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茶壶说
自从两都腹在简书上注册了账号之后,每天发完当天的更文,我都会去首页看看。连着几天,看得有点腻烦。
之前没接触过简书,也不知道从前的简书是什么样的,看了几篇自称是老用户的人发的文章,貌似简书从前是一个格调颇高的写作平台。
按照老用户的描述想象了一下当年的简书,然后再跟我现在看到的简书一比,哎哟,这落差还真是不小啊。有点庆幸两都腹是最近才开始注册简书发文的,如果我是老用户,经历了这样的落差,极有可能就弃坑不玩儿了。
最大的落差莫过于从前好文章很多,而现在“教你靠写作月入过万”,“我是怎么写出十万+爆款文的”,还有跟着哪个老师或报了哪个班学习之后,终于签约了,拿到稿费了,或知道了从前是哪里写的不合读者老爷胃口了。
打开首页,满眼都是这种,真是太乏味了。
仔细想想,这大概是一个平台从小众逐渐为人所知,不得不经历的阶段吧。
我玩儿知乎也不算早,但当时还是可以找到很多干货回答,没事儿刷刷知乎可以学到很多。那些点赞数量很高的回答,多少都有其优秀的地方,哪怕是抖机灵的,都能抖得清新脱俗,不像现在有些机灵,恶俗无趣。
然后再看看豆瓣,一模一样的变化过程。我的豆瓣不爱关注人,平时就喜欢刷推荐,以前刷出来的推荐文章,多少还能让我觉得要么言之有物,要么令人觉得深有同感。然而现在,我都怀疑是不是推荐机制对我的用户行为有什么误会了。
最令我感触的,是我签约写文的一家平台。从这个平台的APP还是bug满天飞的时候,我就是他们的用户了。写了两年多,眼睁睁看着我的首页推荐从各种类型,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全都有的状态,变成了现在清一色小甜文,狗血满天,甜到齁人也就罢了,至少要文笔流畅吧?
所以呢,既然这是一个每一家都经历的情况,那么不妨想想这背后的原因。
第一,用户之中能够生产优质内容的人是占少数的,这种人最初之所以来,是对平台抱有美好的幻想,以为这是块清净地方。然而,当平台发展,大量用户涌入,其实整个平台的用户平均水平是在下降的,优质内容被大量低劣内容稀释。
第二,没错啦,就是要赚钱呀。这年头,站着赚钱真的是很不容易的,能有几个人有姜文的魄力,就为了一口醋包顿饺子?作为平台运营者,想要赚钱,当然是要讨好用户中的大多数。因此大多数用户的水平,基本就是平台的水平。太高了,用户老爷接受不了,会骂街。
第三,在几年前,互联网圈就流行过一段话,大意是:不要试图去拯救SB,要挣SB的钱。从前我以为只有手游圈是这样子,后来发现,嗯,都是。
基于上面这三点原因,我已经可以接受所见平台的种种变化了。虽然,这样的变化将写作这件好玩有趣的事情,变得乏味无聊,但其实它能影响的只是我们的所见,我们想要产出什么样的内容,还是我们自己说了算。
作为一个靠稿费生活的人,我想说,写作是一件苦中作乐的事情,我们的确无力改变环境,也无法提供更好的商业变现办法,但我们可以守住自己的良心,不产出低劣内容。
如果做不到这样,那又有什么资格去埋怨平台的规则和环境呢?
两都腹:记录两个平凡人对世界的看法
欢迎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