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verWorlds File 106
从我开始认真接触电玩这个东西开始,在我的潜意识里,电玩主机一直被我划分为两大派系,一个就是以当时PS为代表的家用主机系,另一个则是以当时GBA为代表的便携主机系,我没有经历过很多玩家所谓的PS和SS之争、SFC和MD之争等等,因为我对于主机一直有着很清晰的认知和选择,我只根据自己想要玩的游戏来选择主机,所以自然没有了争执。
比起必须连接电视,并且需要在固定地方玩的家用主机,其实我更偏爱可以随时移动,可以在任何地方玩的便携主机,这一点上充分的反映出我随性的性格,而且还延续到现在对各种电子产品使用上的影响,比如之前的主力电脑Surface Pro,由于“头重脚轻”的原因被我很快换成了MacBook Pro,原因就是它只能在桌子上让我使用。
说到最具影响力的便携主机,可不是现在风靡全球的Switch,也不是当时万能的PSP,而是任天堂统治了便携主机市场长达10年之久的王牌产品,Gameboy掌上游戏机。
1989年诞生的Gameboy奠定了便携主机几乎所有的基础和标准:屏幕的大小(在当时算是很大的屏幕了)、恰到好处的按键、可更换的游戏卡带、还有最重要的电池续航。
这些基础和标准也是Gameboy经典的由来,这种概念就好像《勇者斗恶龙3》是RPG游戏的始祖、《火焰之纹章 暗黑龙与光之剑》是SLG游戏的始祖是一样的,之后所有的便携主机几乎都难逃这个模式,只是在它的基础上做了改善和加强。
第一次接触到Gameboy是在中学的时候,当时一个同学在津津有味的玩着《第二次超级机器人大战》,刚好当时开始接触“文”类游戏的我完全被吸引住了,尤其是,他可以随时随地的玩,让我嫉妒的心痒,于是找了另一个也爱玩游戏的同学商量一起合资买一台。
不过当时高达数百元的价格绝对不是一个中学生可以负担的,我们两个人决定省下平时的零花钱,攒钱买Gameboy,在存了不到100元的时候,想买的冲动早已经消失殆尽了,存下的钱也被我们一起去狠吃了一顿肯德基而用完了,现在想想,真的是一次莫名其妙的计划,其实也从另一方面看出,我绝对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游戏玩家。
幸好后来靠着压岁钱和平时的一些攒钱,我购买了一台GBC(彩色Gameboy),从此MD被我打入冷宫,我开始到处寻觅游戏卡带和体验那些经典的游戏。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当时这台小小的Gameboy为什么那么受欢迎呢,除了上面拥有超多的经典游戏外,其实更是一种对当时大环境下所做出的最合适的设定吧。
为什么这么说,首先,Gameboy在我读中学的时候售价大概是300-400元,相比FC和MD来说稍微贵了一些,但是还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里,一个过年的压岁钱大概就可以买下来了,那么拥有的人就会很多了。
再来是刚好的机身大小,可以放在包里,甚至口袋里都很方便,加上电池的方便购买,满足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想随时随地玩游戏的愿望,在公交车,在路边,在学校等等随时都可以从口袋里拿出来玩上一把,这样的设定怎么会不受欢迎呢?
正因为合适的售价加上携带续航方便,让Gameboy成了当时最火爆的游戏主机之一,可以说,在掌上游戏机市场上,已经基本没有能与之抗衡的主机了。
其实当时其他公司也推出了很多便携主机来与Gameboy争夺市场,比如世嘉公司就研发了GG(GameGERG),作为一款16位的掌上游戏机,GG的表现力其实是非常不错的,但是,他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电池续航。
这台黑色炫酷的掌上游戏机如同猛兽般的吞噬着电池,Gameboy能够完成15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而GG却只能使用大概3-4小时(基本不可能达到4小时的),这让便携性一词彻底从他的身上移除,很多穷学生在乐此不疲的玩着自己手中的Gameboy的时候,富有的孩子则在为如何节约电池而咆哮着,这就是GG最大的失败理由。
我觉得,Gameboy的经典来自于他的简单、实用,而任天堂完美的做到了这两点,加上后期大批量高素质的游戏做后盾,称霸掌上游戏机市场当然在合情合理中。
额外说一下,在Gameboy之后任天堂还推出了两个加强版,分别是GBP和GBL,即轻便版和背光版的Gameboy,GBL一直是我最梦寐已久的一台主机,因为只有他才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游戏(其他的Gameboy都只能在有光线的环境下进行游戏),虽然任天堂也推出了很多周边配件,其中一个就是Gameboy台灯,安装在Gameboy上依靠电池来发光,顺便自带放大镜功能,但是很差的续航注定了无法长久存在,可惜可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