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过花谢,繁华落尽,人总是很擅长去感知孤独,风雨漫过,春意尽显阑珊,夏蝉已眠,秋色便只剩悲凉。
社团活动的时候有很多人,每次开完大家都会私底下聚在一起聊天,有几个新加入的同学跟我说“经常看见社长在学校里一个人走来走去,莫名感觉有些孤独啊!”
“那是因为……”我顿了顿,却想不出来能有什么样的理由去反驳他们的话,只能尴尬的笑笑“那就是吧!”
事实好像真的如此,可又感觉不是那么回事。是啊,很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待着,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唱歌,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做的所有事;但我并不认为这是孤独,因为在做这些事的时候我内心得到了莫大的满足,哪还有精力去思考自己是不是显得很孤独。
我不喜欢去带动别人的节奏也不喜欢强迫自己适应别人的节奏,而人在群体的交流中却免不了受到一些约束,所以如果没有必要的话我想把这些时间还给自己。
自己的爱好很杂很多,性格过于疲怠,不想让别人来融入我的节奏,所以慢慢的无论做什么事都是一个人。
一个人的活动并不是总是无聊的,单调的,看书学习,听歌放松,饭后到处走走,看鸟儿起起落落的痕迹,偶尔发发小呆,让思绪向九天云外飘去,我感觉在这种自由状态下的自己是最真实的自己。
有些感觉一旦拥有就舍不得失去,有些习惯一旦养成便再难改掉。
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染上这样的习惯,但我想这跟自己独立的性格有关吧。因为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所以从那时开始自己就学会了安排好自己的事,从小学三年级就开始住宿生活直到如今,打理好自己早已是家常便饭。
然后很多时候就不太需要别人的帮助,靠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但这并不是说我是一个疏离了人群的人,正好相反,我的社交圈子是比较大的,因为我觉得不管因为什么样的渠道相识,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总是件很多意思的事。
三毛说:“我喜欢适度的孤独,心灵上最释放的那一刻,总舍不得跟别人跟别人分享,事实上也很难分享,这绝对个人的珍宝。清风明月都该是一个人的事情”
这样的孤独,真的很好。
前几天收到妹妹的信,上面有一段关于我的描述。
“我懂你的潇洒,但看你一个人的背影还是会心疼,就这样静静地望着你远去,心中满是我想给你的祝福,或许想到你离去的时候,有个人在你身后守望,你会有些许温暖吧,起码可以让你的离去不那么寂寥”。
呵,小丫头什么时候也成大文豪了,我不禁苦笑。
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当你的心跳停止,呼吸消逝,你在生物学上被宣告了死亡;
第二次,当你下葬,人们穿着黑衣出席你的葬礼,他们宣告,你在这个社会上不复存在,你悄然离去;
第三次死亡,是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记得你的人,把你忘记,于是,你就真正的死去,整个宇宙都不再和你有关。
那我们从这里面可以得出关于孤独的三个推论,第一种是世界觉得你是孤独的,第二种你觉得自己是孤独的,第三种是你审视自己的孤独的时候;至于结果,真正孤独的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是孤独的,而审视自己的你会发现这些被外界强加在你身上的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你也曾感受过这样的孤独,我想你应该觉得庆幸,因为你可以在繁华喧嚣的世界找寻到自己心灵的净土。
如果你问我,孤独是否是人生的常态?我想,我只能尴尬的笑笑“是……的吧?”
网友评论
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被别人打扰,只想过好自己的小世界,曾有一段时间以为这是病,到后来慢慢觉得,不打扰,不被打扰也挺好,想干嘛就干嘛
孤独,可以磨砺意志力,让人在汹涌的流量漩涡中保持清醒。
刘亮程在《一个人的村庄》里写道,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
看吧,关于孤独,有那么多词语可以形容
其实不过只是内心的寂静罢了
与自己对话的最佳时刻
形单影只短暂抽离这繁杂世界
或者说简单点
一个人发发呆也挺好的
关于三次死亡,不知你是否看过龙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