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农(1891年5月29日-1934年7月14日),是近现代史上中国的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名复,字半农,江苏江阴人。是我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者。
在当代中国诗人中,刘半农先生正是这样一位卓越的诗人。或者不如说他是一位开拓者——一位作为“五四”时期新诗园地中早春的一个拓荒者,在新诗的语言、内容、形式和格律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重要变革。他的诗因充沛感情而显得厚重,又借助想象和隐喻的翅膀而变得灵动。如果说,豪放不羁的诗人通过笔下的文字任由诗歌的精灵欢舞不眠,又以仿若传教士般的虔诚地去唤回激情和热忱。
他的诗作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我很喜欢他在1920年9月4日在伦敦写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诗: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诗歌,永远都是我内心的宗教和精神信仰。一般来讲,诗不是事实的叙写,而只是一种情致的表达。刘半农的这首诗正是其情感的极致表达。这首诗歌采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远在大西洋彼岸,在异国他乡的游子们强烈的思念祖国和家乡的情绪,情真意切,含情脉脉。对于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求学的学子来说,这种感受体会的或许更加深刻。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这是多么轻柔的诗句。诗人在诗歌中巧妙地把“我”和祖国的关系,比喻为“月光”和“海洋”、“花”和“水”、“鱼”和“水”的关系,这是亲密的须臾不可分离的关系,是可以融化一切的“恋爱”关系。诗人正是以这样炽烈的“想她”之心去“想国”。
最妙的还是那个“她”!多么伟大的创意!多么神奇的想象力!多么浓郁的情感!正如美籍华裔学者赵元任所指出的那样:“‘她’可以是男的,可以是女的,代表着一切心爱的他、她、它。”“她”,多么伟大而多情的词汇,含蓄而多情,温柔而缠绵,无法想像我们的生活中如果有了这个词汇的缺失,那该是怎样的枯燥和无味。叛逆、抗争、撄犯、颠覆、变革、超越等词汇,加上出人意料的语言、丰富而独特的意象,令他的诗歌具有一种预言家和巫师才独有的撼人气势。
感谢刘半农先生,至少给予我们现在对“她”尚有无限的想象力!
毫无疑问,诗人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功底,
在第一小节里,诗人用多情的笔触试图为我们描绘这样的一幅场景:天空明净,大地宽阔。天空的白云飘飘荡荡任意东西,有“微风”有“微云”,吹乱了诗人的头发,吹乱了诗人的心绪。在那路途的远方,游子静静地眺望山河的那端,那遥远的故乡,这淡淡的思乡之情,也仿若那不定的白云,飘忽而过,只余一抹苦涩。
他对诗歌的能量有着惊人的自信:“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这看似信手拈来的美丽短句,其中蕴涵的神韵与智慧,信念与意识,是其生活体悟的结晶。支撑起寥寥数语的是一位大诗人浩阔而宏富的精神宇宙。借景传情,化用古典诗句是诗人的“拿手好戏”。君不见第二小节,月挂中天,银色的月光铺满了海面,“月是故乡明”,又好像听到诗仙太白的醉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蜜也似的银夜”,这是怎样的契合与缠绵不舍,人性化的语言,诗样的描述,造就的是更深的触动与殷切的思念。
到了第三、四节作者缓缓展开,作者满目所见尽是水上落花,水底游鱼,甚至还有那传信飞燕,诗人可曾听到燕子带来家乡的消息?原来飘忽不定、孤苦无依的还有我啊。“无可奈何花落去”这又该是怎样的失落感!残冬将尽,冷风、枯树、暮色、野火、残霞,“枯树”、“野火”对得很有特色,使“冷”与“热”即诗人的苦闷与焦灼相辅相成,互为烘托。把残霞比喻成野火而不是烈火,也更符合诗人游子的身份,并使人联想到春风,从而多少寄寓了诗人的一些希冀。整首诗意境氛围由淡而浓,情感节奏由轻而重,使内容主旨由浅入深。春夏秋冬,无论季节如何变化,都无法阻止对“她”的思念。冷的风和天边的残霞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在诗人最冷的心灵感受中,暗藏着对祖国深深的爱。
或许我可以尝试下对诗歌有更多的遐想和理解——是诗意的,还是片面的,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这些都还不得而知。只想说一些想说的话,似乎就觉得很快乐呢!
