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评书评书故事
苦难造就一代大师!单田芳的评书一生

苦难造就一代大师!单田芳的评书一生

作者: 3432737a738d | 来源:发表于2018-09-13 16:31 被阅读108次

    “20年前,我是个小学生。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晚上睡前最大的娱乐就是听广播。每晚两集,一集半小时,一部评书300多集,一播就是小半年。从前日子慢,一天天听过去,也就听遍了《三侠五义》、《水浒》。”

    “童年记忆里夏天的傍晚,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晚饭,旁边放着收音机,吱吱啦啦地播着评书。才子佳人,帝王将相……一颗心就随着评书故事情节起起伏伏。”

    “有一年我坐车时小偷偷了我的MP3,我去追小偷,被小偷团伙打破头,血流满面,当时我在用MP3听的,就是单田芳讲的《水浒》。”

    “那时候中午放学都去父亲单位的食堂排队买饭,单位的大喇叭就开始放单田芳说的《太平天国》。一次说到了曾国藩投江,不知哪位厨师正在给我打饭,激动地说好,他死了天国就无对手了,当即给我多盛了一勺红烧肉。”

    他从苦难中来

    惊堂木一拍,

    白纸扇一抖:

    “咱们言归正传!”

    沙哑的烟嗓,

    声音是扁着出来的,

    一点儿东北口音,

    说起书来起承转合,抑扬顿挫。

    就像是用久了的粗棉布,

    既触感柔软又能摸到它的纹路;

    又像是炖在汤里的老豆腐,

    既津津入味又韧而不松。

    “龙生龙,虫生虫,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话说我们那一家子呀,

    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

    父亲、母亲、叔叔、舅舅、大爷,

    三亲六故没一个当官的,

    也没那本事,都说书。

    我生长在那个家庭,耳濡目染,

    但是我对说书很厌烦,

    人前出丑,呲牙咧嘴。

    可是转了八圈还是干了这个,

    这是天意还是什么,解释不清。”

    分解了几十年,

    现在他出了本自传《言归正传》,

    准备讲讲自己的故事。

    故事从哪里讲起呢?

    伪满洲国、民国,到新中国,

    民间艺人颠沛流离,四海为家。

    1934年12月17日,

    单田芳出生在营口一个曲艺世家,

    外祖父王福义,

    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

    母亲王香桂,

    是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

    临产的那天还在台上说着《杨家将》,

    单田芳差点就降生在书台上;

    父亲单永魁是弦师;

    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

    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

    从小他耳濡目染,

    随着父母到处奔波演出,

    十三四岁就已经能记住几部长篇大书。

    江湖艺人命薄,

    说书也好,唱戏也好,

    无非都是没钱,糊不住口。

    1953年,单田芳19岁。

    他当时感觉着,

    说书跟要饭也没啥区别。

    他深知“三教九流”的苦,

    便想考大学,去当医生。

    穿个白大褂,戴个听诊器,

    往屋里一坐,多绅士啊,

    起码不受风吹日晒。

    后来他如愿以偿,

    考入了东北工学院和沈阳医学院,

    但生了一场大病,

    父亲入狱了,

    母亲和父亲离婚断绝关系

    ……

    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

    他退了学拜李庆海为师,

    从此开始了另一种人生。

    为了能早日登台,

    他在家中勤学苦练,

    每天就是对着镜子说书。

    1956年正月初一,

    他第一次登台,

    那时候紧张极了。

    看到台下坐了那么多人,

    不由得两眼发花,

    但他没有退路,

    只能背水一战,

    他把醒木啪的一拍,

    朗诵一首上场诗,

    接着说起了《大明英烈》。

    按照规定,每说30分钟就休息一会儿,

    但他因为没有舞台经验,

    就连着一口气说了俩小时。

    虽是数九隆冬,

    但他浑身上下都是汗,

    越说越快,越说越起劲儿。

    第一次登台挣了四块两毛钱,

    从这一天起,

    单田芳真正走进了评书的世界。

    一天比一天讲的好,

    一天比一天观众多,

    很快单田芳成了鞍山评书界的红人。

    1958年,曲艺团走上正轨,

    单田芳也由准演员变成了正式演员。

    但命运总爱捉弄有才华的人,

    66年文革爆发,

    平时有点出风头的他,

    成为了众矢之的。

    红卫兵说他说评书是向往旧社会,

    痛打单田芳,一脚踢掉他9颗牙,

    后来他嘴都烂了,牙全部拔掉,

    所以他说书时候都是假牙。

    当时的他憋屈窝火,

    心想着家破人亡怎么办?

