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看见》

作者: 小花家长 | 来源:发表于2016-02-02 15:45 被阅读42次

一直对争议大的人和事颇有抵触,以至这本书被带回来许久却未曾翻过。

高中时候喜欢翻些 晦涩的书,《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情人》、《百年孤独》...忘了细节,感受也空白。只记得艰难往下读的疲惫感,又不记得是什么力量在推着我继续。

在书店看到包装精美的《梵高画传》,封面是他割掉耳朵后的自画像,几乎用掉少时一个月的零用买下来。沉甸甸的书拿在手里,就像他的一生般让人沉重,没能看完就送了朋友。多年后去她家留宿时,还能看到这本书立在她的书柜里,崭新的,又泛着时间陈腐的气味。

里面有段访者与被访者的对话,多年前有个朋友也问过我,我甚至忘记了这个早熟的朋友是谁。不过对话却如出一辙,最后我的回答也是失了底气。每个人都有一条底线,只是它在何时何地有没有机会被考验无从得知。

害怕看她关于灾难的描写,非典、唐山、汶川......不是尸横遍野,没有血流成河,都是细碎的,平淡的片段。可就是让你如噎在喉,口鼻酸楚。

10年的国庆和家人回老家,路过都江堰,大家都想去看看灾后重建好的样子,一路只顾往深处开。天气不好,阴沉着一张脸,路上走走停停,对面过来的车都对我们摆手示意前方路已不通。

我们看向一望无尽的碎石路,两旁还是泥石流后遗留下来的样子,并未覆盖上新的植被,只有尘土飞扬。最后我们掉头,一行人都沉默。只有到了那里你才知道,这里经历过一场灾难,虽然不是灾难的中心,可两年过去了,还是透着逼仄的苍凉气息,让人说不出话来。

朋友说新闻人写的书就是好看,不论是谁都能在里面找到共鸣。他说得没错,书里明明写着的都是别人的事,可你读完就会忍不住想到自己;书里都是她采访的具像的人事,可你肯定看见了更多的未知的世事。

关于《看见》

相关文章

  • 关于《看见》

    柴静的文里说,此身,是说凡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诿给别人。此时,是指凡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决不推延...

  • 关于“看见”

    我们从小就开始用眼睛看这个世界,“看见”这个词我最初较深刻印象还是柴静的一本书,后来为人母后,又经常看到专家们倡导...

  • 关于《看见》

    一直对争议大的人和事颇有抵触,以至这本书被带回来许久却未曾翻过。 高中时候喜欢翻些 晦涩的书,《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

  • 《看见》:关于理解

    “他这么做对么?不,先别回答,你要像苏联作家说的那样,‘在清水里呛呛,血水里泡泡,咸水里滚滚’,十年之后咱们再来讨...

  • 关于“被看见”

    一直想写一写“被看见”,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这是沟通交流的前提,也是铺路搭桥的基石。 就像...

  • 关于“看见自己”

    今晚会议,胡子哥这句话重点重复了几遍:“把去应聘的流程也做个复盘”。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我是这样理解的: 我是一个...

  • 关于“看见自己”

    关于“看见自己” 小伙伴提的问题,胡子哥给出3个方法 1.让自己停下来 做到可视化,能够反思、发现自己问题→打断→...

  • 关于柴静,关于看见。

    十年已至,如他所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 关于柴静,关于《看见》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 《看见》我曾完整的看过一遍,从柴静初进央视,不断的经历磨难、摸爬滚打,到后来在央视的一系列采...

  • 关于看见与被看见的故事

    Connect Manager(联络官) 的简写 是CM ,好巧,厘米 Center Meter 的缩写也是CM,...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看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kzsk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