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文集备
语文学法答疑

语文学法答疑

作者: 耘心 | 来源:发表于2021-02-22 21:30 被阅读0次

问一:感觉考试老拿不住分,觉得答得很好,实际上只得一两分

答:感觉与实际从来都很难合一。我们每个人反复努力,其结果也就是为了让感觉好与结果好形成一致。

感觉来源于思维能力中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结果好源于思维能力中的逻辑思维、辩证思维;两种思维方式决定了感觉与结果常常不一致。而达成一致的主要方式是,两种思维能力都提升的前提下,重视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从而形成严谨、务实的结果。所以优秀的同学一定是两种思维都强,而后者更强的。后者弱则必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当然,最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对知识的透彻理解扎实掌握以及反复训练。所有能力的获得成绩的取得都一定是辛苦的,当你想要要好的结果的时候,先思考一下你的付出是否足够多。天下无难事,只有肯付出。

问二:对于平时而言,现代文的学习会让我感到些许乏味,应该如何调整?

答:这个问题太笼统了,不好回答。现代文的趣味在于展示人心,展示多面的人格。其实魅力就是高度地表现生活社会。其功能与诗歌、小说、戏剧、电影本质上是一样的。是考试命题为了照顾你们的理解能力才不得不命得狭隘一些,当你把每一文章每一道题都理解成电影电视的一组镜头、生活中的一个人的时候,它才会有意思,否则无论如何都不会有意思。我爱看电影就是电影在剖析人心、命运、社会。现代文也是如此。实用类文本除外,不知指哪个。

问三:如何全面答题,不会漏得分点呢?

答:这个要求太高了,我也时常达不到。所以语文从来无满分的,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得高分,减少低级失误,满分150达到140以上是有的。达到120以上是很多的。全面而不漏点,一是理解透彻,二是思维严谨,三是反复训练。我的所有课堂讲解都在引导你们实现这三点的提升。很难而且没有捷径。

问四:考试写作文时,遇到一些难的题目,要构思很久,作文写不完,请问怎么更好更快构思合理安排时间写作时间呢?

答:第一先保证时间,留足60分钟以上。第二学会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构思的最高效协助工具。第三训练思维导图发散思维能力——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内在的外在的、客观的主观的等等,当你善于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也就是快速构思文章的时候。它是最有效的思维打开方式。值得拥有。第四多写随笔——有思即成文字,让文字成为你大脑的痕迹,不要讲究任何写作技巧与方法,我思故有字。

问五:有语文素养是指思维严谨有力、想象力很强吗?

你的问题里有着严重的逻辑问题。思维严谨有力、想象力强一定是有素养的表现,但有语文素养可远不止这些表现。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只是素养中的很重要的部分。但基础是语言建构能力(积累、梳理、整合能力); 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这两种能力是花,语言能力是根。前者用于表现,后者用于积淀。

问六:假如语文素养没有成绩好那么就代表语文的学习不好吗?日后应该更侧重语文素养的培养还是学习提升成绩呢?

答:你的逻辑本身就不成立,你的问题中仍然是逻辑问题。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就目前考试的改革命题,基本上语文成绩好就是素养高,语文素养高的同学成绩也必定好。只是语文素养表现的形式远不止成绩这一点而已。高考命题都是以考查素养为切入点的。用素养一词会让语文更生动、更有用,更广阔,而只提成绩显得过于功利和狭隘。目前的改革就是在不断突破狭隘,走向广阔。考试是为了提升素养,而素养不是为了考试。

问七:为什么阅读会代表一个人的经历?这跟他的思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好傻,现在还在问“读书有什么用”)

答:你的才华里有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经历过的事。而每个人经历的人生都是狭隘的,只有靠读书才能丰富自己、提升自己,靠个人经历而得到的能力太有限太低级。阅读可以无限扩充你的认知、见识、思想。同样都是13岁,而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决定了同龄人不同的高度。不读书学习的人,如同一头猪,跑遍世界又能经历什么?人生高度在于经历,阅历,学历。

问八:读懂一首诗,一定要用画表达出来吗?有其他更好的表达吗?

答:没说一定要画啊。你的问题本身就是个逻辑问题。只是给诗配画的过程是一个思维能力、审美能力锻炼过程。欣赏解读诗歌的形式多了,朗诵、歌唱、解析,都是表达。

问九:读诗没有想象到画面怎么办?

答:这很遗憾。因为诗必有画。诗的本质就是形象性,在于引发联想与想象。这是直觉思维的最好锻炼。办法是有,练才有用:理解透诗、感受诗人处境,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景物。感受诗人的情感。还是形不成画面,那就找自己喜爱的诗歌,先找出30首达到上面要求,必然有效——想象能力就是这样练出来的:一是有时间,二是愿意投入。如此而已。没有捷径。

问十:如何在描写真实事件中,让真实情感自然流露?

答:这个问题太高端,我有一个同学是知名作家也为此发愁。先不追求自然,先追求刻意,刻意得多了才会自然。上来就追求自然,必然无从下笔。先走套路吧,走多了就自然有自己的路了。这就是学习的最大意义——先模仿别人的,然后熟练了,融化成了自己的。一切从模仿开始吧。

相关文章

  • 语文学法答疑

    问一:感觉考试老拿不住分,觉得答得很好,实际上只得一两分 答:感觉与实际从来都很难合一。我们每个人反复努力,其结果...

  • 2018-09-06

    我的“语文枫林”梦———语文枫林18 一、我的“语文枫林”梦 (一)第一个梦:学法验证梦 将语文学法系列丛书之《小...

  • 相信相信的力量

    语文晚自习,我远远地看到小杰在写《学法》,于是很兴奋地当众表扬他,说:“小杰进步了,正在很投入地写《语文学法》。"...

  • 周苗苗:在反思中成长

    在反思中成长 ——《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读后感 文 / 周苗苗 朱自强先生所著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是...

  • 语文的学法训练

    新课标不仅要求“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也要求教师训练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

  • 2018-09-13

    水怎么读——语文枫林23 教材无处不在, 生活处处语文。 只要学法在手, 学习语文不愁。 (怎么读)一、从对象及特...

  • 课堂六步教学法

    六步课堂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定向(确定学习重点) 自学。 讨论(经过自学,解决自...

  • 语文大咖答疑

    2018年10月9日星期二 记录整理 Veggieg:学习并非都有捷径,计算能力就是靠练。国庆7天,每天500道1...

  • 语文园地二答疑

    家长您好,这是语文园地二的第一课时,学习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老师帮孩子们整理好,希望家长可以通过这些内容辅导孩子...

  • 2018-09-16

    汉丰湖怎么读——语文枫林24 教材无处不在,生活处处语文。只要学法在手,学习语文不愁。 (怎么读)一、从对象及内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语文学法答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hak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