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写作进步,从每日输出日记开始。
1
对于写作练习,特别是刚刚练习时,在参加。各个平台的写作营班时,老师讲解时候,就说要希望大家做到。
每天写一篇文章,两百200字到500字之间。
每日只是记录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心情日记,有老师认为这种事,没有进步的练习。
个人认为,在练习写作时,没有谁一上来就能够写的非常好。
而且,很多文章写得好的是靠反复的修改。
也就是说,每一篇文章,你写出来初稿以后放一两个小时。
让自己脱离,之前写作的时候的情绪或框架,然后再来修改,或许全部推翻之前的文字,或者是做一些大的改动。
即使是写读书笔记,刚开始的思维可能是比较混乱,如果没有大纲的前提下,那就开始自由写作吧。
是否做到,每天都写日记,或者是,每一周才写一个周日记。
之前写作时,想起来,或者是所谓的灵感来了之后才会写,如果没有灵感的时候,就任由自己不去写。
2
当我们看一部动画片,或者是一部影片,或者是看两个章节的内容。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只要是文字的部分,自己还可以写出来。
反而像图画加字幕这种表现形式,自己反而觉得手足无措。
不知道如何去写,用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字。
都说人的大脑是对图片和文字在一起,效果会更好,或者是对视频加文字,加图案效果更好。
如果这样,那岂不是我们在看完一部电影,或者是看完一部动画片,更容易写出相应的读后感,或者是观后感吗?
为了试验这种说法,我特意看了一部日本动画片柯南剧场中《第十四个目标》,已经看过两遍了。
但整个故事的主题,还不是太明朗,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一个问题了:一本书或者是一本画册,是静态的;而电视剧,或者是一部动画片,是动态的,虽然每一张图片,当中表达的意思也挺多。
不过,对于看者而言,常常是看完前面,后面就不太记得了。
为了写读后感去看动画片,带有目的性,去看动画片,为了进行思考。
正确的动作,看五分钟停下来,动画片的前面三分钟,大概会交代整个故事的起因,这个故事的开头,预示着后面图像中要讲述的内容
特别像名侦探这种推理游戏,需要将前后的故事情节,进行连贯的,联想的思考。
当然最好是运用思维导图,将动画片中的主要人物,以及人物跟事件之间的关系,人物跟人物的关系,运用抽象推理的方式去看影片,运用看动画片时候的感觉,写出观看后的感觉。
3
为什么我们会流连在快手或者抖音,每一个短视频二十秒,或者是三十秒,一个图片就这一个图片过去。
让我们在观看时,本身只是为了找一点资料,或者放松,十分钟而已。
最后,可能会花六十分钟,任由自己理性思维被视频中的图像占据了,不去做思考。
如果每日的头脑,都是被这些抖音,或者是快手或者是其他平台的短视频,绑架了大脑的理性思维,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也没有多大的进步。
美团的王兴:“人们为了逃避思考,愿意去做任何的事情”。
达成目标,如果仅仅靠自律,也很难够实现的,看看自己这么些年,刚开始要做一件事情,雄心勃勃,打开目标手册,开始写下这一周的目标。
例如,每天运动六十分钟,运动形式:动感单车;每天做力量训练,三十个俯卧撑,六十个卷腹,六十个深蹲。每日写作两篇文章,4000字。十日内,读书三本。
这样的强度,最多坚持三天,就打退堂鼓。
难度高了,无法攀登,难度低了,觉得没有趣味。
4
学习最好是在舒适区,和困难区中间的拉升的边缘。
既不会感到特别为难,也不会感到无法实现。看似速度慢下来,实则,进步是一步一步的开始。
每个人的能力圈,都是一点点进步的,没有谁能够像金庸小说的那样,主人公,在一夜之间,武功得以飞速成长。
写小说,用这样的写法是,让我们读者瞬间感到满足,同时也造一种假象,有一天,我们可能也有这样的运气,或许一夜暴富,或许,一夜之间,能够去到我们想去的地方。
这样的场景,可以出现在我的故事里,也可以出现在我们的小说里,但唯独现实,是无法达成的。
白日梦,在梦中做做就好了,在故事场景中,写出来也很好。
现在回想初中的时代,看聊斋志异,这些十年寒窗在默默读书的苦书生们,为什么要给自己制造出来狐仙呢?田螺姑娘?
不就是因为,读书读得太苦了,如果不给自己造一点甜头,估计撑不下去,即使撑下去了,有一天也会像范进中举一样,变成了真正的疯子。
文章的日更,即使没有人看,每天坚持这样做,一百天之后,估计还是有进步的。
即使进步非常小,总比不进步好吧。
因为现在是输出,输入更加重要。
人生需要每日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