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程隔海,古屋不再,听听那冷雨。”
这是我高中最喜欢的课文没有之一,直到今天我还能背出几句。在每个昏昏欲睡的早读背不下去的时候,我会找出必修二,找出那篇高一的语文老师舍不得讲的文章,再读一遍再读一遍,我被一种阴冷湿润的气息包围,继而暖到心底。
我不喜欢雨,我也不喜欢杏花春雨江南,或许故事的开始,每个人都想停在灿烂的日子,不需要刻意去记住什么雨天的颜色和声音,无论晴雨,都可以在这里。
不需要去找一个特殊印记真幸福,不需要刻意记得或者被记得也真幸福,你不怕被谁遗忘,也不需要反反复复去咀嚼一段回忆。
我还是不喜欢冷雨,只能是听听冷雨,打着伞站在门前。
他不再是广义上的江南人了,他在家乡那么大的一块土地上找不到一点点的容身之地。哪怕只是划过天际再消失于大地,像雨从大陆的这一边轻松漫延至海峡的另一侧。
只能听雨,让不同不熟悉和不安不要永远消失也不要永远萦绕,江南烟雨是没有了,其他的也不想要了,难为水,难为雨啊。
真好还能回忆,可惜只能回忆,今天他能听到家乡的雨了吗,南方冷冷的雨,北方冷冷的雪也是冷冷的雨,今天整个冬日都是雨,从北国到南疆,他喜欢的雨。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刚刚看到刷屏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直到看到那些熟悉的文字和熟悉的诗,还记得某次考试前,突击作文素材,某一页密密麻麻全是先生的名言,每个都是熟悉的但是仅仅熟悉的样子。
我好像没有完整读过先生几首诗,包括寻李白也是只记住了这句最盛大狂放的评价,我只是知道那些在不同片段里被引用,在不同书籍里反复出现的句子,都来着一个熟悉的陌生诗人。
看着看着就很想哭,以后也不会有那样的诗了,大概这段时间又会掀起一股热潮吧,为了先生,最后一次了或许。
在马尔克斯逝世后看百年孤独,去年看着看着围城知道杨绛先生离开又抓紧看了我们仨,现在我好像是该去看先生的诗集了,很抱歉又没有在他还在这个世界的时候好好研读。
九零后的一群人在为他刷屏,我们不是看着他的书长大的,我们是读着他的某一句诗,就在某一瞬间蜕变的。
真的,对不起。我对他的认识还是停留在语文课本下的那一行小字,那里提到的代表作品,白玉苦瓜我是刚刚才看一遍。我错过了很多东西,我还是不够爱读书和爱读诗。有幸和先生曾经在一个时代生活过,我已经很知足了,我不知道先生的动态和作品的发表次序,我只知道有些时候,我也和他经历了一样的天气。
“而今啊,乡愁是一方小小的坟墓。”
您来了您走了,乡愁也该散去了吧,这次留着我们来记得您吧。
回家吧我们这些孩子都在等着您呢,您教我们从很小到很大的时候乡愁都是什么,我们知道有些别离之后就不会有再一次了,要么团圆,要么永别。
少年不识愁滋味吗,我们却在为一个未曾谋面的人默默祈祷,没有很多痛苦,我们知道这是您与一个世界的别离,与另一个世界的人的团聚。把乡愁留给我们吧,那个诗的故土没有了您,在那里空一块土地,您要知道,您也是一代人的牵挂和一代人的故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