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现象、现代文学类投稿采花集签约作者作品合集
《红拂夜奔》:王小波构建的“异次元杀阵”

《红拂夜奔》:王小波构建的“异次元杀阵”

作者: 乐之读 | 来源:发表于2017-09-17 21:17 被阅读2010次

读《红拂夜奔》,像是大冬天里洗热水澡,洗的正舒服时,突然断了供暖,冷水满头满脸地浇下来,透心凉。

《红拂夜奔》 王小波

王小波的脑洞依旧天马行空,时而让人捧腹,时而让人拍案叫绝。可这笑却是揪着心的,每每一笑完,立马悲从中来。好比是德云社的舞台上,郭大爷抖了个包袱,台下“吁——”声一片,嗨翻了全场,紧接着,却是“嘤嘤嘤”的哭声此起彼伏。

一脸阳光灿烂地讲述一个令人绝望的笑话——王小波啊,这类戳心的事,您还真没少干。

《红拂夜奔》戳起心来,不留手。《黄金时代》里,压抑的是时代,被禁锢的是陈清扬,王二始终是自由不羁的。他不仅自己自由,还在清平山上,用拍屁股的方式,把陈清扬的精神也从牢笼里释放了出来。

《万寿寺》里,王二靠着想象力创造了故事的无限可能,以此来对抗真实世界的庸俗。直到想象力被穷尽时,故事才在庸俗的着陆里无奈落幕。但至少,在大半本书的篇幅里,主角们一直都在天上飞啊飞的,够本了。

但《红拂夜奔》不同。风尘三侠们,一直在逃跑。逃啊逃,逃了大半生,却发现所有逃离的努力都是徒劳。

掩卷之时,我首先想到的,是老电影《异次元杀阵》(Cube)三部曲。

图片来自于网络

第一部里,逃出一个立方体,会进入另一个几乎完全相同的立方体,幸存者们又是扔靴子,又是算质数,拼尽全力找出路,最后发现,折腾的结果是回到了最初的那个房间。

第一部还算仁慈,让傻子最终走出了魔方。虽然那片白光散发着邪恶的气息,但至少留了个逃出生天的念想。到了第二部,残忍的就更彻底了。女主虽然最终逃出了魔方,但仍逃不过被杀的命运。

逃或不逃,结局是相同的——就像李靖和红拂一样,虽然逃出了洛阳,逃到了长安,但面对的还是恼人的生活,了无生趣。

若仅限于此,倒也不算什么。可怕之处在于,长安,竟然是另一个洛阳。

这就好比,踌躇满志地逃离了一个立方体,正想松一口气迎接阳光时,发现自己身处的,是另一个相同的立方体。

《异次元杀阵》的恐怖,不是立方体里致命的机关,而是循环往复、没有出路的绝望。


风尘三侠这三位主角:李卫公、红拂、虬髯公,分别代表了三类想要逃离的人。

李卫公和王二是同一类人,聪明,智商高,有创造力。后世的人说:“李卫公之巧,天下无双”,他发明过各种器具,比如能开平方的机器,和能救火的唧筒。除了发明家的身份外,李卫公还是个科学家,即使是费尔马定理这等旷世难题,在和酒坊的李二姐一番云雨后,也能被证明出来。

然而,李卫公最希望被人肯定的聪明才智,一直无法被人认可。他所有发明的机器,都无人问津,只能卖给太宗皇帝。到了太宗手里,开平方的科学工具,成了杀人的“卫公神机车”,开平方开出来的无理数,把人砸得脑浆迸裂;能救火的唧筒,成了“卫公神机筒”,不能喷水,只能喷粪;不能浇水,只能浇人。至于费尔马定理的证明结果,自知不会有人在意,就被写进了春宫图的小说里。

读起来都是笑料,满纸荒唐言;细想来都是无奈,一把辛酸泪。

在李卫公的篇幅里,王小波致敬卡尔维诺的《树上的男爵》,让卫公在洛阳城踩着高跷到处横行。高跷拉开了卫公和地面的距离,隐喻着卫公想逃离的冲动,可惜冲动只是冲动,远不及柯希莫那样一辈子待在树上的决心。高跷上的卫公,不得不时常从天而降,李卫公对自由的追求,也只得时常向现实妥协。


红拂和王二也是同一类人,直性子,不做作,真性情。她不计形象,不顾名利,所追求的,只是“有趣”。她选择和李卫公在一起,是因为有趣;选择和李卫公一起从洛阳私奔,也是因为有趣;选择为李卫公殉节,则是因为发现了长安和洛阳一般无趣,且别无选择。

