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友人,我们相识于十六岁那年的夏天,我们同岁。
她家与我家同属一个县城,住的却是南辕北辙,如果不是巧合,估计谁也不认识谁吧!
乡下长大的妞,初中毕业后都跑去县城打工了。我去县城找在酒店餐厅当服务员的同学玩,她也在那里打工,热情好客的同学给我们做了介绍,彼此算认识了。
只是没想到,相识不到一个月,她居然被安排到我们街上的粮店上班了。第一天到了之后,她就在街上打听我家住址,跑去找我了,那时我刚开始做代课老师。
因为她只认识我,又因为对我们那个小街的陌生,她需要一个熟识的人帮她打开工作的局面,需要认识周围的左邻右舍,需要建立自己的朋友圈,我热情欢迎了她。
她爽朗大方的谈吐和笑声让母亲欣赏,能说会道的小嘴更让母亲喜欢之极,之后,我们家就多了一位母亲做好吃的时候,总会记着让来吃饭的姑娘。因为我,又多了一位常客。
她很会说话,也很会办事,脑子比较活络,用现在的话说,情商高!
粮店的销售人员,每天都得接送车,米、面、油的来货点数,收购的农作物,玉米、小麦、大豆、核桃之类得运走。她在最初的陌生之后,很快上手了,而且干的还游刃有余。
来货登记、存货调走、销售记账,月底报表,她干的很熟练。这份工作,每天什么样的人都会接待的,她小小年纪,居然练就了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能够面对任何突发事情,包括有些脾气暴躁,说话很刁的一些人。真的是让我很佩服的一个人!
我们的友情也就是这样建起来的,她跟我家里人的关系处的像一家人。有时会给父亲买盒烟,又或者拿她们退下来当做废品的编织袋让干农活的父母用,有时会提前告诉父母农作物调价信息,让父母合理安排家里玉米、小麦的买卖。父母都很喜欢她,甚至于有段时间,小妹都吃醋了。
她在我们街上干了差不多六年吧,与周围的人关系都还不错,我们的友情也在升温。
六年后,她调走了,去别的乡镇干了,我们还一直保持着友谊。后来,她结婚了,母亲让我上了份重礼。再后来,她生孩子了,母亲缝了好几套小棉衣让我给她送去。
只是,从此,她似乎再也没有踏上过我们村的土地。
我以为,我们的友情不会因为她的离开而散场,不会因为我的远嫁远了吧?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不会改变人吧?
距离拉开了,友情似乎也有点不是味了,大概好多年好多年没有联系了。
三年前,因为父亲重病住院,我回家次数多了,在大姐家附近偶然碰到她了,说开了两家山货店,生意还不错,在城里买了房。依然能说会道的,依然笑口常开。
彼此留了电话,加了微信,相约再见。后来,过了几天,我专门买了水果上门拜访,也算相谈甚欢吧!
说起父母,相互都了解了彼此的情况。她说,必须得去看看我父母,说当初要不是认识我,认识我们一家人,她在我们街上是孤单的,工作都没法干。最主要的是,父母对她的厚爱,让她有家的感觉,让她很温暖。
我当然也很欣慰,这样的朋友不错,不管怎样,有故人探访,对时日不多的父亲来说,也是个高兴的事。
后来,辞别了她,我忙着照顾父亲,也没联系她,但内心却是希冀她来看看父亲的。与父亲聊天时,无意之中说了碰到她的事,说她准备来看他,父亲眼里流露出了喜欢的光。
可是,与大姐家相隔不到百米距离的她,此后却再也没有与我联系。
父亲跟母亲总爱回忆,此后却总会提起她,说她是个好姑娘,说二十多年没见她了!我想,父母还是想起了故人,心里想念吧!
可是,我又不能邀约她来看父母,这毕竟是人之常情的事,来了是人情,不来是本分,哪能邀请呢?尽管她的店距离医院不到一公里,我路过多次,看见她就在店里坐着,可我不能主动去找她不是?
一直到父亲走了,她再也未曾与我联系。后来,想想,我还是太嘴快,为了安慰父亲,说了她会来看他,结果却落空了,让父亲白喜欢一场,让母亲心里似乎也不舒服了。多嘴惹是非,真的不是好事!
不联系就算了吧,人与人真诚是最好的,话说的再好,不还得看落实吗?大姐说,平常也碰见她,挺会说的,但是有点太会说了!
去年春,她居然主动发微信给我,说她做微商了,网上开店,希望我帮忙在朋友圈转发,给她拉些客户。
我没有接话,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心态去说,也不想再联系,因为心里不舒服。
此后,她就这样静静地躺在我的朋友圈,我们再无任何言语,都保持了沉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