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孩子容易,管理孩子却真的不容易。它考验着每个父母的心。父母不仅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会与孩子和平共处。父母不能高高在上,要把孩子当做朋友,让孩子享受民主,平等的权利。
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我们应该像像龙应台那样蹲下来与孩子说话,像简.尼尔森博士再三强调的那样和善而坚定,鼓励而不羞辱; 在出现问题时倾听和理解,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殴打,或者溺爱、袒护。做个好榜样,去“赢得”孩子而不是“赢了”孩子。
“赢了”,是指我们采用大人的特权,通过惩罚、控制等手段使孩子屈服、听话。而“赢得”,则是以尊重孩子为前提,相信他们可以和我们合作,共同为结果努力。这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培养他们学习基本的人生技能。
犯错是每个人的权利,我们大人都会犯错,为什么不允许孩子犯错。孩子犯错,我们应该引导他们想办法解决,而不是生气,责骂孩子。生气,责骂没有任何用处,只会让自己的心情更糟糕,还可能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孩子犯错,是为了更好的成长,我们应该表达理解,但要向孩子核实理解是否正确,然后表达同情而不是宽恕,或者我们可以告诉他自己也经历过这种事,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引导孩子和我们交流想法,一起想办法解决问题,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内心。
通常,当孩子发觉被倾听和理解时,他们才能感受自己的重要,与被重视,才更愿意与父母沟通,也更有利于管教。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鲁道夫.德雷克斯说: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丧失信心的孩子。鲁道夫.德雷克斯发现孩子们的不当行为通常缘于四种错误观念和目的:
寻求关注:得到关注才找到归属感;
寻求权力:发号施令,或我说了算时才有归属感;
报复:我不开心,也要让你伤心。
自暴自弃:我做不到,我放弃。
孩子其实很聪明,他知道怎样引起大人的注意,当他们行为不当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该想想他为什么要那么做,我们也曾经是孩子,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后,我们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当孩子行为不当的时候,不管我们在忙什么,停下来,先拥抱一下孩子,认真听他说心里话吧!
无论孩子多大,他们都还处在认识社会与自己的过程中,他们要经过很多打击与挫折才能完成这一过程。所以,我们大人要付出耐心,从各种行为中破解密码,解读他们真实的内心,并及时给予最适当的关怀与帮助。
有时候,我们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孩子一犯错,立马火起,非打则骂。打骂虽然能暂时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但是,当孩子挖空心思反抗、逃避、推卸责任,或者干脆自暴自弃时,大人们才意识到自己错了。那时候,我们后悔都来不及了。
当父母容易,当一个合格的父母真不容易。我们不仅需要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一颗强大的包容心。孩子是上天种在你家里的一颗种子,什么样土壤孕育什么样的果实。我们都希望这颗种子能够出土,发芽,茁壮成长,最后开花结果。如果,我们给予足够的阳光雨露,却不给他爱,那也只是荒野求生,唯有强者才能生存。我们应当明白,爱和快乐是生活和与孩子相处的全部目的。只有付出爱与陪伴,孩子才能更好的成长。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这终将渐行渐远的关系里,请给予对方更多的欢乐和爱吧,人生很长,陪伴却很短,且行且珍惜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