    嗓子从此变得哑了。

    此后两年多时间,

    他的听力嘈杂模糊,

    几乎什么都听不清。

    但就是这样,他也没放弃说书。

    后来被下放农村,

    开始与土为伴的日子。

    为了维持生活,

    跟别人学了制作一种手工艺品,

    叫“水泡花”,

    拿个罐头瓶泡着几朵小花,

    叫女儿到百货商场门口去卖。

    “我要是不说书了,

    真不知道干什么去。”

    再后来实在熬不住,

    他便逃了,

    像个逃犯,

    四海为家,四处漂泊,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4年多。

    1978年,单田芳平反。

    当时单田芳不太敢相信,

    “平反昭雪”的词,

    古书里常有,现如今居然真的存在。

    十多年没有说过书的单田芳,

    重新站在舞台上,

    一字未说,已泪流满面。

    面对赶来把茶社挤得水泄不通的书迷,

    他浑身颤抖。

    那天,他镶了牙,

    嗓子动过手术的他,

    说的是《隋唐演义》。

    那一年,他45岁。

    重新捡起事业并不容易,

    起初面对镜头和麦克,

    他感觉十分不适。

    后来注意到录音棚有透明的大玻璃,

    能看到外面的录音员,

    单田芳便把他们当成观众,

    看他们的反应,

    随时调整节奏和内容,

    效果非常不错。

    直到1994年,单田芳退休了,

    可他并没有放弃评书,

    甚至录的更勤了。

    他一直保持

    平均半年出一部作品的速度。

    常常天还没亮就起床看书,

    看一遍闭上眼睛,

    想想这故事怎么回事,

    哪里是重点哪里该删掉,

    心里有数,便开始录。

    2007年,

    73岁的单田芳以《老店风云》宣布收山。

    慢慢地他开始淡出人们的视野,

    过起了平凡而普通的生活。

    他说自己从艺以来,

    说了百十部评书,

    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

    唯独还没说过自己,

    现在想让观众听一回“单田芳说单田芳”。

    他说自己的自传,

    一是讲出自己的所遭所遇,

    告诉人们幸福来之不易,

    二是要说“君子无德怨自修”,

    不要怨天尤人。

    那年,他76岁。

    经历过人生的起起落落,

    早已看透了人间百态,

    若说人生有遗憾,恐怕只有一人,

    那就只有他的结发妻子,王全桂。

    “我跟全桂不算情投意合,结婚也是凑合。

    我接受她,一句话,就是为了报恩。”

    两人的开始并不浪漫,

    当时父亲入狱,母亲改嫁,

    19岁的单田芳困惑地站在人生十字路口。

    这时,一个年轻女子出现了,

    这个姑娘年长8岁,正是王全桂。

    1954年10月,两人结婚,

    家中生活全靠妻子演出的收入维持。

    乃至后来的岁月,

    也总是在他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从未改变。

    在他下放那几年,

    妻子每天都骑着自行车

    穿梭在城市与农村之间,

    给他最大的帮助和安慰。

    1992年,正当他事业如日中天时,

    妻子却因病离开了人世,

    成为单田芳此生最大的遗憾。

    “熬”着人生,讲着英雄

    “先生一生宁折不弯,

    绝不愿意让人看一个病弱之身,

    说出一句英雄迟暮”

    2014年的一天,

    单田芳和往常一样早早起来读书静思,

    却一时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他被诊断为脑血栓,

    并产生了严重的失语症状。

    “连一句话都说不出,

    这滋味,完了…”

    后来在恢复训练里,

    单田芳重新开始说话,

    从说“一二三”开始,

    一段5分钟的说书,

    对他来说都很困难。

    但老爷子也是倔强的,

    “我搞了一辈子评书,

    我热爱这门艺术,

    也关心评书的命运。”

    只要身体还行,

    即使坐着轮椅,

    被几个人搀上讲台,

    也要讲一讲评书的从古至今。

    直至生命的最后几年,

    他还是被一生追求的评书事业萦绕,

    看书、背书、指导后辈,

    回老家教授中小学生上评书课,

    没有任何学费,也没有任何利益,

    只是不想让这份艺术,后继无人。

    今年六月他因肺部感染住院,

    却还惦记着出院后要继续录书,

    为了录制评书作品还会通宵备课,

    直到去世前,还在看《三国》。

    众人想象中的单田芳,

    应该是德高望重的老者模样,

    但其实这位老人家时髦的很。

    他用微博,会网购,还看韩剧。

    最喜欢的明星是迈克尔•杰克逊,

    他非常喜欢红色,认为红色很时尚。

    他爱养热带鱼,

    虽然养不好,

    但看看鱼,瞅瞅水草,

    心里就非常平静。

    平时会特别注意国内外的新闻,

    因为这对他的评论很有益处。

    “了解最新的时事,

    随时都可以把一些最新的东西加进去。

    这样,我虽然说的是老书,

    但是老瓶装的是新酒。

    观众听着不觉得陈旧,就有生命力。”

