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的最后,马浩汉和江河分别时有段台词是“每一次告别,最好用力一点。多说一句,可能是最后一句。多看一眼,可能是最后一眼”。
当时看到这段时还没有很大的触动,因为还很年轻,才刚刚高中毕业,虽然和那班好友各奔东西,分布在这天南海北间,算是初尝了离别的苦涩,但离别时却分明很用力的挥手再见,笑着说以后不要互相忘记啊。
那时的我们对友谊充满信心,都相信自己没有那么健忘,也都相信感情不会因为分离而变得淡薄。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大概正是如此吧。
所以假如非要强迫当时的我要读懂这句话的含义,恐怕也只能是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一般惺惺作态。
佛典有云:“色即是空”,但是倘若那大德高僧不曾真的去红尘俗世走上一遭就遑论色即是空,有怎能算真的是悟空呢?
不曾拿起怎能放下,不曾看过又怎能真正看破?所以,佛安排三藏法师行十万八千里,受九九八十一难,才肯将大乘佛经传授与他,正是要他踏遍红尘,感受世间七情六欲的苦乐,然后真正断除六根,皈依佛门。
所以那时的我,是不懂离别,也不懂相思的。但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如今临近毕业的我,也算是历经了许多,对这离别和相思,隐隐约约的懂了一些。
异地与时间会将感情变淡,无论友情、爱情这件事,这几年我是深有体会的。
高中的同桌A君,和女友是同班,在高三相恋。在我眼里,他们是般配的,也是真正相爱的,我曾以为他们是可以天长地久的,而他们自己应该也曾这么想过。
但高考过后因为分数差异,他们没能上同一所高校,也没能留在同一所城市。毕业后同桌去了武汉,而他的女友留在了合肥。而隔阂便就在这几百公里的距离中产生了。
还记得上大学后同桌第一次来合肥见女友,聚餐时闹得很不愉快。他的女友甚至不愿意来,后来来了之后也总是不在状态。
饭桌上,同桌脸色阴沉,我们旁观者也很是生气,但毕竟因为旁观,不敢点破。出来之后,他女友便拎着包要走,同桌把她拉到一边,两人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然后他女友便自顾自的走了,被见状不好的她闺蜜拉住,而他则走到我们身边蹲下身子,流起泪来。
我第一次见他这样伤心,也第一次见到男儿流泪,他当时应该是真的爱的很深吧。我们在一旁劝了不一会,他女友便坚持要走,没走多远,同桌就直起身子迈开大步跑到女友身边,将她一把抱住。俩人说着悄悄话,重归于好。
但他们最后终究还是分手了,期间分分合合数次,最终彻底结束,两人都开始了新的恋情,都有了新人的陪伴。
异地的爱情,即使再坚贞,也还是无法长久。曾经激情和悸动,被距离冲淡,然后随着时间流逝悄无声息的烟消云散。
爱情都会如此,更何况友情呢?曾经把酒言欢畅谈人生、理想、抱负的朋友,如今还剩下几个?那些不常联系的,已经连名字都在脑海里淡忘,只剩下几个特别要好的,然而也是不常联系。
有的人,在说完再见后就已经无法再见,从此消失在你的世界,仿佛从未来过。而有的人,甚至连再见还没来得及说出口,便一点点的被淡忘,最后连再见也不想说了。
所以开始懂相思,懂离别,开始用力的告别,开始不奢望会再见。开始觉得异地的感情是如此脆弱,不好好维系,便会像风干了的树叶,风一吹便化作粉末无影踪。
然而终究发生了一件事,让我觉得原来感情也不见得那么脆弱,而告别后还能再见是多么的美好。
15年时,因为很难过,开始在某社交平台里写些文字,留下只言片语,倾诉自己无处安放的苦闷。没想到,居然因此而认识了一个或许是同病相怜的人,想谈甚欢。但最后,她离开了,再没有回复过我,而告别也是照例没有说的。
半年后,我也离开了。临走时发了状态,对那平台说了再见,之后再没登过。今天凌晨,或许还是因为相同的原因,我又下载了那APP,没曾想竟看到了她的留言。
她在我的一篇当时满篇都是负能量的短文下安慰了我,并说了希望再见。文字不长,但看了很温暖。点进去看她的状态,陆陆续续更新到今年六月份,好像说要考研,过得也很苦闷,并在最后时还提到了我,说希望能等到我回来。
我知道,她应该也是走了,因为状态长久的没更新 。但我还是很开心,因为曾以为不会传达得到的告别,最终还是传达到了。虽然不是当面,但是那份温暖,我的的确确的收到了。
因此有了此文,纪念逝去的友情,也纪念不被辜负的时光。当然,还是有小缺憾。虽说相见不如怀念,但我却开始觉得既然怀念,那就应该去见,要去见。
人生何处不相逢。所谓的再见,应该郑重的说出口,并视为约定,而后会也因此而终将有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