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先),文责自负。
时光酿了蜜,季节里皆是花意。
休息日,婴儿般的懒觉被电话吵醒。帘外已是金光乱灿,听闻山上赏花人如织。“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简单洗漱,简单饮食,备了遮阳帽,旅游鞋,墨镜,水壶,上山去。
这山,我近乎半年没来,山路还是原来的山路,景却不是原来的景。登山的人换了一拨又一拨,花谢花开又一季。曾经的繁茂或枯萎,都已经成为过去。唯有眼前的新绿鲜粉触手可及。一枝枝一丛丛,随风和阳,或袅袅婷婷,或婆娑起舞,明媚鲜妍,充满勃勃生机,完全忘却了这是一场劫后的重生,这样子勘破生死后的恣意洒脱,让人不得不惭愧于红尘的爱恨纠葛的执着!想来,这一生若只做一个陌上看景人,不入尘缘足好!
山路弯弯曲曲,时而陡峭时而平坦。一路行来,时而轻松时而艰难。行至半程处,坡陡且人疲,山顶的寺庙依旧遥不可及。望见前路颇是高远,望见路旁,行人或坐或倚,闲聊补给,诱了我放弃的心。忽,一阵凉风从山顶刮下来,有佛音似天籁渺渺而至,人顿时意淡心安。想那佛陀,生就度化一切众生的心,不辞辛苦,日夜不息,不远万里跋山涉水来到中国,择高山峻岭而居,是用尽了苦心来渡化众生。不吃人生苦,不行人生难,何以渡得一颗莲花的心?生虽无缘与佛陀亲近,若可,听一段佛音清除烦恼,清净心身,也是机缘深深。于是,寻音继续向山顶登去。
近了,更近了,庄严肃穆的佛寺就在眼前,"嗡咚、嗡咚”浑厚而悠长的撞击声从佛塔上传下来,余音缭绕,佛堂里诵经的声音愈发铿锵有力,环抱而及,让游人来不及收拾一颗潦草的心,便被佛拥在了怀里。佛音袅袅,凉风习习,汗意顿去。初登山时的欣喜,中途的劳疲,最后的艰辛,一切化为平静。静静的、静静的坐下来,望一望远辽高阔的长天,望一望四面绵延无边的绿,无思,无欲,无嗔,无痴。
山寺旁的老茶楼,供游人休憩。茶、书、陶具,一切摆放还是原来的老样子。我依旧要了热饮,一大桶爆米花,依旧临窗的位置。只是端茶的已换作了年轻人,相同的行事果干,鲜少言语。看样子,应该是去年那位老人的儿子。年轻人虽然循了父亲的行为做事风格,到底还是有所创新。吧台内摆放算盘的位置已经被笔记本电脑所代替。推陈出新应该是新一代年轻人应该担负的使命。我带着赞赏的心看着年轻人,那黎黑的脸庞上尽是不落风霜的淡定。许是受了父辈的影响,许是受了佛陀的教化。没有游人进来的时候他便坐在吧台里,静静地看书或者浏览网络上的东西。一尺吧台,里外的人俱是安详闲静。
窗外,青山绵延,绿风送香,植物的清香里有丁香的甜香气。
犹记得,去年今日来看你,正值春雨靡靡。“未见廉纤,膏雨浥轻尘,濯锦宝丝增艳,洗妆玉颊尤新。”那满坡的丁香,清艳绝美,素香溢远。幽深的丁香花径,缀满淡紫色的美丽与芬芳,没有幽怨、没有哀伤,只是拼命地要把四月的生命撑得饱满而鲜香。挡不住香浓湿衣裳,我钻进花丛,举起手机,留下美丽。有行人撑伞而过:“小心手机进水!”我拭拭湿漉漉头发大笑:“脑袋都进水了,何况手机乎?无妨、无妨。”......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窗外已是乾坤朗朗。旧年间做瑜珈的人群已换作了一群国学班的幼子。”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清彻而激越的三字经诵读声穿过百年古松,越过千年古刹和着空灵而悠长的钟声响彻云端。
有风拂过回廊,响起阵阵哨声。我寻声望处,只见连绵的群山,碧波汹涌。来时的路,已经被层层叠叠的绿所遮挡,我依然听见这路上脚步声的阵阵回响。无数的脚从这路上来,无数的脚从这路下去,大的、小的、轻松的、沉重的,重重叠叠,数也数不清,辨也辨不明。他们 有人将闲云装进行囊,有人将故事背负肩上,他们都在寻找那个属于心灵的原乡……
在山间呆得久了,人容易沉迷。 我怕我忘了归程。我在一声飞鸟遗落下的脆鸣里寻来路归去。一枝红杏站在路口,望着我归去的背影,不知道明年它还会不会记得我来过的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