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哲思简友广场
金陵杂俎之杨廷和竟敢顶撞皇帝

金陵杂俎之杨廷和竟敢顶撞皇帝

作者: 随园少年 | 来源:发表于2021-02-23 06:25 被阅读0次
    意大利古镇夜色

    杨廷和主要经历孝宗、武宗、世宗三朝,主要政绩在武宗和世宗朝。他在担任首辅期间,敢于向奇葩皇帝武宗进谏,维持朝政基本正常运转,并击败刘瑾,随后制衡钱宁、江彬等宦官集团。协助朱厚照解决宁王朱宸濠叛乱。

    在武宗于豹房暴病身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坚持“兄终弟及”并取得张皇太后支持,确保权力顺利转移到世宗朱厚熜手中。并采取措施维持首都安全。

    在世宗朱厚熜意欲追认自己父母先皇尊称的所谓“大礼”问题上,坚持世宗必须尊孝宗为皇考,也就是做孝宗的儿子。并始终坚持礼制不可更改,坚决顶住世宗压力,数次退还皇帝诏书,搞得皇帝很不愉快。并规劝世宗不要崇信道教,取消斋醮。由于观点不合,世宗嫉恨杨廷和,廷和多次请求退休。

    事实上由于朱厚熜父亲兴献王是孝宗朱佑樘弟弟,朱厚熜是朱厚照堂弟。杨廷和坚持世宗朱厚熜必须以叔叔孝宗为皇考,他所依据的是汉代定陶王和北宋濮王的案例。后续各部官员始终坚持杨廷和观点,出现数百官员集体哭谏事件,被廷杖致死十七人,被撤职流放官员数十人。

    这实际上是礼法与情感之争,实际上按照杨廷和的说法,孝宗就拥有朱厚照和朱厚熜两个儿子了,而兴献王就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于情于理说不过去。以张璁和桂萼为代表的“尊崇派”认为尊孝宗为皇伯考,兴献王为皇考,并另立宗庙祭祀兴献帝,是完全可行的。既不违例也合情理。他们的说法得到世宗朱厚熜的赞同。同时世宗也做出了部分让步,表示可以在太庙边上另立一庙祭祀自己的父母。

    如果杨廷和采取灵活处置的手法,也许问题会迎刃而解。后来的事实证明杨廷和有挟持皇帝之嫌,并造成极其严重后果。

    杨廷和早期经历表明,他具备朝廷栋梁素质。他是新都人。父亲曾经担任湖广提学佥事。成化十四年(1478),十九岁那年,先其父考中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廷和风姿绰约,沉静仔细,作文简练流畅,颇得好评。并且善于考究掌故、体贴民间疾苦,喜欢考察边防军事,研究法家治国事迹,颇有辅国威望。

    弘治二年担任修撰。《宪宗实录》成,因参预纂修进侍读。寻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朱厚照讲读。修《会典》成,超拜左春坊大学士,充日讲官。

    正德二年(1507)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敕。以讲筵指斥佞幸,忤刘瑾,传旨改南京吏部左侍郎。五月迁南京户部尚书。八月召还,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

    正德三年(1508)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刘瑾故意指摘《会典》小误,降杨廷和与大学士李东阳等二级俸禄。第二年加光禄大夫、柱国,迁改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在打击刘瑾等八虎斗争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时刘瑾横行霸道,非常猖獗,刘瑾党羽焦芳、张綵狼狈为奸。杨廷和与李东阳委曲求全。安化王寘鐇以诛杀瑾为名奋起造反。廷和等起草赦诏,请求擢拔边将仇钺,以离间贼党。仇钺果然逮捕寘鐇。正好太监内讧,张永揭发刘瑾罪行,朝廷上下奋起反击,刘瑾伏诛。杨廷和论功行赏,进少傅兼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荫一子中书舍人。杨廷和同样具有非常突出的军事才能和识人本领。流贼刘六、刘七、齐彦名造反,杨一清推荐马中锡进军讨伐。杨廷和说:“中锡,仅仅是一个文弱书生,不可能胜任此项军事任务。”但是马中锡已经成行,双方交战,中锡果然不能平贼。杨廷和请逮捕中锡下狱,以陆完代之,并斩杀受贿纵贼的参将桑玉。事情结束后,又采用学士陈霁计策,调动诸边兵力讨伐河南贼赵鐩,举荐彭泽为总指挥。赵贼被扫平再次论功行赏,录廷和一子锦衣卫千户。杨廷和辞退这一荣誉。特加少师、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李东阳退休,杨廷和提拔为内阁首辅。杨廷和的军事才能还体现在具有准确判断和预见事务的能力。太监张永在除去刘瑾后日益骄横,抓到一个手臂有龙纹的男子,沾沾自喜,以为立了大功。援引已故太监刘永诚案例,觊觎封侯。杨廷和说:“永诚侄子刘聚是以战功封伯爵的,并非永诚本身享受伯爵荣誉。性质完全不一样。张永封侯不可行。”张永顿时傻眼无语。彭泽即将西讨鄢本恕,向杨廷和问计。杨廷和曰:“论您的才干,还不足以平贼,切记一定要尽早班师回朝。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彭泽击杀本恕后立即班师,就在此时鄢本恕的余党立即蜂拥而起,顿时不可遏制。彭泽军队已经撤退,但是不得不再次停留组织反击,他感叹道:杨公有先见之明,我真的比不上他。武宗与宫女在帐中玩火导致乾清宫火灾,几乎全部烧毁。杨廷和请武宗下罪己诏,向天下求直言。杨廷和与同僚上疏,劝皇帝早朝晚归,亲自到九庙祭祀先祖,崇养两宫太后,经常出席经筵日讲。并且再次奏请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罢皇店、出西僧、省工作、减织造等十余条,条条恳切之至。但是皇帝不予理睬。三请奔父丧乃许。并派遣中官一路护送。

