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聘网分享:谈薪资前,要明白这些,别再说依公司规定了!薪水是可以谈的
首先是假设前提。我知道大部分的应征者都会很客气地说:“我愿意尊重贵公司的制度。”很遗憾地,在大部分的时候,这是一个错误的回答。你至少应该在后面加上“…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不会低于我现在的薪水。”或是“…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不会低于月薪/年薪多少钱。”
面谈的过程中对方问我期望待遇是多少,我回答“至少不要比现在的工作低”,结果对方也就真的给了我和原本的工作一模一样的薪水、另外一次我遇到对方问我期望待遇是多少的时候,我说我愿意尊重贵公司的制度,但是也希望不会低于年薪120万(再说一次:在本部落格中会出现的薪资数字一向都是随便捏造的,用意是希望故事更生动,底下亦同),结果对方就东算西算给了我月薪8万5千元,乘以14个月的保障月数正好119万…你发现了吗?对于公司的用人单位主管或是人力资源部门来说,人事成本一直是一个重要的绩效指标,没有人不希望用最低的价格*到最好的商品,在劳动市场上,当然也是相同的运作模式。如果你完全放任公司决定你的薪水,只要你可以接受,这不见得不好,因为你可能会因此在某些关键时刻胜出,我们后面会谈到。但在大多数的时候,你把决定薪水的权力完全交给对方,你就会有可能对降低公司人事成本**重要贡献。这是你应该先了解的前提。
人资想的是…如何降低用人成本:薪资成本vs.招募成本
了解HR或用人单位主管的压力。我之所以会说不管公司的制度如何,薪资总还是有可以谈判的空间,是因为对大部分的用人单位主管来说,职缺这件事情通常不会全无弹性可言。
当然,我相信一定有公司是一开始说清楚要招募资深专员一职,就绝对不会给到主任的头衔,我以前待过一家外商公司,每一个招募职缺都必须是先经由总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核准后才可以开启,所以一旦决定要招募资深专员,没有人可以在最后**一个主任的聘雇合约。但是就算是如此,对大多数的公司来说,主任的月薪可能是每个月45000元到55000元之间,你怎么知道公司会给45000元还是55000元?我的个人经验是,没有人想要让还没有来上班的员工不开心,所以,如果A员工的前一份工作月薪是45000元,而B员工的前一份工作月薪是50000元,就算二个人都是主任,B员工还是有很大的可能会拿到比A员工更高的薪水。换言之,如果你来自知名外商、如果你在面谈的过程中表现真的太好、如果你对薪资本身有一些想法或期待…,说真的,你是有机会可以拿到比较高的薪资的。而这也就是我说的,就算职位已经固定,薪资还是有可以谈判的空间,剩下的,就看每一个人的谈判手腕。
而且说真的,对一个负责招募的HR来说,公司有一个职缺,可能必须要谈最少三到五个人选、其中一到二个比较合适的应征者可能必须安排到第二次面试,这样下来最多就要七次面试的安排,你可以想像得到,安排了七次面试,经历过二阶的用人单位主管外加一位HR,最后应征者为了新台币3000元的差距而不来报到,这对HR来说是很不愉快的事情。因为这就意味着一切归零重来:重新把职缺打开、筛选履历表、安排面试、核定薪资…
如果你了解HR,就会知道这真的是一件压力很大的事情。也所以,对公司的HR或用人单位主管来说,如果可以的话,与其损失一个符合条件的应征者,还不如提高录取薪资来确保应征者会前来任职;当然,你必须同时考虑自己的状况,才能知道自己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情来为自己争取薪资福利,我在下一段会谈到这个部分。医聘网
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
评估你自己的状况。我说过了,人事成本对每一家公司来说都会是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你有时候会遇到某一种用人单位主管,他对于该录取谁是没有很明显的好恶的,换句话说,你在角逐一个职位,而且你只是符合资格的应征者中的其中一位,也许你和另外一位应征者条件不分轩轾、也许你们各有优缺点,总之,现在的状况是,用人单位主管或是人力资源部门认为录取你们当中的哪一个人都不错,这时,你的期望待遇是每个月3万5千元,而另外一位应征者认为只要高于3万元就好,其他的由公司决定。所以HR就向单位主管建议,支付月薪3万2千月雇用另外一位应征者,每个月省3000元,而且被录取的员工说不定还会比较高兴(因为这个数字还比他所期望的高出2000元)。
当然你会跟我争论,因为你认为你们之间对于薪资的期待差距5000元,正意味着你们的资历和经验有所不同;问题是这未必是客观的事实,就算是,有时候用人单位其实并不真的在乎这个差距,尤其是当竞逐某一个职位的所有应征者都明显超出所需要的标准的时候,比方说我只是找一个行政文书的部门助理,筛选到最后的二位应征者都符合这个条件,那时,就可能由期望待遇较低的应征者被录取。所以,认清这究竟是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再来决定你的态度。
再来,你有多需要换工作会和你可以谈到多少薪资有绝对的关系。我遇过一个个案,那一位应征者来我们公司应征一个中阶主管的职务,他一直强调自己的能力和经验值更高的薪资,但是他知道我也知道,他所任职的公司即将结束在台湾的营运,而且也已经做了至少二波的大规模裁员动作,其实不用猜也知道,这位应征者相对于我们公司,他是几乎没有谈判筹码的,因为我大可以好整以暇地和他谈薪水,而时间并不站在他那一边。
想清楚自己的底线,以上的状况都了解了以后,你就要开始为自己争取薪资福利。
谈判前先想清楚,你究竟要如何开价吧!
