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历代朝代出现过许多段盛世光景,它们流传至今,为今人不断地称道。“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这些史实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而盛世之所以称之为盛世,是因为它是某段历史时期尤为繁荣兴盛的阶段。然而,它们往往都是一时之盛,难以在几代皇帝的共同统治下发展长久,这不由得让人心生惋惜。
盛世衰落的原因有很多,在一人当道的帝制朝代,统治者便是最大的因素。皇帝便是天,这是古代社会的普遍认知。皇帝是朝廷的重要决策者,一切的法律,律令,任命,皆听从于他。天子没落,盛世即衰,这似乎成为了历代发展的一个共性。
唐玄宗的统治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原本在我的心目中,唐玄宗是一个德才兼备,心胸宽广的好皇帝,他的丰功伟绩我也早已听闻无数,却对他在晚年时放任宦官杨国忠为所欲为,狂热地迷恋杨贵妃这些愚昧之事很少听闻。
日本作家十原登在《唐朝那些事儿》一书中,用通俗细致的语言再现了当时的一切,书中对晚年的唐玄宗进行了不少的细节描节,每一句都让我觉得触目惊心,也许是因为这些句子所呈现的,与我心目中的好皇帝形象相差甚远。
书中有这么几句:
“脸色苍白,两眼塌陷,但双眼仍饱含着深邃的光芒,举止穿戴也严谨不乱。”
“她还是从颤抖,微热的气味中准确地感到了皇帝气力的衰落,还有决断能力退化了的独裁者的腐臭。”
“房间里弥漫着烧过水银之后那发甜的刺鼻的金属臭味。”
这些描写句句刺痛了我的内心,晚年的唐玄宗已经不再是我印象中的那个斗志昂扬决心改革的皇帝了,沉迷于长生不老的他正在向死亡一步一步地靠近着,散漫和享乐也在慢慢地腐蚀着他的身体,还有他那颗热心朝政的心。
杨贵妃的出现更是加剧了他的这种心态。“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只要美人撒一下娇或是装一下死,皇帝便会立马改变主意,即使他面对的,是一个关乎国家危亡的选择。
在安史之乱时期,玄宗本打算御驾亲征,让太子监国,这是一个平定战乱的绝好时机,只要皇帝出面,国内军队便可团结一致。可是,杨贵妃生怕太子政权会威胁到杨门一氏,便以死央求皇帝。“微热的语气胜过一切”,就这样,本有很大胜算可以平定安史之乱的机会,因为杨贵妃的劝阻而付诸了流水。最后虽然取胜,但是死伤惨重。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玄宗对杨贵妃的感情,已经深到“亡国也不惜”的程度,很显然,这是一个王朝末日的征兆。
形象轰然倒塌,一代明君唐玄宗就这样日益堕落。我们能说唐玄宗变成了一个应该遭后人唾弃的昏君了吗?能,但也不能。
一个人在气血方刚之时复兴王朝,带着建国者的豪迈精神致力于国家治理长达40年,设想一下,假如权力掌握在你手上,你可以用你大半辈子的时间,利用你的权力主宰你想主宰的一切,这听起来很威风,然而半辈子的精力和活力都耗在这里头了。到最后,终将身心俱疲。
唐玄宗叱咤风云40年,身累,心也累。疲惫和厌倦感忽然间向他席卷而来,日积月累,观念和思想便会改变,甚至扭曲。他沉迷美色和炼药,任由宰相执掌大权不闻不问,是因为他已经没有精力当这个皇帝了。殚精竭虑了这么久,他想停下来,好好地快活一把了。
皇帝虽奉为天子,但皇帝是人,不是神。
听过一个故事,唐太宗曾经嘲笑秦始皇迷恋方术和寻求丹药,贞观之治后期自己也不由自主地陷了进去,五十六岁便早逝了。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带有一定的讽刺意味。讽刺之中也揭露了人性之中隐藏的一些弱点。欲望,贪婪,厌倦……各种各样的负能量潜藏在我们身上,一个不留神他们就会跑出来紊乱你的心智,夺走你的理智,让你做出自己从未想做的事情。这就是我们会说“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原因之一吧。
古人的身上也会有今人的影子。如何学会把控好负面情绪?如何在负能量爆发的时候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要怎么做,才能不让那些讨人厌的情绪控制你的心智?这些问题是现代人有必要花时间去研究的。
其实我们今人算是幸运了的,因为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来调节自己,在心情处于低谷时,我们可以博览群书,可以健身跳舞,可以大吃大喝……然而,现代人也有许多古代人没有经历过的磨难,这也毋庸置疑。对于情绪的调节,只有靠我们不断地经历和思考,才能寻找出属于自己的那份答案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