    武宗到宣府打猎,派遣使者赐杨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并请回銮,不报。廷和再与大学士蒋冕追至居庸关,皇帝命令太监谷大用把守关门,不得入而归。武宗命令回銮那天必须群臣人人手持旗帜夹道欢迎,体现皇帝威武。杨廷和执意不从,武宗无奈即罢。杨廷和能在武宗荒游,皇权悬空的时刻,积极制衡太监势力。廷和柄政,武宗经常不上朝,恣游大同、宣府、延绥之间,多荒政。杨廷和多次进谏,武宗置若罔闻。廷和郁郁寡欢,多次请求退休,皇帝亦不听。太监谷大用、魏彬、张雄,义子钱宁、江彬等人,恣意横行,意欲再次乱政。杨廷和抗争决不退让,有所裁禁,他们也不敢过于放肆。杨廷和协助武宗平定朱宸濠武装叛乱。御史萧淮揭发宁王宸濠谋反,钱宁等人暗中与宁王互相勾结,故意包庇宁王,诋毁萧淮离间骨肉。杨廷和请如宣宗谕赵王故事,派遣贵戚大臣携带敕谕前往劝说宁王,收取护卫和屯田。于是命令太监赖义、驸马都尉崔元等前往,但是朱宸濠得知这一情况,立即宣布造反。

    皇帝意欲御驾亲征,廷和等力劝阻止。武宗自称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后军都督府、太师、镇国公朱寿,统领在京及守边将士进军讨伐叛军。以安边伯许泰为威武副将军、左都督刘晖为平贼将军作为先头部队,沿途各镇守、督抚、按察等悉听节制。命令杨廷和与大学士毛纪留守北京。当时杨廷和应该起草威武大将军征南檄文,但是他推辞不写,武宗震怒。廷和谢罪,请求辞职,不许。少师梁储等请与杨廷和一起罢官,也不许。

    杨廷和称病不上朝,武宗遂传旨起驾。时为正德十四年(1519)八月。

    皇帝已经南下。实际上王守仁已经抓获朱宸濠,平息宁王叛乱后,武宗滞留南京不回,杨廷和凡上数十疏请求回銮,皆置之不理。皇帝归,驻跸通州。廷和请武宗还大内御奉天殿受俘,然后诛宸濠等正法。但是就在此时。武宗已不豫。第二年正月,武宗郊祀,在銮舆中大量吐血,过了个把月病情加深。当时皇帝无后嗣。司礼太监魏彬提出,请拿出万金向民间寻求偏方。杨廷和心知肚明没有答应。三月十四日丙寅,谷大用、张永到内阁,报告武宗驾崩于豹房。张皇太后命令,移殡至大内,并开始商议谁当立。

    杨廷和拿出《皇明祖训》对照有关条款说:兄终弟及,谁能违反祖训!兴献王朱佑杬长子,宪宗之孙,孝宗的侄子,大行皇帝的堂弟,按照继承顺序当立为帝。

    内阁梁储、蒋冕、毛纪都赞同。

    于是命令太监进宫禀报张皇太后。杨廷和等候在左顺门下。过了一会儿,太监手捧遗诏及太后懿旨,宣谕群臣,完全按照杨如廷和所请,大事就这样定了。杨廷和立即安排驻京各卫戍部队,听从号令,加强戒备。命令太监张永、武定侯郭勋、安边伯许泰、尚书王宪挑选各京营兵,防守皇城四门、京城九门及南北要害。命令解散威武营团练诸军,各边防兵重归原镇,哈密、土鲁番、佛郎机各贡使团立即回国。豹房番僧及少林僧、教坊乐人、南京快马船等统统罢免。立即释放四方进献女子,停止京师不急工务,收回宣府行宫金宝财宝归诸内库。中外大悦。