而我认为第一个要作的是,先想想看,自己可以接受的底线到底是什么,这个数字当然会有可能改变,比方说你现在的年薪是80万元,去谈一个工作以前希望自己可以得到100万年薪,但是因为用人单位主管看起来非常好相处、工作内容非常吸引人也有挑战性、公司的环境很不错…所以你决定只要不低于现在的工作,你就接受对方的聘雇条件。
但是无论如何,除非对方一开口就给了你一个超过你的期望的薪资待遇,要不然花一点点时间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对于后来在作决定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帮助。我的意思是,薪酬谈判可能的进行会比较像是:你心中
我自己的经验是,有很多主管或HR都会在甄选面谈的过程中询问关于期望待遇的问题,而且大部分教人家如何面试的杂志或文章都会提到这一点,但是我还是经常会遇到一听到这个问题就支支吾吾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的应征者。如果你从来没有针对应该开价多少钱以及底线是多少钱作过事前的思考,你就无法作出一个在数字和态度上都适切的回应,这在谈判过程中是很吃亏的事情。
我有过一次经验,那时我打算离开一家公司,不过因为和总经理的交情真的很好,于是同意替他们找到继任者才离开,我那时也不过是一个只带2位部属的人力资源经理,后来我面试到一位留学美国的硕士、在知名企管顾问公司担任过顾问、参与过一些知名企业的职位评价专案、但HR工作年资也不过六七年左右的应征者,他直接开价180万年薪,每年公司所发给市值上百万的分红配股另计。我面试完只能摇摇头,真有这种行情,我还会想要离职…才怪!他要不是看上我们公司高过300元的股价,认为可以来敲竹杠,就是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有几两重。
所以,不要开出一个“等待别人来杀价”的价码,因为公司的HR不见得有意愿要陪你玩这个游戏下去。很有可能你期望的待遇是160万,而对方愿意出价120万,你明明也觉得这个数字符合你的底线,但是你偏偏要再喊一个145万出来,结果用人单位和HR讨论以后,决定去找另外一个条件稍差但是只要130万的应征者。我说过的,有时候你会遇到一个*方市场,所以其实轮不到你摆姿态,但是你还是想要试试看,结果就平白地把一个工作机会给丢掉。
不要陷入讨价还价。我自己的做法往往是先把“期望薪资”丢到谈判桌上,然后静候对方出牌,比方说我的期望待遇是160万,对方第一次的开价只有年薪120万,我不会想要在中间来来回回针对数字协商,所以我会礼貌性地徵询对方有没有谈判的空间、直接开口说:“我当然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不过我了解你们会有你们的难处,所以考量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可期、工作也很有挑战性,我会考虑把期望待遇降低为145万,更希望你们可以感受到我是真的很愿意为贵公司效力的决心和诚意…”然后结束讨论,交给对方去决定。
我告诉他我们的决定,他沉吟了许久,跟我说:“其实说真的,你也知道我年纪不轻了,在现在的公司也很受到重用,换工作总是一件麻烦的事情,我还要跟我太太商量一下才能决定耶。”我自然就回答他:“所以你要考虑一下,才会决定要不要加入我们公司,这当然没有问题啊…”“啊,也不是这样啦,只是喔,你会不会觉得我现在换工作是有一点点冒险的事情?”于是我们在电话中交涉了大约半个钟头,但他就是没有表达他到底要不要来任职。
后来我老板听完我描述的对话以后有一点哭笑不得,问我说:“你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是在要更高的薪资吗?”说真的,我那时和应征者谈薪水的经验不是很丰富,还真的是不知道他的意图。后来工作久了以后,遇过各式各样谈判薪水的方法:觉得家住得远的、换工作有风险的、原来有配车而这里没有的、以前的公司年休假比较多、以前的公司股票的股价比较高…不过我觉得这一切还不如在一开始的时候想清楚,然后一次把所有的期望(希望薪水多少、休假多少天、股票多少张…)讲清楚。态度坚定语气婉转的必要的,更重要的不要拐弯抹角,暧昧不清的态度对谈判没有帮助。
总之我还是那一句话:我不是在教你狮子大开口。我认识一个朋友,总是抱着“凡事都是可以谈判的”的心态在面对别人,也因此他在面对很多其他的同事或是商业伙伴的时候,一向都很强势,他总觉得没有人会作赔本的生意,所以人家不管再怎么退让还是不至于全无利益。可是这其实对他自己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因为至少我知道的,他们公司的HR就因此非常不喜欢他,觉得他是一个难搞的家伙,我自己在观察,在职场上,没有人可以占尽便宜,你在某一件事情上赚到了,经常会在另外一件事情上赔回去,所以再说一次,是不是要在还没有加入一家公司以前,就先跟公司的某些单位把关系搞得很僵,大家应该要深思。
以上的一些分享,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和观点,也许不尽然正确或完备、甚至有一些地方可能失之偏颇,不过还是衷心地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医聘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