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买了一本书,认认真真地看了一个月。出门带着,睡前翻着,就连上个厕所都要拿着读。可读完以后,合上书本,你发现自己除了书名之外,几乎什么内容都不记得。
只能跟朋友吹牛:“我最近读了一本关于自律的书,这本书实在是太牛了,强烈推荐你看!”
以此来证明,这本书你真得看过了,你是有收获的,你是一个积极上进的人。
可只有你自己心里清楚,读过这本书的你反倒是更焦虑了,因为它根本没有对你的人生产生任何影响。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d3068ca69941d803.png)
龙女在《讲真,好书值读十遍以上》中介绍了她的高效读书法。
她会在睡前打开一本经典书籍粗读一遍,次日起床后,简单写下脑海里残留的印象。早餐之后阅读第二遍,这一轮的重点是揪细节,认真研读书中的3-5个场景。第三遍阅读时,理出作者的写作框架和核心观点。之后带着前三轮的印象、细节和框架阅读第四遍。
第五遍时,龙女会跳出书籍本身,带着批判性思维去考量书中的观点。第六遍进行延伸阅读,去探究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和其他作品。阅书六轮后,她会结合现实生活再去阅读一遍,思考如何利用作者的观点去指导生活。
第八、九遍的重点是创新,用反读或者跳读的方式来翻阅这本书,用freestyle的方式在生活的消遣娱乐间阅读,并用多元化的方式输出自己的想法。
最后一遍,她会带着一种仪式感去触摸这本经典,回顾第一次阅读时留下的粗浅记录,然后用25分钟对整本书进行透彻地阅读复盘,最终输出自己的内容。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a8b0f1592c343f02.png)
我初次看这篇十遍读书法的分享时,感到匪夷所思。
我见过几十年内研读过四五遍《红楼梦》的人,也知道两三年内多次翻阅过《哈利波特》的朋友。可24小时内将一本书来来回回,用各种方式阅读十遍,这种学习方式实在骇人听闻。
但仔细想一想,普通人的读只是从书中获得滋养,而龙女则是用书中的知识建成了自己的高楼大厦。
前四遍地阅读是在描摹,把作者的写作细节、核心观点、逻辑框架分层剔出来,以便透彻地理解作者想要传递的信息。这个部分就像是对着城市地标仿制一个精细的建筑模型,从草图到混凝土结构,从粉刷到细节的添置,一层一层还原经典。
第五至七遍阅读是从多方位思考,不仅看到作者写了什么,还要跳出来思考他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观点是否合理,作者的建议是否适合当下,书中的文字将怎样改变自己的生活。这个过程就像是站在上帝视角审视这座建筑,不再照搬照抄,而是深度洞察它的功能和适用性。
之后两轮,是要推翻原来的仿制品,构思自己建筑设计思路,吸收原版的精华,再加上自己的改进和创新。
而第十遍阅读之后的输出,就是一个集诸位大家之所长,形成个人独特风格的过程,从无到有一步步打造自己的亭台楼阁。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ef5fb940bbffbe52.png)
比如当你阅读了龙女的这篇《讲真,好书值读十遍以上》,并不一定要与她一样,把书读到不多不少正好十个来回。你要做的是吸取方法中的精髓,先模仿,后改进,最终形成自己的一套高效阅读法。
十遍阅读法的精髓是什么呢?
1. 高速、重复。
读书的速度不能慢,效率太低的阅读会让你在翻开新一页之前就遗忘了过去的内容。
此外,经典书籍一定要重复阅读,但这种重复不是一遍遍机械地翻阅,而是在每一遍都带着新的任务,从各个方面吃透一本书。
2. 学习、运用。
阅读经典书籍的目的不应只是消遣,一定要从书中学习一些内容,比如优美的辞藻、犀利的观点、实用的方法等。
吸收文字里丰富的营养,用它们来改变自己。或许是提升写作水平,或许是掌握更独到的观察视角,也有可能是将其作用于日常,从而改变我们的生活。
3. 延伸、批判。
《孟子》有云:“尽信书,不如无书。”意思是读书时要学会精辟透脱,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延伸和批判就是两种独立思考的方向。
延伸可以是时间上的,亦可横跨空间。
如何选择一本经典书籍,作者如何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从这篇文章发散出去能做哪几个方向的输出,这些都是十遍读书法时间上的延伸。还有哪些高质量的阅读方法,龙女有哪些其他优秀的学习方法值得借鉴,这样的延伸思路都是空间纬度的。
作者的个人境遇以及方法适用的环境,可能与你的状况不同,因而就需要你结合自身情况去辩证地看待书中的观点。
比如龙女在阅读时会采用跳读和倒读的方式,这种不延续作者写作思路的阅读方法是否会带读者走进思维误区?这种在一天之内反复阅读的方式,会不会让我们这辈子都不想再碰这本书,反而导致在当下无法理解的一部分观点就这样被忽视了?
4. 创新、输出。
想要成为建筑家,就不能只是将别人的特色结合起来。
读书的意义也不仅仅在于吸收,还需要从作者的经验里寻求创新,发现书中的黄金屋。
将书中的文字经理解后输出,不是换种表述方式后重新呈现,而是要在其中埋下你自己的智慧。
![](https://img.haomeiwen.com/i2178076/a51d7bfaf02bf025.png)
二更视频里介绍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热爱读书的父亲从少年到中年读了十几遍《三国演义》,然而当他带着自己的儿子阅读这本自己珍爱的经典著作时,却发现原著晦涩的文字并不适合孩子阅读。
因此,他用了四年时间,将《三国演义》翻烂了、嚼碎了,最后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绘制了3200幅水墨丹青国画,图文并茂地打造了一套适合孩子看的《幼三国》。
从一本元末明初年间创作的历史小说,演变出一部当下畅销的儿童绘本,这就是一个深入阅读到创新输出的过程。
冯友兰先生说:“我读书的经验总结起来有四点,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
就是讲他的阅读习惯是读好书,理解书中的言词,洞察作者的深意,最终用书中的道理指导生活。
当我们再次读书,就需要选一本经典好书,把它嚼碎了读、延伸了读、推翻了读,最后独立地去反思、创新、输出,用这种方式去探寻书中的黄金屋!
END.
2018/09/11
001 - Bao.婉君
作业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