    当时平虏伯江彬手握重兵在首都周边,知天下恶之,心不自安。江彬党羽李琮阴险狡诈,劝彬乘机造反,万一不胜就逃往塞外。江彬犹豫不决。于是杨廷和假借张皇太后懿旨抓捕江彬,并与内阁蒋冕、毛纪及司礼太监温祥四人密谋。张永知道他们的意图,也暗中做好准备。司礼太监魏彬,原来就与江彬有牵连。杨廷和认为魏彬相对软弱可制,因此用武宗生前遗诏相威胁,并详言江彬造反细节,恐吓魏彬,魏彬心动,但是极力为江彬作无罪辩护,杨廷和当面训斥他。蒋冕也坚决表示今天必须解决江彬。于是派遣魏彬等人进宫禀告张皇太后。但是魏彬等人进去很久不见动静,杨廷和、蒋冕等人人自危。过了一会儿传出江彬已经活捉。当晚江彬被诛,中外相庆。杨廷和在世宗尚未即位之前,在京总揽朝政近四十天。之后兴献王世子朱厚熜才入京师即皇帝位。

    杨廷和立即起草即位诏书,虽然文书房官意欲到内阁干预起草,要求去除几件不宜公开的事情。但是杨廷和、蒋冕、毛纪都一起反对。这样确保诏书把正德年间的弊政剔除干净。裁汰锦衣诸卫、内监局工役人数十四万八千七百,节省漕粮一百五十三万二千余石。天下欢呼称新天子为“圣人”并且歌颂杨廷和功德无量。

    但是杨廷和的新政严重损害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他们恨之入骨,经常有人携带利刃在杨廷和上朝必经之路准备行凶。世宗听说后,下诏加强警卫,增加百人保卫杨廷和出入。皇帝出席经筵,杨廷和及时安排好经筵事宜。并担任撰修《武宗实录》总裁。廷和一品满九载,兼支大学士双俸。并再加左柱国。皇帝召对再三,慰劳备至。杨廷和在处理个人犯罪案件上也能主持公正。给事、御史交章弹劾王琼罪状,下诏狱。王琼囧迫,妄图通过上疏攻讦廷和以自解。三法司论罪王琼应按奸党律处以死刑,琼尽力自辨,杨廷和不以王琼攻击自己而报复他,最终判处他戍边。有人怀疑法司秉承廷和指使。有人认为杨廷和太专权。

    然而杨廷和不以为意,根据世宗年龄幼小,天性英敏,自信可辅佐致天下太平,事事有所谏诤。钱宁、江彬虽然伏诛,但是宦官张锐、张忠、于经、许泰等案件久拖不决。廷和进言:“不诛杀这几个人,则国法不正,公道不明,九庙之祖灵不安,天下万姓之心不服,祸乱之机没有平息,太平之治未达。”皇帝依据廷和建议籍没其资产。在关于增加世宗父母兴献王尊号的所谓“大礼”问题上,杨廷和坚持自己的论点百折不挠,最终与皇帝意思相忤逆,甚至四次退还皇帝诏书,世宗极不愉快,埋下君臣不合的隐患。

    先是武宗驾崩,廷和起草遗诏。认为皇考孝宗敬皇帝亲弟兴献王长子某,伦序当立。遵奉《皇明祖训》兄终弟及之规定,告于宗庙,请示慈寿张皇太后,迎接嗣皇帝世宗即位。

    当时已经按照礼部的典礼程序呈上礼仪单,请由东安门入居文华殿。第二天,文武百官三上贺礼笺劝进,笺文都是尊循皇子嗣位故事。谁知世宗流览礼部清单后,突然发问:“遗诏是以我嗣皇帝位,并非作为皇子继承皇位。”

    这个问题极其尖锐,给杨廷和等内阁成员出了难题。等到朱厚熜走到北京附近,止于城外不再前进。杨廷和按照礼部议定程序固请,世宗不听。于是在行殿受笺,由大明门直入,诏告原皇帝牌位,当天中午即皇帝位。诏书草稿说“奉皇兄遗诏入奉宗祧”,皇帝审阅很久迟迟才回复,勉强报可。过了三天,派遣礼官往迎帝母兴献妃。

