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发散2

作者: miyaaaaaaaa | 来源:发表于2017-09-29 00:11 被阅读0次

最近在追一个唱歌类的网络综艺节目,里面的选手都是清一色的小鲜肉,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出头,年纪小小,选的歌、写的歌都很有个性和想法。其中一位很红的小朋友,让我极其欣赏且好奇,于是日日夜夜看他的微博、视频,还找到他的秒拍、唱吧。我从他的字里行间去琢磨他的心理活动,在视频中观察他的说话、动作以及习惯。我觉得自己无处安放的女性荷尔蒙通过追星得到了释放。

我废寝忘食,反复欣赏……

一周之后,我腻了。逐渐恢复了理智。人其实都是差不多的。无论多迷恋一个人,日子久了都会腻烦、失望……即便再优秀、再真诚的人也一样,总会出现不能接受、互不理解的情况。这让我非常沮丧,因为这似乎间接证明了爱情是有有效期的,再炙热浓稠的爱,也对抗不了时间对它的损耗。我开始相信,爱到最后是亲情、是友情,是持久的忍耐,还有恩慈。

人,其实都差不多。日日需要吃喝拉撒睡,心中怀有七情六欲。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为满足身体和精神的欲望,不停的攫取,同时又创造。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无非就是爱恨情仇、生离死别。谁也无法摆脱这种普遍的、平凡的,而又相似的命运。

就像被惩罚的西绪福斯一样,他费尽力气把巨石从山脚推上山顶,到达山顶的巨石又会滚落到山下,西绪福斯只能重新下山推石。如此循环往复,像极了人的生命状态。那种重复的、痛苦的、无意义的人生。众神对西绪福斯的惩罚,让我想到老子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说天地没有仁爱之心,看待万物如同纸扎的狗一样。确实,在以光年为尺度的、多维度的浩瀚宇宙中,人的爱恨纠葛、痛苦幸福,几乎是不值得一提的。

人们常说的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并不一定准确。因为从单一层面上看,每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其随机性,谁也不能确定自己会碰到什么。就像疾病、天灾、人祸,不会因为你道德高尚就不找你的麻烦,也不会因为你道德败坏就总是找你的麻烦。造成一个结果的原因有很多,改变任何一个或者多个因素也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结局。因此,从这个角度看,生命是无常的,具有荒诞性。

为了让平凡苦难的人生可以心安理得的过下去,人们赋予了生命许多意义,比如,自由、理想、奉献……人们信仰这些意义,并且发展成为宗教、文明、各种意识形态……生命通过意义,脱离了现实的窘迫,诗意而庄严的存在着。顾城说“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这“美如神”就是升华了的生命,尽管它微不足道。

如果困苦是常态,并且无法摆脱,麻木就变得有了积极地意义。像植物、动物一样,靠着本能去生活,不思考、不想太多,也是一种存在的方式,并不能说就比人类低级,反而更为轻松。艾 末末(怕屏蔽)在《此时此地》的序言里说:“人背弃了动物的自然状态,在所有的路途中,人选择了最遥远、最漫长的路——通向自我的路。”这也许是进化的路径之一,但却包含了一种勇气,不断思考的勇气。

没有差异的世界是了无生趣的、没有生机的,是白茫茫的一片,看久了会失明的。特别,是多么有趣的东西啊。它表现在你的外在和思想上。与众不同,独一无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和思考方式,随着年岁的增长,不断积累发酵。曾经无数个瞬间的你,共同塑造出此时此刻的你的样子。经历越沉重,思考越深刻,现在的你也就越特别,这种特别体现为发自内心的真实。像米兰昆德拉所写:“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远离大地,变成一个半真的存在。”

人都是经验主义,习惯用以往的经验,衡量整个世界。这是分歧和狭隘产生的原因。人是复杂的,围绕人群发生的事当然也是复杂的。标准不同,角度不同,判断也会不同。任何决然肯定的对错判断,都透露着无知和不负责任。每件你无法理解的事情背后,都有其合理性。如果你深入了解,就会发现,当事人的选择——包括那些匪夷所思、错误的选择——都是从他/她以往的经验和思考中得出来的,有它自身的必然性。

虽然“生命无常”,我们无法控制运气的好坏,但我们每一次的选择都多多少少的影响着未来,影响着人生的最终结局。因此,我也认同叔本华说的“一个人从出生的一刻起,到死为止所遭遇的一切,都是由他本人事前决定的。因此,一切疏忽都经过深思熟虑,一切邂逅都是事先约定,一切屈辱都是惩罚,一切失败都是神秘的胜利,一切死亡都是自尽。”

既然没有标准,怎么去评价呢?如果有普世的标准,应该是极其复杂的,复杂到无法统一。最起码不能以一个单一的角度、立场,去批判、打压甚至抹杀。评论当然可以,但如果是面对大众,最好以善意为基础,而不是肆意的发泄自己的情绪。

聪明而沉默的人,大概有这样一个想法:好多话不能说,好多事不能做,一说一做就成了笑话。有了判断,有了立场,有了感情色彩,一旦换个角度,换个时间点,一切就都不对了。这也是为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原因吧。但是,人之为人的特征之一不就是思考吗?

多年以前,我总是纠结一个问题:我们多难得才能来这滚滚红尘中生而为人,究竟该怎样度过这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是轰轰烈烈还是细水长流,是兢兢业业还是游戏人间,是追求物质还是追求精神?是选择家国大业,还是选择独立自由?应该承担生命之轻,还是生命之重?就我目前所能想到的答案,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吧。人迟早要跟随自己的内心,否则就会痛苦。这个“矩”因人而异,因情况而异,是多元而灵活的。

相关文章

  • 思维发散2

    一 最近在追一个唱歌类的网络综艺节目,里面的选手都是清一色的小鲜肉,十七十八十九二十出头,年纪小小,选的歌、写的歌...

  • 招聘测试工程师的三点要求

    1 聪明 2 激情 3 发散性思维

  • 思维导图实战派T3-02/21

    Day2 Flow训练,学会让自己思维发散,我今天训练发散的主题是我可爱的女儿,如下图。思维发散的过程也是让自己天...

  • [12月11日读书清单]思维导图三

    1、发散性思维图像 思维导图是发散性思维在二维纸上的体现,他可以代表多维现实,包括空间,色彩和时间。 2、思维导图...

  • (五)设计思维之思维发散

    要点 为什么思维发散? 如何思维发散? 思维发散的实践 为什么要进行思维发散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尽相同,因此看待事...

  • 《跨界思维之发散思维篇》

    什么是发散思维呢?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

  • 发散思维💥作用特点

    依据思维解决问题时寻找方法、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思维主体从不同侧面、...

  • 笔记:精英日课119/120 到底什么是发散思维

    什么是发散思维 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发散思维,就要确定发散思维的反面,不妨称之为“集中思维”。那么集中思维就是利用相...

  • 思维导图日复盘二

    1.思维的发散: 1)水平发散:同一阶层,同一类别。 2)垂直发散:多问为什么 2.对于脑袋卡壳的几种解决...

  • 5.发散思维:撑开思维的大伞(4个特征)

    思维导图的核心原理: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亦称“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或“扩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思维发散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db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