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的套路

作者: b44e957cdfae | 来源:发表于2019-08-01 01:18 被阅读6次

    作者:王不易

    来源:物质生活参考(ID:wzshck)

    01.

    这个伏天,最火的除了李现、肖战,应该就是那个小孩儿了——哪吒。

    昨天16:11:54,《哪吒》超越《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票房突破10亿,坐稳了国漫票房第一的交椅。而这还不是结束,猫眼票房估计,《哪吒》的内地最终票房将达到34.84亿。

    这不是“削发还父,削肉还母”的哪吒,这也不是“少年小英雄小哪吒”,这是魔童哪吒,是一个双手揣兜,长着鲨鱼牙,顶着黑眼圈,唱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的小爷哪吒。小爷生来为魔,脾气火爆不好惹,恶作剧不断,还和东海三太子交了朋友……这跟我们熟悉的小哪吒相去甚远。

    哪吒是《封神演义》中的老角色,曾被多次再创作,如今又被再创作,每一次形象都有所不同,曾经是儿童明星,如今成了大IP,成了今夏的一股流量。

    从点映到现在,《哪吒:魔童降世》好评不断。虽然此次背后有光线影业的宣发加持,不至于像《大圣归来》时靠“自来水”挣排片,但《哪吒》多半还是靠自己的力量掀起了一股滚雪球效应。从上映第一天开始,我的朋友圈就被这个朋克风的小孩儿以及哪吒敖丙CP刷屏了,清一色的转发词都是“什么都别问!看!给我去看!”能让观众如此在自己的社交圈免费宣传,这是极大的赞誉了。

    导演饺子说,这样的过誉他当不起,是观众对国漫的呼唤和支持,将这部片推到高点,但他又觉得,团队和行业需要这样的热血推荐,需要票房的证明,来让国漫复兴。

    “我们都想用一个好的作品来证明自我,扭转大家对这个行业、对国漫的偏见。”[1]

    图片来自猫眼专业版

    “国漫崛起”,是每当一部还不错的国漫被大众认可时,舆论最大声的呼唤。《大鱼海棠》时是这样,《大圣归来》时是这样,《大护法》时是这样,《白蛇:缘起》时也是这样。犹记得几年前,《大圣归来》在朋友圈的盛况。甚至能从转发词中,看出许多朋友的激动、热血以及对国漫的热切期望。

    国漫近些年,表面上看的确有了起色,出现了一些大众认知度较高的片子。但这背后,是大量资本、人力、物力的扑街。有些国漫上映后,票房终止在两三千万,连本都收不回来。资本浅尝辄止,想蹚这趟水,都不知该怎么蹚。结果就是,行业规则没有建立起来,工业流水线就更是遥远,哪吒虽然降世,恐怕只是一棵偶然树上结出的一颗偶然果。

    国漫仍旧路迢迢。

    02.

    之所以胸中有着国漫梦,只因我们曾站在顶峰过,只不过因为历史的颠簸,我们的脉络断了层。这其中有不甘、遗憾、气馁,到如今都成为一种最低微却又最热忱的期望。

    上世纪四十年代,我们的第一部动画电影,万氏兄弟制作的《铁扇公主》就惊艳亚洲,1961年拍的《大闹天宫》也声名远播,国际上各种拿奖。被奉为日漫之神的宫崎骏和手冢治虫,一个看了《大闹天宫》决定从事漫画行业,一个看了《铁扇公主》创作了《铁臂阿童木》。

    曾经引领行业,谁知中途掉落。

    我们的高峰还不止万氏兄弟时期。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上美厂”,就是中国动画乌托邦的代名词。

    那段特殊的时期,无需考虑市场,只需考虑创作,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动画作品。水墨画、壁画、剪纸、木偶、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被大量运用到动画制作当中。那个时期的动画,被打上了极鲜明的中国传统印记,只肖一眼,就知道这部作品是中国人做的。拿出去参展的《小蝌蚪找妈妈》被盛赞:“这是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漫画!”