很早就接触到中国诗歌。并总能让我沉醉痴迷——当然往往诗人们都有饥寒交迫的黎明——这是属于那个时代人们共有的记忆,从温暖织物里面醒来的我无权重复吟诵他们的泪水。我只是想要去体味下诗人的心境,感受那过往的时间里的记忆。
这该是一首与众不同的诗歌。“她”真的是一个美好的充满无限诗意与意境的词呢!“她”是谁呢?让我居然如此眷恋!是“微云”吧?浮荡天际任意东西,这该是怎样的自由自在!是“微风”吗?总是恰到好处的吹动我的头发,吹皱一池春水,心绪似乎都不一样了呢!也许是“海洋”是“月光”这般蜜也似的的夜里,月光和海洋会痴痴的恋着想着,连水汽都带有蜜糖也似的味道!或许都是。从来没能想到,仅仅是一个字就能包含无限的意味与遐想,这该是多么多情而温柔的词汇,连想想都会觉得多情温暖的。有时也不知道内心是什么样的容器,一直觉得坚硬的内心,碰到这样的词汇也会变得柔软。刘半农先生当真是一位魔术师吧,觉得这世间太过冷漠干涸枯燥无味,所以要为这世间添一抹明媚缠绵的暖色。像是那滋长的记忆。家乡的法式梧桐下的斑驳的树影,还有那略嫌潮湿的小城气候,街头花园摇摆的秋千,那样骄傲热血肆意挥洒青春的少年们在追逐嬉戏……生命真的很美好,那样多情的夏天,梧桐树的树影,破碎的阳光斑点,似乎想到了那少年在时光里的倒影。
我会想起更多。像是那夜光里弥漫的未知,失去了最为鲜明的轮廓,枯树,暮色,孤独又寂寥。像是伊斯坦布尔那种忧伤起来的悲凉人间,如同昏暗房间墙壁上挂着的陈旧的有过战争的绘画作品。但是诗人并不沉郁在这样的氛围中。因为这样的夜幕下,有野火,有残霞,隐隐作痛,呼之欲出的是那样炽热的激情!——“教我如何不想她!”像极了某个绚丽晚霞的背景下,响彻的是《笑傲江湖》的沧桑旋律。或者是至尊宝走向远方那落寞的而有坚定的身影。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多么浓郁内敛的情感!
枯树、冷风、野火、暮色、残霞,正是这些意象将这种情感升华到极致,周围的、世俗的、未得的、背负的、对峙的、恐惧的、想念的、眷恋的、信仰的、喜爱的、期待的……就像那升到天空的礼花在夜色下绚烂的绽放。“教我如何不想她!”真是妙语。我不会押韵,也学会了淡忘,只是在书中看到这样的语句,那个神秘的“她”字还是会偶尔的突然想到,自己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心路历程呢?有过感性,有过激情,有过失意,亲吻过阳光,拥抱着大地,穿着黑色的风衣,踽踽在冰冷的马路,让夜风撕扯狂野的躁动。也会看到天亮的那一刻,早晨的太阳就那样的跃起,带给我怎样的希望。我享受着这近乎重生般的洗礼。张开双手,任阳光透过手掌,透过年华,透过我的灵魂。是呵!教我如何不想她!即使在异国他乡,孤独求学,每天太阳还会从那个方向生气,在那个方向落下,连阳光的温度似乎都一样呢!
就是这样一首充满灵性和想象力的诗歌,每每读起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此番看来《教我如何不想她》正是用这样饱满、真诚的文字缱绻低语。让我知道,游子思乡之苦,心灵迷惘的困扰,在无序的时代,依然会有如同刘半农先生的这样的诗歌给我勇气,在通往精神的巴别塔的路上,也融入尘土,混迹市井,感知五味杂陈,吐纳自如。原来那些看似平淡却日子本身质地的光阴,不招摇,不逐流,也不沉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