这是一个“敢于在大庭广众之下飞跑的贵妇”红拂;是一个因为性生活不够有趣而态度始终不积极的红拂;是一个认为躲在菜园子里是一生最幸福时刻的红拂。

“死柳树的黑色剪影,篱笆上蓝色的喇叭花,洼地里的积水,表面上蒙满了飞虫,偶尔飞进房里来的大如车轮的白蝴蝶”——这些才是红拂所追求的有趣。可惜长安城里什么都没有,见不到一块石头、一棵活着的草、一股流动的水。

红拂想要像逃离洛阳那样逃离长安。不同之处在于,逃离洛阳时,是翻墙逃掉的;到了长安,无墙可翻,只好死去了。


虬髯公,是个明面上的悲剧人物,很爱红拂,但是红拂不爱他。失恋了之后去扶桑当了国王,阅女无数,但内心挚爱的巨大空洞,始终无法填补。

虬髯公这类人,和时代最契合。他练武勤恳,乐在其中,武艺高超;他循规蹈矩,从不给领导添麻烦,态度端正。他对现实习以为常,对自由意志不置可否。这样的人物,自然是不有趣的,可他偏偏爱上的是追求有趣的红拂。

他爱红拂,但不敢表达,只会每天默默注视着红拂的身影,远远地嗅着红拂身上的气息,把红拂散落在地上的头发缠在腰间,幻想着红拂长发之下赤裸的身体……意淫式的暗恋,这是性压抑者的典型特征。

王小波常用“性”来隐喻自由。时代的自由程度,往往体现在性的自由度上。专制的时代,往往会抑制性的自由,就像《1984》里所写的那样:

“性生活的剥夺能够造成歇斯底里,而这是一件很好的事,因为可以把它转化为战争狂热和领袖崇拜。”

在《黄金时代》里,陈清扬的压抑,是被王二的性爱解放的。虬髯公就没有了这等幸运,红拂没有解放他的兴趣。于是,做了扶桑国王的虬髯公,完成了从性压抑到性变态的升级。

在描述虬髯公变态的桥段里,王小波借鉴的是卡夫卡《变形记》的写法。虬髯公变成比目鱼爬来爬去,只会本能地把精子屙出来,诞生无数小鱼;晚年的虬髯公变得更扁,到处飘来飘去地扒灰,只要从女人的身上飘过去,这女人就会受孕……

虬髯公的升级,是从撞见红拂和李卫公做爱开始的。他目睹了女神在和其他男人做爱时的草率,心中的图腾崩塌,从此失去了爱的能力。

但虬髯公的变态,原因并不在红拂,而在他自己。目睹红拂和李卫公行苟且之事的他,“本来可以跳出去杀死李靖,XX红拂;但是他没有这种勇气。他敢干的只是跑到扶桑来,XX他合法的大老婆小老婆。”

王小波对虬髯公的讽刺,性压抑也好,性变态也好,归根到底,讽刺的是“没胆的懦夫”。但王小波讽刺的绝不仅仅是对性的态度,而是对自由的态度。

对自由与否麻木的人,通常是性压抑;没有追求自由的勇气的人,通常也没有追求性的勇气。


综合来说,李卫公这类人,智力水平最高,靠着聪明追求自由,成功地逃出了旧牢笼,凭着自己的能力创造新世界,结果发现造出来的是个更坏的牢笼。这一头撞到了体制的南墙上,撞出了绝望,于是一蹶不振,在装疯卖傻里了却余生。

红拂这类人,智力一般,靠着真性情追求自由,敢爱敢做。逃出了旧牢笼,发现新的也是牢笼,还想再逃,实在逃不掉了,就毅然决然地死去。

虬髯公这类人,智力不差,性情最压抑。他们普遍缺乏勇气,自由意志在懦弱中逐渐消亡,把逆来顺受美化当做理所应当。这类人看似和时代合拍,活得不差,但迟早会被压抑“反噬”,不在压抑中变态,就在压抑中狗带。

可悲的是,这三类人里,虬髯公代表的,正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沉默的大多数”,无趣的大多数,被王小波所讽刺的大多数。

更可悲的是,这三类人,全是悲剧。王小波在最后说,这个故事一点都不怪诞,“我不过是写了我的生活”。在生活里,唯一需要的,是“指望”——

“我们需要的不是要逃出洛阳城或者证出费尔马,而是指望。如果需要寓意,这就是一个,明确说出来就是:根本没有指望。我们的生活是无法改变的。”

至此,王小波完成了对《1984》的致敬——只有绝望。所有的希望都在“异次元杀阵”里被屠戮殆尽。

与王小波的杂文相比,《红拂夜奔》的讽刺,更为用力。

以李卫公的故事讽刺反智,以红拂的故事讽刺官僚,以虬髯公的故事讽刺无趣的大多数人。

常有人问,读书何必要思考隐喻,何必要读的那么沉重,草草读完,付之一笑,有何不可?