    他觉得旧时候的江湖艺人太欠缺文化,

    自己不能这样,

    便到东北大学函授学习历史。

    “你说到一个词句典故,

    要知道它的出处才行,

    必须讲出所以然,

    这就需要去历史里钻研。”

    他说过那么多英雄,

    从《三国》《隋唐》《大明英烈》,

    一直说到红色经典。

    书里有这么多英雄,

    生活中真正的英雄是什么样?

     “这一辈子下来,

    我崇拜的是见义勇为拔刀相助,

    扶困济危雪中送炭,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做到了,

    你就是英雄。”

    他把书里的故事讲给千家万户,

    把英雄的模样描绘给芸芸众生,

    正义、勇敢、热血、向上。

    什么可以称之为英雄?

    快乐沃克君认为单老就是一个英雄。

    大概是,

    虽人已不在江湖多年,

    但江湖仍有他的传说,

    青草漫漫,经久不衰。

    醒木犹在,传奇已逝

    他独特的嗓音陪伴了

    从“30后”到“90后”的几代听众,

    据说现在每天还有1亿多人在听他说评书。

    他是一位“永远的说书人”

    以前有一句话是,

    有井水人家处,便有人唱柳词,

    当下可以说,

    有中国人的地方,

    就能听到单田芳的书。

    从古至今可能没有一个说书人,

    能有这么多听众,

    能有这份成就,

    是单田芳的能耐,

    也是单田芳的骄傲。

    “那时候太缺娱乐了,老百姓特需要,

    我现在都纳闷就一个评书,

    一个人在那儿白话,

    怎么能上万人都去听?

    怎么可能的事呢?

    而且那些人都雷打不动,特别热烈。

    现在只能作历史和回忆了,

    再不可能出现那种现象了。”

    自2007年单田芳宣布收山后,

    外界采访他聊到最多的话题就是

    如何看待评书艺术的没落。

    他说:“同行一盘散沙,很少交流”;

    “评书后继无人,实在愁人。

    很少有年轻人想要来学讲评书,

    更多的是想当明星。”

    现在,我们拥有的娱乐样态越来越丰富。

    追部电视剧2倍速都嫌慢,

    超过3分钟的短视频就没人愿意看,

    又还有多少人愿意听完300集的评书呢?

    然而谁也挡不住时代的筛选。

    从《隋唐演义》到《童林传》,

    从《铁道游击队》到《野火春风斗古城》,

    只要是故事,他用单式评书一说出来,

    几乎都是这样的感受——

    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扣人心弦。

    单老深刻诠释了“说书人的魂魄”,

    用自己真性情里的喜怒哀乐,

    去演绎着书里的精彩纷呈。

    他的评书,

    不管是《白眉大侠》,

    还是《乱世枭雄》,

    都不是那种表演式的。

    没有一惊一乍的夸张痕迹,

    而是拉呱式的讲述,

    通过调动观众的想象力,

    让观众进入评书讲述的故事和情境,

    这是说书最该有的状态。

    人们熟悉他那略带沙哑的嗓音: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现在那个说着“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评说历史风云变幻”,

    每段评书结束都会带一句

    “预知后事如何,

    且听下回分解”的老爷子走了,

    传奇终结于2018年9月11日,

    他没有传人。

    瓦岗寨可能还会出现,

    但可能是在游戏里;

    三侠五义也许还会被重新演绎,

    但肯定不是对忠孝节义的诠释。

    老单的评书,就此将成为历史。

    上帝带走了他,

    而他也许会带走一个时代。

    快乐沃克君不禁感叹,

    张口刀光剑影,拂袖侠骨铮铮;

    纵有评书千万章,人间再无单田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文青竹:写的好棒,厉害厉害。公众号【小城已三更】(chengneiyisangeng)特此向你发出征稿,为保护原创,默认标注作者名称,并会向你支付稿费——🌙由于小编有时不能及时回复,具体事宜可关注微信后台,期待您的作品
      • 蝶恋花开蝶恋花:说书人不易。
        经历风雨的说书人更难得。
        先生走了,先生的声音和品格还在。
        评书的世界,一砖一瓦,一代一代。
        愿先生走好。

      本文标题:苦难造就一代大师!单田芳的评书一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gzwg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