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她就用一把古典吉他写出第一首歌;20岁,自制人生第一张音乐专辑,跨越大半个中国进行巡演;她曾自学吉他、手鼓、尤克里里等乐器,几乎包办所有作品的词曲……谢春花,一名95后在读大学生,她用《算云烟》让人对“95后”歌者刮目相看,也让她更加坚定了对音乐的追求。
不会惊艳四方,但绝不平淡无奇
谢春花,其实不叫谢春花。白皙的面容带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与本名“知非”颇为合意。她与吉他作伴,似是一枚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但她本科就读于浙江工业大学,学的是较难的翻译专业。她对文字出奇敏感、写出的歌细腻饱满。春花17岁写的第一首歌,名为《I'm Leaving》,歌曲灵感源于压抑的高中生活,旨在表达逃离当时处境的急迫。大一暑假她继续尝试写歌,开始随心而发,自此走上了写歌的道路。
今年是她出道第二年,春花已发行个人专辑两张,音乐DEMO5首。2016年的专辑《算云烟》让她在网易云音乐火了一把,有故事的网友纷纷留言。有人说:“春花的声音就像冬日甜甜的回笼觉。”淡然适意、随性慵懒,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悲天悯人,就像裹着毛毯在冬天的阳台上晒太阳,有痛点,有回忆,但最终归于平静与舒坦。
今年五月,春花的第二张个人创作专辑《知非》即将发行,此后也将展开新一轮的全国巡演。不知这有趣的姑娘又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听她的歌,再看她的人,你或许会惊喜。因为你想象中的作者大体就是春花现在的样子:不会惊艳四方,但绝不平淡无奇。最重要的是,爱笑。
她对生活,是遇合随缘的。但触及音乐,又是严谨苛责的。《算云烟》专辑,录歌、编曲至清晨是常有的事,专辑共8首歌,词、曲全部由她一人创作,包括专辑包装设计、书法及插画
无关花开花谢,都可活得尽兴
春花曾用比例描述音乐对她的重要性,生活里的50%都是音乐,剩下的50%学习(翻译)与画画对半分。春花的音乐素材简单朴素,大都来源于“生命的细节”、四季的变换、回忆的突袭。
15年初春,谢春花遇上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雪。这是《荏苒冬春去》创作的环境背景。一场毫无意义的雪,却打开春花的记忆匣子。她在微博上写,“记忆中某个阴冷昏暗的傍晚,忽然下起了雪。路人行色匆匆,赶往家的方向……抬头看见不远处的少年,身着布满雪痕的大衣,向我翩翩走来。”她时常会想:一生那么长,我们一定要怀念彼此初见之时?她摆摆手,“相逢既然变得如此艰难,不如就随着时光走。”
所以她唱,“花落人无奈。”无奈之余,满怀欣喜去接受下一个春天,正如她满心欢喜接受下雪的初春。
她因为一场雪,想起一个人,写了一首歌;她也曾因为一棵树,思考生命奥秘,写了一首歌。歌曲《一棵会开花的树》写于2015年3月,她“收获”了意外空闲的下午,便独坐教室晒起了太阳。探头望向窗外,教学楼下的玉兰、樱花树一夜之间花满枝头。蓬勃的生命力使得她一刹那想起“死亡”。
来生若是做一棵树,是孤独的。但树的生命无穷无尽,花谢花落,化作春泥,以另一种形式在世间存在。这是春花对树的理解,她说:“比起死后的事,我更在意的是如何过好当下。”所以她就算顶着学业压力,也要写歌谱曲,毕竟活得尽兴多难得。
“毕竟一生很短,少有圆满。”
一首哭着写完的歌——《只道寻常》,写出了春花自家阳台的一年四季。歌曲一发就在网易上收获999+的评论。很多人不理解,20岁左右的孩子何来的情怀与回忆?好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95后群体。的确,我们多数人,没有经历过60、70后的坎坷艰辛,没有言情般的生活故事,也没有喝过多烈的酒。可谁又规定了“回忆”是中年人才能挂在嘴边的词?离家在外读大学,我们会因为一首歌想起“只有冬夏再无春秋”的故乡,我们开始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开始渴望携手相伴的双手,终于也开始思念懵懂无知的17岁。
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春花会担忧挂科,会忙着写论文。在创作《只道寻常》时,她的身体状况因压力过大变得越来越差:一周内去了三次急诊。人在生病时往往对家人异常思念。正如春花自己所说:“当情感与家人挂钩,一切坚强都苍白无力。”于是,她写夏夜的纸伞白帆,写冬日母亲最爱的兰,写春天屋檐下归来的燕、秋日橘色的暖阳。
最后她唱,“其实我并没有太多期盼,毕竟一生很短,少有圆满”,引发大众共鸣。因为我们都一样,在慢慢接受遗憾,在寻觅转瞬即逝的小确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