似乎没什么不可以。

只是如果要这么读的话,当我们面对《红拂夜奔》夸张离奇的桥段,忍不住捧腹大笑时,我们就变成了王小波讽刺的对象——好比李卫公把费尔马大定理的答案写进春宫图里那样,明明是本科学宝典,我们却当成小黄书来读,还自我安慰道:“只是为了读个开心嘛”。

王小波在书里反复说到:“活着成为一只猪和死掉,也不知哪个更可怕”、“这样的死亡和一个无性、无智、无趣的人生相比,也不知哪个更可怕。”

金庸写过:“慧极必伤,情深不寿。”

王小波的回答大约会是——即使折寿,也不值得放弃对智慧和爱情的追求。


文 | 乐之读 | 简书签约作者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圆十二

相关文章

  • 《红拂夜奔》:王小波构建的“异次元杀阵”

    读《红拂夜奔》,像是大冬天里洗热水澡,洗的正舒服时,突然断了供暖,冷水满头满脸地浇下来,透心凉。 王小波的脑洞依旧...

  • 《红拂夜奔》王小波

    我想,这本书是可以来回翻阅的书籍之一,看《红拂夜奔》有一种放空的感觉,整篇文章穿插了,隐喻,讽刺,含沙射影...

  • 《红拂夜奔》王小波

    一、名人解读 1、《红拂夜奔》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空间,每一条故事线,都是对文明痼疾与现实荒谬的反讽性隐喻,而整部...

  •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

    今天看完了就马上写来,为了激励自我,希望自己有空可以用另一个视角在看一遍。 这次我是作为李卫公迷粉来看世界,未收到...

  • 王小波的《红拂夜奔》

    前两天看了一本书,书名是人为什么活着?在如今人们普遍追求人生意义这个问题的时候,这样的书名就特别的吸引人,好想看一...

  • 浅谈王小波《红拂夜奔》

    2017年年末我列出了18年要读的100本书单,王小波这本《红拂夜奔》也是其中的一部。 年初去首图很碰巧就看到这本...

  • 初识王小波——《红拂夜奔》

    初识王小波是因为《红拂夜奔》,女伴对之赞不绝口,平时伶牙俐齿的她此时溢美之词只剩下“那是极好的”,鉴于她对书的挑剔...

  • 王小波《红拂夜奔》摘抄

    红拂夜奔 王小波 第一章 后世的人们说,李卫公之巧,天下无双,这当然是有所指的。从年轻时开始,他就发明了各种器具。...

  • 王小波《红拂夜奔》(五)

    文本摘抄:什么与什么 筱箫雨笙安徒生的树与明月昨天 第1章 自序 这本书里将要谈到的是有趣。其实每一本书都应该有趣...

  • 王小波《红拂夜奔》(一)

    筱箫雨笙 安徒生的树与明月 今天 收录于话题 #王小波,1 #少吃饭多读书,1 言语本没有罪,有罪的是那些用言语试...

网友评论

  • 陌上扶桑:看的真透彻,我觉得王小波作品读着很吃力,文笔的确很特别,我一遍看不出什么,得读两遍才看出点门道
    乐之读:@婉转小灵儿 王小波的作品读两遍是很有意义的
  • 江北客:乐兄好,呵呵不知怎的想起《鹿鼎记》里周星驰的一句经典台词,平生不识陈近南……但王小波确实一本都没有读过,书评先收藏,以后有机会看看《红拂夜奔》……记得从前在新浪发博文,曾经关注过一段时间李银河老师,某种程度上,由银河之璀璨,亦可想见小波之博大精深波澜壮阔吧😊
    乐之读:@江北客 是啊,王小波的书会和老老头的胃口的,有机会读读吧,我买了全套:smile:
  • 只讀經典:王小波的小說,或嬉笑怒罵,或冷嘲熱瘋的黑色幽默裏能看到的一線光線也是不那麽明亮的,且說它呈醬色。讓人好不舒服,又或者這種不舒服的根源與性格有關,與性別有關。總之,不舒服。

