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写作,是作家的事,是一项专业技能,一件高深莫测的事。对我们普通人来说遥不可及。提到大作家,必定想起的是类似于鲁迅,朱自清这样的大家,文章就是散文,小说,随笔这类。
以前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觉得写作能力,是天赋。直到我看到了这样一本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我才知道,这种看法是种误解,写作就是很普通的事,在我们日常工作学习中都会接触到。
![](https://img.haomeiwen.com/i3160912/00d0e92aa570ba2f.jpg)
比如写工作总结,会议报告,求职简历,甚至回复信息等等,只要是把想法落于文字的,都属于写作。这样看来,我们普通人,其实也经常跟写作打交道。
但说来普通简单的事,很多人却不得要领。我们经常会听到或遇到这样的事:诶,这个月的工作总结怎么写,这个项目方案怎么写,觉得无处下笔,或者憋得面红耳赤挤出的东西,自己也不忍回看。
这样的情况,可以看看这本书,《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这本薄薄的红色书,被称为美国常春藤名校入学必备书,书中总结了20条写作原则,分别从结构、风格、可读性三个方面,引导我们怎么写出一篇条理清晰,让人印象深刻的文章。尤其益于功用文类型的写作,比如报告,说明。还配有一些简单的练习和答案,有助于更好的理解应用。
作者是加拿大的布兰登罗伊尔。曾就读于哈佛大学,也曾在考试培训机构Kaplan担任主管。 他不仅写出了《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还有《一本小小的蓝色逻辑书》《一本小小的金色语法书》等经典著作。其作品先后五次荣获“国际图书奖”、五次荣获“总统图书奖”金奖,2011年荣获“年度教育图书奖”。这几本书,都是畅销经典,备受推崇。
红色书中从三个大方面,来说明如何写文的过程,我觉得就像是一个搭建房子的过程。
一,搭一个基本的结构
建房子,先要打地基,架构一个基本的框架,写文也是要先把握结构。
文章架构首先要遵循“自上而下”原则,开门见山,即,把你的最中心最重要的主题放在首句,或者开头。这样别人在看你的文章时,能迅速知道你的主题,就像直接奔向目的地。
我们还要用二到四个观点,一般是用三个观点,来分别说明你的主题。这三个部分,也是要把引导句放在最前,这样主旨清晰明了。这几个部分,可以按照时间、因果、线性、比较等条件来列举。这是房子的支架。
这有点像我们学过的 “总-分-总”的结构。主题是“总”,这三个部分就是“分”,是分论点,来论证主题。
我们在生活日常的沟通,对话,也可以运用自上而下原则,把你的想法先说出来,让对方能迅速接到你传达出的重点,不要让别人来猜你的目的。这样沟通更高效。
![](https://img.haomeiwen.com/i3160912/00b467a26c9de1c6.jpg)
二,精工细作出风格
大的框架搭好了,要一点点添砖加瓦,精工细作。
一篇好的文章,文中会有准确具体的例证,来进一步认证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严谨的数据,熟为人知的例子,还可以引用名人名言,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采用类比,比喻等修辞手法;
写应用文时,很重要的一点会被很多人忽视,就是去口语化。应用文更严谨,所以一些口头语,还有一些自指,都是我们要注意避免的。
这部分属于精工细作,也是搭建房子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三,装修美观,增加可读性
房子的框架搭好了,也盖好了,剩下的就是装修,让“房子”更美观,增加可读性。如果文章写得不错,但是页面很差,字体,版面分布的视觉体验不好,甚至会让阅读者放弃阅读。
现在很多人做公众号和自媒体,都会注重排版和设计,把重要内容字体加黑,标注分段标题和题要,不仅美观,更利于读者接受文章的内容。
四,修缮,修改
当一篇文出炉后,也不能算完全完成,还有重要一环,修改。不管是谁,包括那些大作家,很少有一气呵成的作品,都会经历写完后,一改再改的过程。连我们编辑短信,也需要回顾一下内容,检查避免错漏。要尽量改到无可再改,一篇文章才算写好了。至此,房子也搭建完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3160912/d82dace74a4593c2.jpg)
以上就是《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里总结的原则和技巧。书中还有别的原则,可以自己再深入学习
写作,其实也就是一种交流
写作,就是把你的所思所想,诉诸于笔,成形于文,交给阅读者。
写作其实是件简单的事,技巧也有迹可循,只要按照《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的指导来学习写作,我们普通人,也可以搭出一篇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令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