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子:“妈妈,以前的每个周五晚上都是玩ipad时间,现在已经好久没玩了,我也需要劳逸结合的啊!”
我:“儿子啊,妈妈没有不允许你玩啊,只不过你不提就忘了。”
儿子:“就是嘛,就应该经常劳逸结合的!”
我于是拿出ipad 给儿子玩了一个晚上。打开ipad 的页面,我吓了一跳,整个第一页全是儿子下载的密密麻麻的游戏。有猫和老鼠,悟空学汉字,宝宝巴士,我的世界等等。
我坐在儿子旁边静静地阅读,看着他玩得酣畅淋漓的劲儿。儿子仿佛感觉到我在看他,于是他让我也玩一局。结果除了宝宝巴士里的做菜游戏(因为不要求速度,随便玩就可以),其他的游戏,我全都玩不过儿子。
以前我特别反感孩子爸爸给他玩游戏。孩子爸爸说,“小孩子偶尔也需要休息下,也让他玩玩游戏,对手指的灵敏度和大脑的开发都有点帮助。”我当时将信将疑,不过还是随着他们,偶尔让儿子玩游戏。
现在才发现适当地让儿子玩游戏,对他也没什么坏处。儿子的动手能力,手指灵敏度,智商都比我高。
只是孩子还太小,玩起来的时候会比较没有节制。这个时候就需要大人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比如玩半个小时的手机或者ipad就可以让孩子休息下,保护眼睛。允许他玩游戏之前,制定好这次玩游戏的时间以及规则。规则就是在做完作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玩下游戏放松下。要提前严格规定孩子玩游戏的时间,避免孩子因为沉迷其中不可自拔。
游戏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孩子的把握度。很多沉迷在游戏中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父母对他应有的关怀和爱。于是他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了精神的寄托。要想不让孩子沉迷在游戏中,我们大人需要时刻地关心孩子,了解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多陪陪孩子,多带孩子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的世界充实了,自然不会特意去寻找其他的精神寄托。
曾经,孩子爸爸常常对我说,“你的育儿方法很好。你也特别用心。我都看在眼里。这几年孩子的进步也很大。他的知识面之广,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等等都是你的功劳。”
我笑了笑对他说,“是不是后面还有但是啊?哈哈……”
每当这个时候,孩子爸爸就会大笑起来,“哈哈,你怎么这么了解我啊。真不愧是夫妻啊。”
我用拳头轻轻地捶过去,“说吧,这么夸我。后面需要怎么损我。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哈。”
孩子爸爸握住我的拳头,“你呀,什么都好。不过呢,有时候有点死板吧。比如你要孩子按照你的要求来做。每天听故事,阅读,做作业。你看了很多育儿书,很多育儿观都是正确的。不过我们也可以偶尔的让孩子接触下游戏。我们也可以偶尔地让他撒撒娇。这个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
听完孩子爸爸的话,我沉思了好久。我发现自己很多时候确实是非要孩子按照我的想法来做。大部分时候我的育儿观都挺不错的。不过有些时候,还真有点古板。就像孩子爸爸形容有时候的我就如古代只会之乎者也的那种古板迂腐的老夫子。
于是,我稍稍改变了下自己。努力做一个育儿观超正的妈妈,但也不迂腐。最后,我也接受了儿子爱玩游戏的事实。
于是就有了文中开头让儿子玩游戏的画面。
后来我也发现了一个事实。当我认真地对待儿子的内心需求并给予尊重时,他反倒不会因此而沉迷游戏导致成绩下降。相反,我每次说时间到,可以停了。他能做到马上就停下来。晚上玩好游戏,和他爸爸下完一盘国际象棋后,他居然自动地去做数学老师给他布置的额外奥数作业(这个是整个二年级的,二年级这一年内做完都没事)。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只有不会教的妈妈。没有不会学的孩子。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用大人的眼光去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只有我们好好看待孩子的调皮,爱玩,孩子才能茁壮健康地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