    後來,我認真想過,其實他的書中不期自帶希臘式悲劇的色彩。那是命運的,無從遁逃的。對於王小波這一代人(應該同家父一代的),卻是時代的。
    乐之读:@只讀經典 个人拙见,悲剧是超越时代的吧,不同的时代都有这种悲剧的共性。我们逃离了王小波的时代,却没有逃离王小波的悲剧
  • 沐秋尘:有没有才情这时候就显现出来了,别人能评论切磋一番,我却只会说:写得真好。: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乐之读:@水木云 :smile::smile:
  • 阿辰说:看完之后有想读一读王小波的冲动。买的时代三部曲可是一直也没翻开:sweat:
  • 远远歌哥:王小波又是一个超前时代的人,可惜多少人只是把他的书拿来当小黄书看,对自由的隐喻表达了无限向往,可惜在那个“黄金时代”永远只是遥远空洞的梦想
    乐之读:@程远歌 不求所有人都能读懂王小波,只要有人能读懂,就行了
  • 78708c4afdfe:只看过《沉默的大多数》,就觉得王小波才气过人,有趣,“笑傲江湖”,不得志,又玩世不恭,有点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或者是高处不胜寒吧。让我想起阿兰.德波顿,聪明而充满正能量,他的很多作品拜读过,希望能看到乐老师的解读。
    乐之读:@碧水云天2017 月亮和六便士我也写过
    78708c4afdfe: @乐之读 谢啦,去拜读,最近本打算看《月亮和六便士》,现在要“移步”《红佛夜奔》了,很早收了王小波全集十册kindle版,只看了《绿毛水怪》一篇,惭愧。
    乐之读: @碧水云天2017 除了这篇外,还解读过黄金时代,我在简书发的第一篇
  • 马弗里克:谢谢作者,佩服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能力。我看过红拂夜奔后也有很多零碎的感想,但是完全没办法像你这样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整体结构上的概括。我有个想法,在看虬髯公统治扶桑国的时候,觉得讽刺的是官僚或者统治者,但是看过你的文章,又觉得说讽刺沉默的大多数也很有道理。是否可以这么理解,因为这个故事中每个主人公都有一个前后发展,李卫公代表聪明的反叛者,他对于自我实现比追求有趣更加重视,在反叛之后作为统治者工具给自己建了一个更无聊和坚固的牢笼,和自己追求的自由背道而驰;红拂代表勇敢的反叛者,她对“有趣”的追求是比李卫公还要坚定的,这点一直没变,变得是勇敢者依靠聪明者闯出了旧的体制却不得不活在聪明者制定的新体制里,最后消磨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连自杀都无趣至极;虬髯公不仅代表沉默的大多数,在后期统治扶桑国,方式同李卫公完全不同,可以看做是旧体制下压抑变态的大多数成为统治者的隐喻。或者可以看做帝国时代的僭主和现代国家的两种统治者(阶级)的对比。
    乐之读:@千禧湖_老七 :+1::+1:说的很赞,把我没写到的都写出来了。当时想过人物前后发展变化和对比的问题,怕篇幅收不住,就作罢了
  • WAshe:王小波,孤独
  • 文心雕禅:金庸写过:“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好的很。
  • fe9afaa334dd:有趣,有趣
  • 夏木好爸爸:看了一个夏天的王小波文集,此人有鬼才,所以命不长久
    乐之读:@夏雨晨 :+1:
    夏木好爸爸:@乐之读 大一时候买的,这都六年了,零零碎碎看完了。我妈说是小黄书。
    乐之读: @夏雨晨 全看完啦?
  • 一道:这篇书评写的很吸引人:+1:
    乐之读:@一道 哈哈,一直有体会
    一道:@乐之读 哈哈,乐兄这回知道什么是“好书说不尽”了,期待你的无双
    乐之读:@一道 意犹未尽,下次把《寻找无双》加进来写个三部曲的
  • 慕泓然:王小波说自己沉默的大多数:sweat:
    乐之读:@慕泓然 所以我加了双引号
  • 刘筱舒:真得很有深度,拜读了
  • 虚室生白Rio:oh yeah,沙发,抢先看乐老师的文章
    乐之读:好快

本文标题:《红拂夜奔》:王小波构建的“异次元杀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vm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