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推荐的这部《包宝宝》,荣获第9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由华裔导演石之予执导,时长仅7分钟,却道出了大多东方家庭的真实形态——
丧子式亲子关系
影片开始是中年主妇早起做包子的画面,谁知,小包子竟然长出了四肢、会说会笑,主妇惊喜的把它当做孩子对待,小心照看、形影不离。
当小包子逐渐长大,有了自己的朋友甚至爱人,矛盾随之而来,主妇妈妈为阻止小包子离开自己,竟然狠心的吞下了它。
好在,这只是一场梦... ...
短片引起无数人共鸣,丧子式亲子关系更是让人不寒而栗,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这样的家庭,空巢妈妈是如何在漫长的等待中熬过一天又一天?
或许有人要站出来反对,《包宝宝》是在丑化东方式家庭,是留在上世纪的刻板印象,热播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妻子们不就是个性独立、经济自由还懂得享受生活的新时代女性吗。
不可否认,随着时代和观念的发展,在一些领域,不断涌现、活跃着独当一面的魅力女性。
但放眼整个东方家庭群体,空巢妈妈比比皆是。她们没有强存在感,说起来大多被称为“某某某的妈妈”或“谁谁谁的老婆”。
福原爱曾表示,自己在有了孩子之后,对老公的关心少了很多。而谢楠也在访谈中提及,孩子没出生前安慰老公吴京,“有了孩子对你还是一样的”,之后自嘲“有了孩子,谁还管他啊”,虽是玩笑话,但一个玩笑七分真。
不少女性在回归家庭后,生活就变成了围着老公孩子打转,尤其是孩子。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本无云泥之差,职业女性没有高人一等,回归家庭也不是自甘堕落。
但如果将自己全部交付给一日三餐、相夫教子,这样的生活有些可悲。
越是全情投入,越是难以割舍。
当主妇妈妈看到小包子要离家、离开自己,情急之下她竟然选择“吃掉”小包子,这也映射了不少偏激的亲情,以爱名义绑架、伤害自己的孩子。
日本民谚,“可爱い子には旅をさせよ”,意思是爱孩子就让他去旅行,让他去经历风雨。孩子离开父母的庇护,才能真正的成长。
很多妈妈一味围着孩子打转,慢慢没了自己的生活圈。等孩子长大离家后,每天惶惶度日,这种丧子式的亲子关系,导致不少人轻度抑郁,只有孩子回家的几天干劲满满,其他时间得过且过。
她们也曾有自己的理想、爱好,不少因为照顾家庭搁置了,那么,何不趁现在有时间了,重新打磨自己的人生,找回自己的光芒呢,别怕来不及。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在丧子式亲子关系中,孩子也并不无辜。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触,离家求学,自此故乡只有冬夏,再无春秋。工作后更是,故乡成了忘不了也回不去的地方。故乡尚且如此,又何况双亲。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等有时间了、等升职加薪了、等天朗气清了,就回老家。可是,人是会老的,再直白点说,人是会死的。
坐在人生列车上,手握一张单程票,到站就要下车。
之前有个新闻,一位老人趁着年前给子女们做了他们爱吃的辣酱,红彤彤摆满了一整院,结果左等右等,六个孩子竟无一人回家过年。
人在承诺什么时,总爱说“来日方长”。
然而岁月不等人,你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时,妈妈开始老花眼了,爸爸开始驼背了,腰板没以前那么直也不爱和妈妈拌嘴了,变化看似是一瞬间的事,其实都是时间在以他的方式,教你“珍惜吧”。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别等自由够了、飞累了,才想起回巢看看。
平心而论,谁也没资格教别人常回家看看。成年人的世界,没有简单二字,每个人都在努力的生活。
如果条件允许,谁不想第一时间回到亲人身边呢?陪伴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不能在身边,起码做到多联络多关心吧。
有人吐槽,爸妈对自家宠物要好过自己。短片《包宝宝》中也有这样的表达,主妇妈妈幻想出一个小包子,对他疼爱有加。试想如果为人子女,可以抽出时间,陪陪父母、聊聊家常,老人们也不至于把感情寄托在别处了吧。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
《包宝宝》能斩获奥斯卡,让大家聚焦空巢妈妈、丧子式亲子关系,重新思考、审视每个人在家庭中的责任与义务,这不是刻板形象,这是新的开始。
只有7分钟的短片,像漆黑大夜的星星之火,希望这把火不止于奥斯卡,而是烧进更多人心里。
星火之势,可以燎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