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第十五篇  学而第十五则

作者: 远影 | 来源:发表于2016-04-24 18:56 被阅读124次

    1、原文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2、傅佩荣译文

    子贡说:“贫穷而不谄媚,富有而不骄傲,这样的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但是比不上贫穷而乐于行道,富有而崇尚礼仪的人。”子贡说:“《诗经·卫风·淇澳》上说:‘就像修整骨角与玉石,要不断切磋切磋,精益求精。’这就是您所说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事,你可以自行发挥,领悟另一件事。”

    傅佩荣:

    正面思考,精益求精

    贫穷的时候至少可以行道,因为贫穷反而少了很多牵挂,正好可以做该做的事。“富而好礼”,古代的礼仪很重要,但是礼仪往往需要花钱。所谓的排场,没有钱就做不到,有钱人如果好礼,就会使整个场面变得庄严、崇高,人修养、文化素质也显得比较高雅。

    所以孔子告诫子贡要从消极转为积极,并且要“如切如琢,如琢如磨”,也就是精益求精,愈来愈好,才可自行发挥,领悟另一件事。

    人在穷苦时,就能显示志节的高低,这时除了“无谄”之外,如果坚持行道,并且以此为乐,就离理想不远了。颜渊是最好的例子。

    富有的人也可以行道,只要“无骄”之外,再进而好礼。“无谄”与“无骄”是努力避免缺点,“乐道”与“好礼”则是积极有为的表现,后者显示了更高的期许。

    心得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穷人不就是没人搭理你的吗。些穷人为了活命,也只能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去巴结富人,能不能晚饭吃,或者给帮什么忙?就成了“谄”。“安贫乐道”要求就更高了,身处困顿还能苦中作乐,坚持求德的理想,如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如陶渊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同样,现实中“富而不骄”并不容易做到,“富而好礼”就更难得可贵了。特别对那些“一夜暴富”的人来讲,更难。许多“一夜暴富”的人,由于其特殊的发家手段、特殊的发家速度,让他对富裕的理解来不及深思,以至陷入“为富不仁”的泥坑。我们屡见媒体报道:那些黑心煤矿矿主,他们哪一个不是腰缠万贯的暴发户,他们哪一个又管矿工的安全死活?那些“为富不仁”的奶业巨头,他们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不惜在婴幼儿奶粉中掺入三聚氰胺!那些靠“权钱交易”而暴富的贪官,他们哪一个切切实实地管民生工程的质量?……“为富不仁”,不仅加剧了贫富的分化,更是破坏了社会秩序的稳定。故而,建立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是:不但要从经济层面上缩小贫富差距,还要从心理层面上化解贫富对立。为此,崇尚“富而好礼”,摒弃“为富不仁”,正是值得倡导的一项道德准则。

    “礼”属于精神层面上的,与“财”这种物质层面上的东西不一样,它强调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道德品质修养。一个人即使富裕了,也不应该傲慢无理或者穷奢极欲,相反,他应该努力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做到谦逊敬让,乐善好施。《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记载,陶朱公范蠡发财后,“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司马迁称赞他“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这或许真正体现了孔子之谓的“富而好礼”的本意。

       2016年3月25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第十五篇  学而第十五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euf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