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读书人或者为了生计,或者受功名所累,不得不离乡背井,四处漂泊,成为异乡之客。加上古代的交通不是很方便,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古代也没有现代的通讯技术,于是很多人一旦离家,回家就成了一个奢望,成了挥之不去的惆怅。
长年累月,漂泊在外,经受各种风霜雨雪,尝遍各种人生心酸,故乡成了很多游子的梦。梦里,他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家中,与家人团圆。可是,梦醒以后,他们还是客居他乡,凄凉孤独。因此,思乡就成了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回家就成了游子们心中最强烈的愿望。
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这首唐诗就是一首关于“回家”的诗作。诗作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贺知章。他中年时离家打拼,一直到86岁才回到家乡。可是回到家乡后,物是人非,一种沉痛的乡愁油然而生。这首诗就是《回乡偶书》其一。下面,让我们走进它:
回乡偶书 贺知章(唐)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方来?
贺知章,初唐诗人,字季真,晚年号“四明狂客”,著名诗人,书法家。贺知章主要活动在初唐和盛唐前期,名声很大。据史料记载,他公元744年,因为生病,贺知章请求回乡,太子亲率百官相送。此时的贺知章已经86岁了,距离他中年离家已经50多年了。
这首诗就是作者回到家乡后所作。在诗句中,作者用极其直白而简练的语言诉说了回家后的所见所感。年老归家,物是人非,心中凄凉又无奈,一种沉痛的乡愁在作者心中油然而生。即使今天读来,都会让人倍感悲伤。
诗作的一开篇“少小离家老大回”就点明了这是回乡之作,而且不是一般的回乡,是时隔几十年后自己已经年老时的回乡。当初离家时,他只是个少年,可是现在回来,他已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这就此次回乡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义。此处的“少小”可能与真实情况不符合,只是为了诗意的表诉,极言离家之久。
作者漂泊他乡这么久,现在终于回到了家乡,自然倍感亲切,于是诗人说“乡音无改鬓毛衰”,回到家乡后,听到的都是乡音,看到的都是乡人,诗人自然而然就讲起了家乡话。除外这么多年,诗人很庆幸自己还没有忘记乡音。想到自己已经满头白发,真是令人伤怀!
因为乡音没改,诗人很是欣喜,可是岁月无情催人老,诗人的心情又不免陷入哀伤。于是,诗的后两句根据这一感情变化,选择了一个很具体的事件来将人生衰老的无奈之感深化。“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方来?”乡人中老一些的人可能还些许认识几个,可是,那些年少的孩子们就一点也不认识作者了,还以为作者是个外地来的客人了,笑嘻嘻地问作者,你从哪里来呀?
诗人离家很久,直到80多岁才回到家中。尽管此时的他应该是衣锦还乡,可是他并没有将那些庸俗的名利观念带进诗作中,而是以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写自己漂泊多年回到家乡后的真情实感。这也是诗人不慕名利,豪迈旷达的表现。
最后,诗人选取了一老一少一问一答的场景,用诙谐而富有情趣的口气将年老回乡的伤悲冲淡了。尽管诗中的乡愁是无比沉痛的,但是由于作者平淡而朴实地表述,似乎乡愁也没有那么沉重了。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