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01598/0031d87dbe7d352b.jpg)
读这本书前,有强烈的功利心,想从中受到启发,给生活带来些许改变。读完《知的资本论》,想法落空,没有任何事情发生。我甚至不觉得有写读后感的必要,重复作者增田宗昭的原话,还不如去读原著。
作为读后感,没必要面面俱到,非就一本书说出满满的干货才证明自己的真的读过。你和我一样的普通,为工作忙碌,为家庭付出,对社会大环境的变化缺少应对之策。能做的是,真实的转述看到的,想到的,如果你从文字中受到点滴启发,于我,就是一件有益的事。
信任素未谋面的公号作者辉哥,当他说到《知的资本论》是被严重低估的书之后,第一反应是买来阅读。书不厚,两个小时就能读完。问题是,退役军人出身的我对商业世界始终摸不着边际,对书中提及的商业逻辑一头雾水。好在作者的文字轻快,读来并不费力。
日本东京代官山的茑屋书店,被评选为全球最美的书店之一。代官山茑屋书店已经成为很多人到东京必去的地方。
茑屋书店之所以声名远播,有一半日本人成为茑屋的会员,就在于他们将顾客价值放在第一位。不是说说而已,而是从顾客需求角度出发改造以往书店的购书体验和环境。不再按类别分区分类,而是按顾客对事物的需要,直接提供解决方案。比如有人要到外国旅游,那么他看到的书籍周边摆放相应的配套产品,从出行指南到所需装备,从注意事项到旅行攻略,完全一站式服务。顾客走进茑屋书店,最大的感受是舒适,愉悦,不用为辗转多个购买点费心劳神。你能想到的,茑屋书店都为你考虑到了。
为实现这样的购物目标,对书店的规划设计要求非常高。书店不再是大卖场,我有什么你看什么,书店变成了大买场,顾客想要什么,书店提前都为你想到了。你走进书店,提出需求,就能找到相应专区,实现此行的目的愿望。这样的设计,这样的服务,这样的购物体验,没有人不喜欢,没有人不想再次光临。
原本没有兴趣将这本书读完,是作者开篇谈到的“设计”一词吸引了我的注意。为什么?女儿明年面临高考,她很可能选择绘画设计专业,作为父亲,我是不是该给她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建议,供她参考。抱着这个想法,继续读下去,直到最后,也没找到想要的答案。作者并没从绘画构图角度谈设计,谈茑屋书店。他跳出了局部谈宏观构想,谈基本设想,甚至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在他看来,经营企业,本身就是设计,公司的价值就是设计。公司的商标、日常用品、照明,全部都是设计。这种全新的认知格局与设计观,让茑屋书店一战成名,逆势而上,在日本拥有1400家门店,打破了实体书店被互联网冲击的颓势。
茑屋书店不仅仅是一家书店,已成为社会公共设施平台。人们在这里洽谈业务、沟通交流、休闲娱乐,俨然光顾茑屋书店已经成为日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们因为当地城市有一家属于自己的茑屋书店感而自豪,某种程度上说,茑屋书店成为日本新的地标和“朝圣之地”。
1.0的时代,书店卖书,赚书本身的钱,核心竞争力是货好,房租便宜。2.0的时代,互联网书店卖书,网络效应比别人快,核心竟争力是效率。3.0的时代,是茑屋书店,因为数据智能,它有方案你没有。它的核心竟争力,是数据的智能与算法。
茑屋书店真正的核心业务,其实既不是卖书,也不是运营人,而是通过数据赋能别人开店。如果你开一家这样的店,为什么不自己干,而要加盟茑屋呢?很简单,因为这个平台可以帮你做以用户为中心的策划,茑屋比你了解你的用户。它通过数据积累了解用户习惯,可以告诉你,在这个街区、这个时节的旅行主题是什么,顺便销售其他的文创、家电用品,并通过一套强大的订货系统直接帮你完成订货。所以茑屋书店的本质是一家数据驱动的咨询公司。
增田宗昭说:“除了网络企业经营的实体店以外的实体零售店,在我看来恐怕都会阵亡。毕竟网络与实体相比,可以提供大量的商品而不必负担库存费,又具有不论何时只要连上网就能购物的便利性,实在太强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