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社会热点想法散文
《我不是药神》观后有感

《我不是药神》观后有感

作者: 江汉襄枣 | 来源:发表于2020-02-27 19:35 被阅读0次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名言毫无疑问地早已得到了大家认可。而如今我不敢说一千个观影人里有一千个吃爆米花喝饮料的人,但至少也有N多种不同的咀嚼(品味)方式。下面,我就自己的观影过程谈谈对这部电影的感受,因为影评是交给专业人士从专业眼光去评论的,我这种大众眼光根本算不上影评,姑且就叫做观后感吧,比较实在。



其一,剧情紧凑,单一线索贯穿始终

一提到“药神”,窃以为但凡是读过武侠小说的人很容易联想到金庸笔下《射雕英雄传》中的黄药师,他在小说中可是一顶一的绝世高手,不仅用药如神而且武功高强,令人称赞;而稍微懂一些中国古代史的人也能联系到明末“药圣”李时珍,这位写下巨著《本草纲目》的名医可谓是中国古代用药水平最高的专家代表。本片虽把“药神”一词作为电影主题关键词,但是能看出来编导们还是很敬重这个用语,并强调影片主人公程勇不是“药神”,而是以他为了救治一帮“罹患癌症的白血病人”(自创短语,不知是否恰当)铤而走险,不断去购买印度仿制药品“格列宁”为线索,讲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真实案例”。诚然,片中主人公程勇若非不是穷困潦倒到无力赡养老父亲、交不起房租、妻子离他而去携子移民的地步,他也万万不会答应干上“销售假药”这个行当,因为他认为这也与他卖印度神油还是有本质上的区别,自从第一次成功从卖药过程中赚取一笔小财后,相继结识了了四位“合伙人”朋友——老吕(白血病患者)、思慧(白血病女儿的妈妈)、刘牧师(白血病患者)、黄毛(早年被遗弃的彭浩)。这四位成了主人公围绕买药卖药救助众多患者的影片线索中不可或缺的配角,片中表现出了他们的团结、有爱和真情的一面。在勇哥的带领之下,五名合伙人渐渐过上了如鱼得水的生活,甚至略微膨胀,此时他们遇到了真正的药贩子“张院士”,利欲熏心的张士林连蒙带骗的忽悠众多患者购药,让勇哥团队亲自感受到了“恶心竞争”,通过此次遭遇让勇哥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越界行为,他决定解散队伍,另谋出路。而这时,老吕突如其来的病危又让勇哥决定重操旧业,上演“药神”出山。正是这一场复出戏成为了本片的转折点,于是影片又回到了勇哥亲自买药卖药的主线索之中,只不过这次更加冒险,因为伴随着瑞士正品制药公司的报案,紧接着“张院士”被抓,警方开始注意到勇哥身上……


其二,不避现实,正面侧面积极回应

没打开影片之前,我还不屑一顾,心想主演徐峥大多演的都是喜剧,想必这次又不例外。哪知电影刚刚预热了十来分钟的诙谐幽默之后,剧情开始反转,毫不夸张的讲,正是由于越来越多的白血病(也可能是癌症)患者出现,更主要是无辜的病人们“因病致贫”,孤苦伶仃他们和家人的眼神无不透露着对活着的强烈欲望,由此带来的沉重气氛一直延展到结尾。我想,正常人是绝非体会不到这种求生欲是多么的直接、渺小和宝贵。同时,折射出的一种现象也不言而喻,甚至说问题很尖锐,那就是我们国家的制药水平仍然不够,尤其是攻克治疗大病难病的药物水平达不到需求,不得不求助于国外更为先进、科学、标准的专利药品。这种昂贵的进口代价是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之痛,诚然,并不是不尊重研究人员对于医药成品的辛勤付出不值得天价,而是不禁让人叹息最先进的技术怎么老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往大了说我们有“国之重器”,往小了说我们也有“工匠精神”,往远了说我们有数一数二的“医圣、药圣”和四大发明,往近了说我们也有诺贝尔奖得主和各种国家科技进步奖,老百姓看得起普通病、吃得起普通药早已得到实现,但为何大病难病迟迟不能得到解决?影片并没有回避这个现实,通过在民间树立“药神”这一正面形象发起了对这一不公现象的抗争,最终通过国家公权机关的高度重视并积极回应,在侧面上实现了对该问题最为妥善的解决。


