两年,一定会穿着它们。我不知道为什么,莫名有些累感。一个老母亲让儿子穿好盔甲,因为在不久的未来,可能有刀,有箭,会射到这个部位。淡定的说出这些话,老母亲得有多大的定力啊。

好吧,说着说着就偏题了。该说马扩和他夫人的。那个字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读,也就打不出来了。刚结婚不久,丈夫就要出远门,而且是去大战,和胡人打,一两年之内不会回来。而且大家都知道这场战不好说,随时有牺牲的可能。

但是又能如何呢?他夫人哭了,毕竟没有他母亲的定力。我想,他母亲在送她第一个儿子上战场的时候,一定也是热泪盈眶吧。

觉得现代这点还是好的。出远门,至少和家里人的通信更方便了。那么,与此带来了什么样的缺失呢?我想,是珍惜吧。

现在我们虽然也很珍惜,但毕竟无论在哪里,都能联系的上。在一个有wifi的地方,就能跟家里人视频了。如果实在想念,一张机票也就飞过去看望了。这和古代完全不同。所以,现代人的感情中,在思念,分别这个领域,不会再有古人那么多的感受了。也因此,古人能写出太多太多的诗词歌赋,来描述送别,思念,相逢。现代人在这一块,一定不会达到同样的深度。

最后,我还有一个思考,有关于忠臣和奸臣。
什么是忠臣,什么是奸臣。年纪越大,我反倒越明白奸臣的苦衷了。我们看历史书,总能明确的看出谁是奸臣。因为他做了一件,显而易见是错误的事情。但是,如果把你放在他的位子上,你为怎么做?在巨大的利益吸引,和背后你的敌人虎视眈眈面前,你还能坚守自己内心的那份信仰吗?

我的观点是,把大多数人摆到那个位置上,面临那些选择时,绝大部分人都会成为奸臣。

不用拿国家大业来举例子了。就拿公司来说吧。如果你的老板整天无所事事,你会怎么表现呢?

你会告诉老板,他哪里哪里不对。

在大多数人都抱怨老板哪里不对的时候,你还在努力给他干活,帮他解决麻烦。

根据我的经验,后者往往在公司里升得飞快。
他们是奸臣吗?不是。奸臣,忠臣,都是幼稚的人才这么说。

如果你没有崇高的信仰,那么,你首先考虑到的,还是你自己。那么,很多时候,埋头苦干,是最好的选择。等到能力强大的时候,再去发表你的看法吧。

回望中国古代历史,有许多忠君爱国,且个人能力极其强大的人。但是大部分最后都被奸臣宦官搞死。混得很好的,只有极个别的人。比如张居正,比如曾国藩。他完成了自己的抱负,同时,也保证了自己的全身而退。仔细想想这么群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他们一定有忠君报国的信仰。但他们同时也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不会死磕。藏拙,慢慢混。等到能力强大,毫无威胁的时候,再展现真正的自己。
一切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所以黑白手段都会使用。但心中有个底线,不会忘记良知。

这样的人,才是真正能做大事情,改变国运的人。
奈何,这样的人,为之甚少。

五千年的历史里,聪明的人很多,忠诚的人很多,但是懂得并且愿意让自己看上去没那么聪明,没那么忠诚的人,很少很少。

好的,北宋大军正式开拔出征了。Let's see how it works!
会继续看第二部的!

Good luck, Richardo!
2019/03/25 12:18 AM

相关文章

  • 金瓯缺 - 第一本读后感

    金瓯缺,是徐兴业先生的巨作。一共四本,刚看完第一本,打算写下来读完的感受。 先说下是怎么发现这本书的吧。当年读完,...

  • 《金瓯缺》读后感

    《金瓯缺》是上海已故作家徐兴业的长篇历史小说,在网上历史文学爱好者中颇受推崇,我闻名购入,最近终于花时间将其读完 ...

  • 金瓯缺

    中国人真的是很喜欢写群像戏,写大环境下的芸芸众生,写各个阶层,各个代表的不同面孔,光写不行,还要写尽。结果就是像金...

  • 读《金瓯缺》

    偶然间接触到了徐兴业的巨著《金瓯缺》,读罢思之,的确是一本难得的好书。读之感慨良多,有深思、有感动、有热血、有痛心...

  • 《金瓯缺》5

    宋金建立关系以来,也许没有另外一个人,能享有斡离不对马扩那样的尊敬和重视了。 在他们多次的过从中,他发现在外交酬酢...

  • 《金瓯缺》7

    用好酒好肉款待,李若水绝口不言不语,不饮不食,粘罕又派萧庆三次前去劝降,说的无非是天命人事这一套,李若水瞑目不答。...

  • 《金瓯缺》3

    二月初五,春寒料峭,偌大的广场上只站着一簇人,显得相当空旷,他们的情绪是激昂的,相信一百万东京人民都是他们的支持者...

  • 《金瓯缺》6

    金人之所以如此重视老百姓的动向,不仅仅是要根据这些现象,来决定对待渊圣的礼貌规格,而是要根据它来决定宋朝和赵氏皇室...

  • 《金瓯缺》8

    对师师了解得很深的太上皇,明白她今日来此已决心一死,他像割去了心肝一样,但又怕师师过于激越的语言得罪二帅,连累自己...

  • 《金瓯缺》2

    这是一个货真价实的胜利,威名久著、不可一世的斡离不一战而败,全军奔溃,把大本营都丢了。死伤几千名以上,军需物资的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瓯缺 - 第一本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agv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