    简单的一句话,在我们渐渐丢失文化自我审美、却又想寻找自信的当下,像是一记重锤。

    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里,是《三个和尚》《黑猫警长》《葫芦兄弟》《天书奇谭》《没头脑和不高兴》《阿凡提》《九色鹿》《邋遢大王奇遇记》《舒克和贝塔》《魔方大厦》《镜花缘》《十二生肖》所搭建起的奇幻世界,如今回想起来,那才叫作想象力插上了翅膀吧。

    可惜,上美厂随后进入式微期,中国的动画乌托邦在现实中陷落。面对市场,动画人们猝不及防,慢工出细活已经不被市场节奏接纳,人才开始流失,现代动画工业流程根本没有来得及建立起来。动画人流落到各个机械生产线,成了欧美与日本动画的代工。梦想与思考被抛诸脑后。

    迪士尼、日本动漫趁机侵入,像倾销商品一样,《变形金刚》《铁臂阿童木》等西洋动画一点一点蚕食中国的动画受众市场,中国观众从肉体到思想,一点一点被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工业所同化。漫威的英雄体系影响了一代人,宫崎骏、新海诚的画面成了我们最爱的滤镜。

    曾享受过最高级中国动画洗礼的80、90一代,成长之后,忽然掉进了一个中式动画空白境地。中国动画变成了低龄儿童的专属品,这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与《熊出没》的天下——到影院看动画,从来不是成年人的选择。中国动画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境地。

    直到《大圣归来》。也是国漫归来。

    03.

    2014年3月,饺子开了微博,发的第一条微博,是周星驰在《国产凌凌漆》里的台词:

    “十年了,已经十年了,我还以为国家已经把我忘记了。

     怎么会呢,就算是一条底裤,一张厕纸,都有它的用处。

    饺子应该颇受周星驰影响,《哪吒》里,许多情节都带着饺子重建过的周氏无厘头。他第一部动画短片的题目——《打,打个大西瓜》,就出自《鹿鼎记2:神龙教》中周星驰饰演的韦小宝的台词。

    饺子是1980年出生,那个年代的许多产物都印在他的身上,譬如周星驰,譬如中国动画。时代赋予他们的东西,就是他们这代人身上特有的色彩。

    开通微博那一年,饺子开始写《哪吒》的剧本,这一写,就是修修改改又2年,前后改了66个版本。剧本还只是开始,制作又花了3年。不过,比起实在没钱最后只能靠众筹、制作周期拖了12年的《大鱼海棠》,《哪吒》的命已经算好了,起码背后有光线这家大公司撑着。

    饺子于《哪吒》是有着野心的。《哪吒》的特效镜头最初设计是5000个,即便后来因为资金原因删到1500个,这样庞大的特效量级,还是没有哪家特效公司可以完全接下。

    最终,《哪吒》的特效制作订单分发给了20多家制作团队,外包团队超过60个,参与人数超过1600人。

    看过《哪吒》之后,最大的彩蛋不是结尾的姜子牙,不是即将出炉的封神宇宙,而是一连串合作公司的名字,有特效合作、灯光合成合作、后期合成合作、3D转制合作公司,等等。《大圣归来》的制作公司十月文化也在其列。

    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说,如果这个制作公司擅长做火的特效,那就让它做火,擅长做雾,就让它做雾。[2]饺子对专业性的要求到了极致。他会一个一个去对接这些特效公司,把他想要的效果死磕出来。

    有一个真实的段子,饺子在接受采访时自己说的:接了《哪吒》项目后的外包公司,离职率陡然升高,因为经不起磨。有一个特效师,做申公豹豹头的特效,做了两个月实在磨不出来,就辞职了,结果换了家公司,还是遇上《哪吒》,还是申公豹,只能接着做,最后做出来了。

    网友评价说:天命难违。

    看着那一连串公司的名字,虽然彼此之间只是雇佣关系,但还是有一种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感动。好像中国所有的动画追梦人聚集在一起,才有了哪吒的降世。

    再回看饺子2014年的那条微博,背后是多少同时代动画人呼喊。他们都被遗忘太久,被误解太久,被贬低太久了。这是一条寂寞无声的路。

    哪吒和大圣,一个”我命由我不由天“,一个“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他们有着相同的套路。

    这个套路里,是动画人的心血,他们俩,也是动画人的心声。至少在这个轨迹上,渐渐地能看到国漫工业化流程的痕迹。

    《哪吒》当然不是完美的,它有着种种瑕疵。但在商业化和标准工业化流水制作的尝试上,它有着它的行业价值。它身后还将有姜子牙,有着整个封神宇宙。

    想想都令人激动。

    中国传统文化那么多大IP,亟待开发。

    断掉的脉络,该从此刻再连起来。

    参考资料:

    [1] .《1.5小时破亿,这是什么神仙打架的电影啊!| 独家专访<哪吒:魔童降世>》,作者:郑媛眉,吴晓波频道。

    [2] .《哪吒逆天命》,作者:董雨晴,AI财经社。

    *图片系视频截图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哪吒的套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frf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