其三,真情流露,于情于理于法俱到

再复盘到起初,听到《我不是药神》这部片名,看到演员表中只有徐峥一位“大牌”我是提不起多大兴趣的,甚至还跟小伙伴打趣说看这种平淡无奇的片还真不如去看美国大片。其实我并不是抵触这部片,而是一贯以来类似这种假期“大片”、“贺岁片”我都是不热衷的,不喜欢跟风去凑热闹,事实上我也是这么去做的,直觉和偏见给予了我另类的选择:每逢大片上映一个月内我都不去翻看影评本身,直到沉寂到身边无人讨论之后,我若真觉得评分高的值得一看,就去买张票安静的欣赏。

真实的情况是,当度过了开局阶段的宁浩及徐氏幽默“套路”过后,沉重的话题和氛围便循循渐进走进我们的视野,同情占据了心扉,真情流露了眼眸,思索冲进了大脑。我记得影片中有多个场景侧面描画出了主人公勇哥的责任、善良、无畏和公义:第一个是勇哥喂他卧病在床的老父吃饭;第二个是他对待儿子的无私钟爱;第三个是他对待思慧“报答爱意”的周到拒绝;第四个是他在法庭上面对法官审判时大义凛然的坦诚布公和对千千万万个“癌症病友”代表们流出的动容眼泪,前两幅场景反复出现几次,足以说明他分别作为儿子和父亲的责任担当。除此之外,影片中不得不提的是这位作为正义的执法代表——刑警队长曹斌。

曹斌曾经极度看不起程勇,在警局里他曾经气到歇斯底里的要揍程勇,当时曹觉得程没出息还打老婆简直混帐,结果被其他警察拉住,程勇靠在墙角畏首畏尾的像个犯了错的孩子;后面黄毛没了,程勇追到医院瞪着猩红的眼睛咆哮着歇斯底里的要揍曹斌,此时程觉得曹冷血没人性,结果被其他警察拉住,曹斌瘫倒在墙上手足无措的像个犯了错的孩子。曹斌后来数次向局长表示这案子“太扎心了,我办不了”,表明了他彻底认清了事实,并不是冷冰冰的法律所能解决的。

如果法律人无法从道德规范中去探究法益(法律的价值)内涵,不考虑社会影响的话,那么法律很可能成为对民众苛刻的命令,司法则会沦为法律冰冷的机器,冷血也就成为法律人的代名词。而如何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影片在剧终时分交代清楚了,勇哥销售假药的犯罪事实成立,但基于特殊情节和人性化考虑,获判三年有期徒刑提前释放。出来时,曹斌兑现了他的邀约,二人相伴喝酒,剧终。

周一围剧照

我相信,谁都不想在去探索人性的深度之时,却看到人心的浅薄。这种拷问是试探性的,造成极大的落差更是我们万万不愿意接受的,幸好这部片给了我们希望,在某些关键时刻,我们需要的“药神”远远不止一个,愿未来世间再也不需要“药神”,其实我更愿意看到“神医”不断涌现......


相关文章

  • 心向光明,墨夜无暗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心向光明,墨夜无暗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秋水长天 《我不是药神》...

  • 人性的回归

    电影《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悠然:『观察与思考』 “人性的回归”是本文的标题,也是对电影《我不是药神》的观后感...

  •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春儿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文/春儿 《我不是药神》,昨天上午看了这部电影,...

  • 《我不是药神》 观后有感

    最近,《我不是药神》以零差评成了暑期档的爆款,直面“天价药”、“看病贵”这一当下中国的社会问题。 这些经典台词戳中...

  • 《我不是药神》观后有感

    慢慢在长大,慢慢不那么爱哭了…这是今年看的第一部泪流满面的电影,一如既往的一个人观影... 看到黄毛的车票——...

  • 《我不是药神》观后有感

    最近一周《我不是药神》大火,被认为是华语电影近十几年拍得最好的电影,没有之一。豆瓣评分长期9.0,就证明了这一点。...

  • 《我不是药神》观后有感

    莎士比亚曾说过:一千个读者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这句名言毫无疑问地早已得到了大家认可。而如今我不敢说一千个观影人里...

  • 我们都是被逼着长大的

    我们都是被逼着长大的 ——《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老实...

  • 『我不是药神』观后

    最深刻的句子是张长林说的:人其实都是一种病——穷病 一、药物问题要辩证来看 制药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在中国在美国,...

  • 《我不是药神》观后

    今天是值得纪念的一天呀,爸妈第一次去电影院看电影(虽然最后他们吐槽在电影院还是看3D才好,emmm等有好的3D电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不是药神》观后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wxh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