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生》的时候,常常让我想起《平凡的世界》,同一个作者,不同的人物。
我是比较偏爱孙少平的,高加林身上有着太多的执拗和清高孤傲,让人很难喜欢上他。
但是他又有着一股不屈服,不甘心的劲,人啊,就是靠着这样的劲头,从那平凡的沼泽中爬出来的。
有志青年恰好赶上一个不走运的时代,历史的悲哀葬送了一个年轻人的梦。家里捉襟见肘地供着上到了高中,大学考不上,又没个关系,他们的命运,就是回到故土,在那块地上耕耘,或者谋个民办教师的工作。
高加林和孙少平,被作者贴上了这样的标签,一个民办教师。在那个累死累活赚工分的年代,这算是一个好差事了。
可人生怎么会这样子顺风顺水的? 过了一两年,高加林就被换回家里干活了,这个傲气的青年,在家里颓废了一个月,才幡然醒悟,双亲在地里干活,自己又怎能如此放纵低迷。
他也扛起了锄头,在田间地头,汗如雨下。精神上的苦闷和不乐意,被一个姑娘给渐渐安抚,那个叫巧珍的姑娘,大字不识一个,但却很有想法,温柔善解人意,家里的光景在村里也是数一数二的。
他们的爱情很快被大家传开了,孤男寡女,夜晚幽会,闲言碎语和威逼恐吓,并没有吓倒他们。他们骄傲地在众乡村面前走过,把他们的幸福展现给这个世界。
对于一个农民来说,身强体健能下地,相好俊俏又温柔,已经是人生美事,还有什么渴求的呢?关起门来,好好过日子,在茶盐酱醋,牛羊鸡鸭间盘旋,把生活的哭甜一同咽下去,就是下半辈子的样子了。
但是高加林却不是这样地道的农民,他向往黄土高原外的世界,那个灯红柳绿的大世界,农村的愚昧与落后满足不了他。
这样的农村知识分子是可怜的,他既不能远走他乡,又无法真正享受当下,他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他曾沾染上城市的气息,但又被无情地抛回农村,憋屈在一块黄土上,施展不了抱负。
这样的人,当然也会有转运的一刻。
有人给他开了后门,他一夜之间变成通讯干事,变成一个城市干部。
高加林把这份工作做得很好,他文采飞扬,人又勤奋努力,在运动场上也有他的身影。他突然就在那个小县城红起来,姑娘们对他芳心暗许,连以前的同学黄亚萍也和他来往密切,甚至深深爱上他,乃至于要和自己的恋人分手。
事业上如大鹏展翅,爱情上也要与之匹配,他狠心和巧珍断绝了联系,把未来和爱情托付给了黄亚萍这个家景殷实的姑娘。
父亲和德顺老汉的劝告没有让他回心转意。
记得德顺老汉对他说,“你现在就是个豆芽菜!根上一点土也没有了,轻飘飘的,不知你上天呀还是入地呀!你苦了巧珍,到头来也把你自己害了……”
人生得意须尽欢,忠言虽利于行,但他又怎么会听进去,那光明的未来啊,正向他招手呢。
可惜他错把眼前这道虹当成桥了,他四平八稳地踏上去,可是谁知在最高处摔了下来。从后门进去的丑闻,瞬间就一夜传遍了整个县城,他又被送回了农村。
人生起伏不定,他不只丢了事业,也丢了爱情,巧珍已经嫁作人妇。
故事到这戛然而止,高加林又要从头来过,他的未来究竟会如何?那个时代是否像德顺老汉说的那样,能助他一臂之力?
人生就像大梦一场,只是对于这样的农村青年,做一场梦实在太难,他心怀大志,却力不从心。
这样的农村青年,受过知识的熏陶,开了眼界,所以注定是要向外走的人,黄土地束缚不了他们。他们要比自己的祖辈父辈活得更自在,活得更体面,要让这一生,摆脱家族世代轮回的苦日子。
可是这多艰难,大山层层叠叠,世俗的眼光层层叠叠,时代政策层层叠叠,家里的破墙烂院还帮不上一丁点忙。想要往外飞,在外扎根,谈何容易啊。
但是人生来就是要学会反抗的,反抗不了就只能安心接受,挣扎和努力,为他们开出了一个小小的新天地。
像是涅槃重生一样,每一步都像在刀尖上行走,才完成这种转变。
但多少人仍无法实现,多少人还是埋下了自己的大愿,平庸于生活的琐事。
我们且不说七八十年代的高加林和孙少平一代,再看看我们这一代。
“寒门难出贵子”,这个“难”字包含了多少的心酸和折磨。
曾在知乎看一个帖子,发贴的人说认识两个博士同学,一个家境贫寒,但研究能力非常强,专业能力非常好,另一个家境殷实,但是研究水平一般般。
看到这,我们大都会觉得那个贫寒的学子真了不起,将来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但是后来是怎么样的呢?
再看他们两人毕业后的故事,当初研究能力非常强的寒门学生,已经没有多少研究成果,他大多的精力放在了家里的房车,而另一个,一毕业父母就给他买好了房子,让他有闲钱有时间继续去研究。
在这个房奴车奴的时代,这样的结果,似乎并不会让人感到很惊奇。只是背后常引人深思,寒门弟子想要鲤鱼跃龙门的话,是否是可能的?
英国一个有名的纪录片《人生七年》,从不同的社会阶层选了14个7岁的孩子,然后之后的每7年再一次采访他们,纪录片一开始就做了明确的假设,即每个孩子的社会阶级预先决定了他们的未来。
后来是怎么样的呢?贫者依旧,富者依然。只有其中一两个,能跳脱命运的摆布,成功地跃龙门。
出生的差别,不能让我们去埋怨生活的不公平。
因为生活是有着无限可能的,相比于高加林他们,我们更加幸运。高考的独木桥实现了多少人的人生一跳,现代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太多可能。
说不定在下一个路口,命里就柳暗花明了呢。
就像作者引文中柳青的那句话一样。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业上的岔道口,个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读《人生》:农村青年的追梦之旅有多艰辛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