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红豆范

今天端午节,在节日放假期间,因时间充裕,按照往常文章早就应该写好的。但是我在犹豫,以往我那样去写,受众究竟是谁?那样漫无目标的写,究竟对不对?
如果不对,岂不是浪费了这么多时间?
我想写出大家都需要的东西,可以实现吗?不可能!只能打动小部分就应知足了。按照这样,自己开始写的那一天就应缩小范围,只为特定的人群写作,这样可以将自己有限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刀刃上。
确实,在开始写日记的那一刻,我肯定有点自己的私心,有自己的小目标的。
但是,写着写着,我的日记就变成这种漫无目标、完成任务式的状态了,我知道这对自己的改变是没有任何益处。而且有时候还越来越迷茫,这究竟是怎么了!
不从受众的角度出发,就是自嗨!
没有去研究读者的所见所闻,不知道读者的所思所想,要想打动读者,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当我在反思自己的时候,我发现自己致命弱点就是没有定位。包括定位自己和定位受众!
要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就必须走进对方的世界。
前两年的学习,我一直把思维和思想混为一谈,不去思索它们的边界和区别。
其实,思维只是工具,并不代表思想,或者说,思维只是思想的显化。
思维、思想究竟与我们的三观有何联系?
世界观就是你看到世界呈现的样子,人生观就是你应对这个世界的方式,价值观就是你如何选择应对方法的具体化。
就是说,思想是你的世界观,思维是人生观,而具体如何选择,价值观在起作用。
这是在群里看到一个伙伴分享他的学习成果时说的。看到这些言论,我一下子被打蒙,原来的我究竟做什么去了?
思想很重要。
每个人都必须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究竟相信什么?
你相信什么,这个世界就是什么。你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你关注的人,决定了你看到的世界。
不管你经历了多少苦难,得到了多少启发,如果你的世界观不变,那世界呈现给你的还是一样的,那么你的生活依然不会有任何变化。
这话听起来很残酷,但现实确实如此。
比如中了彩票,虽然你得到了一大笔钱,但是你的生活环境,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等等并没改变,经历一段跌宕的生活后,必将会被打回原形。
这是个令人丧气的话题。
可以改变吗?
可以,逼自己向高手靠拢,尤其是思想思维层面。捷径有一个:通过阅读,不断提升自己。
受他刺激,我有回个头来,重拾书本。去阅读内参学习必看的那本书,开篇几句话就令我大吃一惊。原来,我苦苦寻找的就在我手里。
影响一个人命运的,不是厚厚的一本书,而是简单的几句话。
少则得
多则惑
弄通弄懂那些简单的,才能升华出属于自己的。为什么这么说?这得从阅读的过程说起。
通过阅读提升自己,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把书读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尽可能的涉猎,然后反复去验证。这样当然会越读越厚。
第二阶段,把书读薄。比如我正在阅读的《人体使用手册》,读完后,我只记住四个字:早睡早起。任何一本书,都可以精减的,而且无损其价值。
第三阶段,把书忘掉。就是把一本书的精髓变成你的一种实战历练,变成一种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变成一套动作和行为。
真正的秘诀就是一个字:少
有个商人,经营多年生意,虽然兢兢业业,但还是破产了。
一直依赖着他,靠他支撑的三个孩子,是他最不放心的。
他就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对他们说,我还有三样东西,你们自己选一样:
1、一本书,价值1000元,营销书籍;
2、一辆车,价值1000元,旧货车;
3、5000元现金。
三个儿子各选了一件东西。老大要书;老二选车;老三要现金。
1年之后,兄弟三人回家相聚,聊起来了自己一年来的各自收获。
老大说,我花了半年时间认真阅读,反复研究了那本营销书籍,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然后到大学里去讲课,赚了30000元。
老二说,我赚的是辛苦钱,总老爷子给的那辆货车,给商场跑物流,虽经常长途跋涉,但也赚了80000元。
老三说,其实我最想要的是二哥那辆车,但二哥选了,我只好要现金。我拿那5000元,到二手车市场,用1000元的价格买了4辆旧货车,花了800元维修好车辆。剩下200元,我到旧书店买了一本和大哥一样的书。
然后,我聘请4个司机跑长途。我平时就是联系业务,抽空就看书充实自己,然后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运输业务上。赚到了钱,扣除司机工资和维修成本后,剩下的钱又用来买车,现在我的现金和资产大概一百多万吧!
故事结束。
或许,他们的老爷子一开始就想让他们联合,共同发展业务也不定。
但是,他们分开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这里头,有意思的在于,他们获得的原始资产或者资金都是非常有限的,为何老三能拓展到这一步?这里边的差别在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