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来谈谈人生最煎熬的时刻,那么,第一是查了攻略,带着路线图,排着队,在旅游行程中挤出空隙,去陌生城市角落寻找一份仰慕太久的食物,却发现根本不合口味,也硬塞进食管;第二是明明已经按着菜谱,把分量精确到克,按部就班一点一点按步骤做到最后,却发现结果差强人意,望着锅里那份和图片完全不是一回事的东西,只好说一声“只是意外”;第三就是深夜从收藏夹里翻出《舌尖上的中国》品味,饿得快扛不住时发现,冰箱里连速冻水饺都没有留下一袋。
“爱吃的人”这个种群的存在,追溯起来一定是历史悠久又顽强的,高端大气上档次点的叫饕客,低调奢华有内涵点的叫吃货,都是一群身体力行的践行着民以食为天的宗旨的人。如果你见过,当两个吃货对于一起去吃点xxx达成共识时眼神里现出的绿光,大抵就会懂得一份美好事物于我们的意义。
当晚上在为豆花该吃甜的还是咸的,糖醋排骨是用醋还是番茄酱做,千千万万网友看客舌战不止时,作为吃货,自该拿出一份包容的心来。用味觉制造的世界是特别纯粹的,对食物只有喜欢或是不喜欢,没有本身的好与坏。
用熬了整夜的浓汤勾个芡,看它渐渐渗透鲜嫩的海贝,柔柔和和地铺在盘里,或是七只禽八块肉地炮制一份酱料,这固然是好的,是优待了味觉的。但是对于吃货来说,美食在人间:在清早卖台湾饭团的手推车里,挖一勺糯米饭在里面包入油条肉松胡萝卜丝儿,带着烫手的温度握在手中;到11点就买不到的小笼包轻轻一咬,汤汁儿就流得满嘴都是,锅贴和生煎店的老婆婆耳朵有点背,要肉馅还是素馅总要大喊几声,筑起一个塞进嘴巴被烫的嗷嗷叫也不松口;吃煲仔饭一定要叮嘱多烧会儿直到锅底有金黄金黄的锅巴出现,口味首推的自然是既没有鱼也没有肉地鱼香肉丝味。秋天这样的季节,螃蟹是最肥美的,来一份毛蟹炒年糕居然是上品了。豆捞店里乐此不疲地比较着谁家的牛肉羊肉更新鲜。就算日子过得再糊涂,吃货们的世界总有一张名叫“这个时候该吃点什么”的菜单。
自然,吃点时令的,才是上策。春天找个小馆子吃点山珍蕨类,夏天夜晚汲一双拖鞋把自己埋进小龙虾的铺子,秋天给自己和家人熬一锅奶白的鱼汤,冬天自然是要围在一起吃个火锅的。这是和随着节令增减衣服一样再自然不过的事。
只是对于真正资深的吃货来说,当问起最喜欢的美食时,回答居然是“家里的食物”。的确,像我这样整个厨房会用的也只有电压力锅的人,乐趣之一便是缠着无所不能的李大胖炮制美食。抽油烟机一打,炉子一开,火苗呼呼的,魔法就开始了。即便是最简单的食物,吃的也最舒心。
就让我也成为你生命里这样的存在吧,像小馄饨里那一把小虾皮,和面时打进去的那一颗鸡蛋,寿司米浸泡的那一份寿司醋,像牛排上挤的那一点柠檬汁,都是点睛之笔,他们都在为”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而用心注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