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国学与传统文化哲思读书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作者: 黄磊的简书 | 来源:发表于2017-09-13 02:00 被阅读2871次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原文】

    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

    问立志。

    先生曰:“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能不忘乎此,久则自然心中凝聚,犹道家所谓‘结圣胎’也。此天理之念常存,驯至于美大圣神,亦只从此一念存养扩充去耳。”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译文】

    陆澄问:“什么才算是主一的功夫?比如,读书就一心在读书上用功夫,接客就一心在接客上用功夫,这能否称为主一呢?”

    先生答说:“迷恋美色就一心在美色上用功夫,贪爱财物就一心在财物上用功夫,这能称主一吗?这只叫逐物,不叫主一。主一,就是一心只在天理上。”

    陆澄问怎样立志。

    先生说:“所谓立志,就是念念不忘存天理。若时刻不忘存天理,日子一久,心自然会在天理上凝聚,这就象道家所说的‘结圣胎’。天理意念常存,能慢慢达到孟子讲的美、大、圣、神境界,并且也只能从这一意念存养扩充延伸。”

    “如果白天做功夫觉得烦燥不安,那么就去静坐。如果感觉懒于去看书,那么就先去看书。这也是根据病去开的药方了。”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陆澄是阳明先生的又一位得意门生,字原静,又字清伯,浙江吴兴人。官至刑部主事。王阳明曾经叹曰:“曰仁(徐爱)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不浅”。自从先生最喜欢的爱徒徐爱英年早逝后,即将弘扬心学的期望寄托于陆澄。而陆澄也不负厚望,将先生的思想得以传承,他所记录的先生文章得到了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黄宗義的高度评价。本文的主一、立志之理是先生在《传习录》中反复提到的至理,核心,虽百品而无索然,从文中谈三点感悟。

    1、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天理即良知。一为道,不仅是专注于事。

        关于“主一”,在《送宗伯乔白岩序》中阳明先生有精辟的论述,这个一指的是天道,而不是只在事上专精,如果只是精于术,那就流于“溺“和”僻“了,所以要专于道、精于道,才是主一。我们在面对事时,如果只在事上下功夫,就偏了,要在事上磨练心,事上求大道。  我们往往专注于一件事本身,而忘了它背后的天理,往往适得其反疲于奔命。比如我们在公司治理中,经常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教员工去做事、教方法、要结果,却忘了人性的根本,忘了员工的需求,事情又如何做好?2012年,我带着一位高管从某知名培训公司学习了“团队复制”,回来后如获至宝,马上召集所有员工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复制”运动,早上练队列、员工分小组、月末士气展示加评比,看上去是有声有色。可是只坚持了一年多却遭到了员工的普遍抵触,从开始的满腔热诚沦为虎头蛇尾。其根本原因是这些“打鸡血”的培训只能提一时之气,却无法解长期之痛,如何将员工与企业的利益、发展牢牢的绑在一起,这个问题没有解决只靠口号是无法持久的,公司的多次培训均因为此而不断重复流产。

          “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这是我们大部分人所理解的“专心致志”。同修桑圣宇总的理解非常深刻,“专心致志不是在具体事务上而是在是非上下功夫,是非即成败,无论是经营企业还是经营人生,都要有大局观。大局观就是大是大非。符合天理即是大是,违背天理即是大非。大是大非面前,能够站住脚,其他都是小节。“主一”就是抓住事物的关键,就是大是大非。”记得有一次,公司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六个集装箱价值近三百万的货物在出口海外的船上突遇火灾,损失惨重。而大洋彼岸客户焦急的等待着提货,正值销售旺季,如果引起对方的客户索赔其后果可想而知。如果严格按照法律,因为客户未购买火灾意外险,我方完全可以拒绝赔偿。思考良久,我还是含泪作出了决定:与客户坦诚沟通后重新生产一批货物,与客户共担风险度过难关,如果当时以得失心应之,必然不会如此艰难的选择。将心比心,在我方告知客户处理方法的时候,客户都无比感动。直到现在,当时的大多数客户还是我们忠诚的朋友,今天看来那是一份责任、一份担当、一份良知!循天理存良知,必得天助!

    2、立志就是存天理,每每在事上都责此志,志就在心上了,道也在心上了。

    “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心中只要坚定了致良知的信念,就奠定了根基,其他东西都只是枝叶补充而已。  何为立志?立志就是踏踏实实在心上用功,格物致知,就是为善去恶,让前进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圣愚之别无他,只在于一个“肯”与“不肯”,肯下功夫就走在成圣成贤的路上,不肯践行就是愚夫。         

        “胜人者力,自胜者强”,桑圣宇同修分享,“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性,战胜自己习性的过程,就是为善去恶的过程,就是让自己走在光明大道上的过程。随顺自己的习性,表面看起来是自由了,其实是自己任由习性摆布,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人。修行,就是让自己成为自己生命的主人,让生命更有意义。”立志就是要让我们的生命更加有意义,让自己牢牢的掌握自己的命运!

