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闲话】一句话故事

作者: 季白初阳 | 来源:发表于2019-05-18 11:10 被阅读3次

    有一种形式的故事非常的有趣,叫做“一句话故事”。这样的故事在网上流传很多,像中国古代的留白艺术一样,值得品玩。

    比如:“对不起士兵,鞋子都是成双卖的。”这就是个反战的故事,战争的残酷、残腿的士兵承受的悲怆,这些浓烈的情感几乎从字缝里溢出,堪称绝妙。

    再比方说一个有名的段子:“秃驴,敢与贫道抢师太!?”一句质问,僧道尼三家的恩怨情仇、爱恨纠葛都展露无遗,信息量极大。

    最近看《世说新语》发现里面也有类似的故事:

    王导是东晋的丞相,晚年不料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充当人肉印章。他自己感叹道:人们都说我糊涂,但后人会感谢我的糊涂。

    这是两句话,但不妨碍它成为一个故事。作者列出这个故事,是为了表扬王导的难得糊涂,可我读了又读,只觉得一股闷气沉在胸中,不得吐出,憋得慌。

    这是有原因的,在读这个故事之前,我先读了王导的另一个故事:

    那时候衣冠南渡,东晋的名士士大夫们总会挑好日子外出聚会,饮酒作诗,清谈论道。等到兴头起来时,就相对而泣,说风景依然漂亮,但是山河殊异。

    我觉得这很窝囊,甚至想质问一声,你们每天饮酒作乐,不干正事,有资格作此嗟叹吗?

    王导和我想得显然一样,他变了脸色,厉声道:我们应该勠力同心,克服神州,怎么可以像楚囚一样,相对而泣呢。

    这话掷地有声,着实不凡。让我想到了《三国演义》里董卓废帝擅权,朝中大臣私下聚在一起哭成一团,只有曹操见此放声大笑,大臣们对此很不满意,指责曹操不忠汉室,没有良心。然而,曹操一句话就将他们怼了回去: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乎?

    于是,他入宫夜献七星刀,而后又回故里、发矫诏,散尽家财招募义兵,为天下先!曹操此人,何其雄哉!

    现在,江南新亭之上,王导厉叱群贤,剑指中原。烈日当空,滔滔的江水跌宕流逝,似乎又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英雄竞逐的三国时代。

    然而,日月流转,几度春秋。喊出这话的王导已齿豁蓬头,豪情不再。

    我先前说过,那第一个故事虽然是两句话,但不妨碍它成为一个故事。在第一句话里,此时的王导选择得过且过,不理政务。而第二句话,是他为自己的辩解。

    在中国,“难得糊涂”向来是最高等的智慧。人们推崇的不是凌厉风行的改革家,也不是铁面无私的清官,更不是明察秋毫的执政者——而是这些难得糊涂的老人。人们通常会先贴心地帮腔说:要支撑这么大的摊子,他也不容易呀。再然后,他们会用“燮理阴阳、调和上下”的字样来进行粉饰辩护,这已流传成为一种史观。

    我不否认这种世故圆滑的智慧有其可取之处,毕竟,政权的稳定延祚永远是肉食者的首位。我只是觉得,这话不应出自那个起誓要“克服神州”的人嘴里。

    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热血书生成了南朝丞相,他颇得士心,被尊为名士。在《世说新语》中收录了不少关于他的妙语和逗趣。然而,日复一日,神州陆沉的话题没人再谈起。

    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到他面前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因亡国之痛而慷慨激昂、声泪俱下时,王导所做的,也只是陪着一起流泪。

    后来,王丞相到了江左,只谈论嵇康的" 声无哀乐" 、" 养生" 以及欧阳建的" 言尽意" 这三项玄理,因为他认为参透这三理就明白一切了。原来,济世平戎策,皆在清谈中啊。

    再后来,他到石头城看望庾冰,庾冰正在料理公务。王丞相劝他说,天热就多休息,政务放一放也没关系。庾冰沉默了,缓缓才开口道:您的一些做法,天下人并不觉得合适。

    是啊,怎么会觉得合适呢。这位王丞相安排女伎纵情享乐,蔡谟看不过去,起身离去,他无动于衷。他有个雷姓小妾,借他的名头收受贿赂,被时人戏称“雷尚书”,他充耳不闻。

    最后,他的堂弟王敦叛乱,他终于没了名士的雅量,率领家中子弟跪在宫外,哀求往来的大臣能为他美言几句。可待到王敦领兵归来时,却默许其处死了周顗,因为他以为这个人没有为自己求情。留下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的典故。

    在新亭说出“当勠力同心,克服神州”的人是王导,说出“后人会感谢我的糊涂”的人是王丞相。

    这是我改编的一句话故事,自以为不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说闲话】一句话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gz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