              先生在《教条示龙场诸生》中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今学者旷废隳惰,玩岁愒时,而百无所成,皆由于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曾国藩语:“不为圣贤,则为禽兽。只问耕耘 ,不问收获。”在修习知良知的过程中,当我与不少人谈到“立圣贤之志”时,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不可思议”、“天方夜潭”,认为圣贤与自己太远。其实,天地万物皆为一体,人非生而圣贤,都是在后天一步一步勤学、改过修习而来的。先生在十八岁那年就“格竹沉思”,悟到“圣人必可学而至也”、“一草一木皆具至理”,人人心中都驻杂着一个“圣贤”,只是在生活中放纵自我后良知受到蒙蔽,渐渐地那个“圣贤”便埋在心底无法显现出了。我们学习致良知,就是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让良知清澈,向圣贤立志,做一个大写的人。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人类近十年的发展速度亘古未有,“中国制造”正向“中国创造”大踏步的前行,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现代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令人叹为观止!而中国梦的核心就是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新登上世界之巅。任凭科技如何进步,如果离开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㡳蕴,也只不过是“无本之末、无源之水”。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把“平天下”改为“利天下”,当心怀苍生,厚徳利他时,则会无往而不至,得道多助!稻盛和夫先生说过,“要取得事业和人生持续的成功,有两个条件,第一你先要做一个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须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这样就会实现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潜力可以充分发挥、你周围的人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将不可阻挡。”,我认为“好人”就是能为他人着想、能利天下的人,是心存良知去人欲的为善去恶之人。正因为此,稻盛和夫先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道心之力功不可没!而马云也是正因在立企之初就立志“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改变中国的经济生态圈,经过持续不断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企业,在世界各地影响巨大!在一次和稻盛和夫先生的对话中,他说,“阿里很幸运,这15年走到今天,未来还有87年要走。前面15年的成绩,有运气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坚持了自己的使命,价值观和文化,坚持'别人好了,我们才能好'的理念。我们无法确保他们一定会过得好,但是希望他们因为用了我们的服务及合作,比昨天要好。”,同样是因为立了圣贤之志,方有阿里的今天。在今天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没有大志造福人类的企业,很难想象会有好的发展。阿里的第85号员工、阿里老茶馆创始人、良仓加速器创始合伙人山大有一段话很有价值,“梦想,是因为有一个强大的内驱力推动我们去行动,这个内驱力有时是希望能够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变得更有品质,有时是有能力之后,希望能够让世界的某方面因为我们而变得更加美好,让更多的人不要经历我们所承受的痛点。就像我的合作伙伴大象说的:是为了修复这个世界的bug。”立志即梦想,志当存高远,梦想总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3、志存了,便在事上去修,去除自己的私欲,因病而药医治的便是我们的私欲。

          “日间工夫觉纷扰,则静坐。觉懒看书,则且看书。是亦因病而药。”世间的病皆来自私欲,纷扰无常是因为乱了心智,心乱是因为欲望太多、欲壑难填,才会迷失自我、丢了方向。懒看书是因为自我放纵、缺乏严格的要求,其根源是立志不坚,“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在杭州举办的一次线下分享会上,蜂窝私董会的建春总说起自己学习致良知之后的改变,他原来最大的不良习惯是睡懒觉,在读了先生的“因病而药”理论后,努力做到早起,前面非常难,可是因为立了宏愿,在艰难中坚持,最终还是做到了。他说,“学了致良知,明白越是不愿意做什么就越要去做什么,去克服自己的不意愿”。建春总因为做投资的原因,晚上会有时差,可是因为理想信念,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而反观自己,一直最大的问题就是拖延症,做事总是喜欢前松后紧,不要最后一刻不去做,导致每件事都马虎仓促,只是勉力完成,其结果可想而知会怎样。因病而药,常存天理于心,自然会克服所有的理由与借口,全身心去做到。自家问题自家体认,心上功夫不到,想克服困难是很难的。在学习中自己立志与祖国大健康的目标一致,同频共振,用音乐自然疗法去帮助更多的人,并承诺用心去践行。知易行难,战胜自己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学习了因病而药,一定会根据磨练自己意志力的良方,尽心致胜百分百完成。

            因病而药固然重要,可也是亡羊补牢之举。而如果心中坚守良知,遵循天理,又如何会轻易病倒呢?良知就是最好的内生大药,是资养我们身体的妙方。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如果秉承良知之道,则何需“因病而药”?只有以天下事为志,才是大志,才能“结圣胎”,取得巨大的成就!

            陆澄录开篇就让我们收心主一,摒弃各种诱惑,当我们杂乱的心思清扫的时候,心就开始澄明畅亮,就像去掉杂草的荒芜之地,可以生长任何庄稼。“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心无杂念的力量最大,这是“无”的力量,“无”为而治,乃天下大治!北大文东茅教授提出了“志存高远、立德树人、仁爱天下、学业精进”的办学方针,果如斯言,何病之有?

    《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陆澄录44.1-3》心得感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oh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