    不久,命礼官议兴献王主祀称号。廷和按照汉定陶王、宋濮王故事,授意礼部尚书毛澄说:“这个历史典故足以为据,应该尊孝宗曰皇考,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国大王,母妃为皇叔母兴国太妃,自称侄皇帝,别立益王次子崇仁王为兴王,奉献王祀。持有异议者就是奸邪,按律当斩。”

    这就是杨廷和始终坚持的观点,也就是说,世宗已经成为孝宗皇帝的儿子,与刚刚去世的武宗成为了亲兄弟。不仅如此,这个决议还完全斩断了世宗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兴献王的父子关系。这完全不符合中国古代社会出嗣惯例。杨廷和非常强硬,即使与世宗观点完全不同也决不更改。

    此时进士张璁与侍郎王瓚进言,皇帝入继大统,非为人后。王瓚略略说了一下,杨廷和生恐其阻挠自己的观点,立即命令王瓚去南京任职。

    五月,诸廷臣议上,皆如廷和言。皇帝不悦。仍然每召廷和从容赐茶慰谕,意欲有所更改。但是廷和决不肯顺承帝意。皇帝下令让廷臣再议。

    廷和与内阁蒋冕、毛纪进言:“前代入继之君,追崇所生者,都不合典礼,是错误的。惟宋儒程颐《濮议》最得义理之正,可为万世法。至兴献王祀,虽崇仁王主之,他日皇嗣繁衍,仍以第二子为兴献王后,而改封崇仁王为亲王,则天理人情,两全其美。”

    杨廷和所说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意思,世宗皇帝更加不悦,再命博考典礼规则,务求至当。

    廷和、冕、纪再次进言:“夏商周三代以前,圣莫如舜帝,未闻追崇其所生父瞽瞍。三代以后,贤莫如汉光武帝,未闻追崇其所生父南顿君。惟皇上取法二君,则圣德无累,圣孝有光矣。”很明显杨廷和有强加己意于皇帝的意思。皇帝留中不发。七月,进士张璁站在世宗立场上,上疏说应当继统,不继嗣。皇帝派遣司礼太监拿出给廷和看,认为张进士此议遵祖训,据古礼,宜从。廷和大声抗议说:“迂腐秀才怎么会知道国家大事!”再次持入。不久,皇帝御文华殿召对杨廷和、蒋冕、毛纪,出示自己的手敕,命令内阁必须尊自己的父母为帝、后。

    杨廷和赶忙退下,前进几步,然后上奏说:“《礼》称所后者为父母,而以其所生者为伯叔父母,盖不惟降其服而又异其名也。臣不敢阿谀顺旨。”仍然封还皇帝手诏。群臣也皆执前议。皇帝不听。

    等到九月,母妃至京,皇帝自定礼仪由中门入,谒见太庙,再次重申意欲加称兴献帝、后为“皇”。廷和言:“汉宣帝继孝昭后,谥史皇孙、王夫人曰悼考、悼后,光武上继元帝,钜鹿、南顿君以上立庙章陵,皆未曾追尊。现在如果加皇字,与孝庙、慈寿并列,是忘所后而重本生,任私恩而弃大义,臣等都难辞其咎。”请求辞去职务。与杨廷和一起抗争的有百余人。皇帝不得已,仍以嘉靖元年诏称孝宗为“皇考”,慈寿张皇太后为“圣母”,兴献帝、后为本生父母,不称“皇”。

    这是群臣哭谏的结果,也是杨廷和固执己见的结果。杨廷和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做退让,加上廷臣附和,更加意气风发。廷和先后四次封还皇帝御批,执奏接近三十疏,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敢于退还皇帝手谕的最大胆宰相了!

    皇帝经常忽忽不乐心中嫉恨。左右因乘机进谗言说杨廷和放肆无人臣礼。言官史道、曹嘉遂交章弹劾廷和。皇帝仅仅表面上谴责史道、曹嘉,显示安慰廷和,但是内心已经开始改变主意了。

    不久论定策功,封廷和、冕、纪伯爵,岁禄千石,廷和固辞。改荫锦衣卫指挥使,复辞。帝以为赏赐太轻,加荫四品京职世袭,复辞。超拜太傅,复四辞而止。特赐敕旌异,赐宴于礼部,九卿都来参加。

    杨廷和四次拒绝加爵、荫封既有谦虚的成分,也包含对皇帝的不满。世宗崇信道教沉迷于斋醮,希望成道成仙。廷和力言不可,引梁武帝、宋徽宗为喻,嘉赞报纳。江南连年歉收,太监请派遣官员监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进言停止,皆不听,吩咐内阁撰敕。

    廷和等不奉诏,并极言民困财竭,请停遣。皇帝不听,讲得更急,并警告臣子不要太固执。杨廷和居理力争,说:“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劝之不听,而对二三邪佞之徒言听计从,难道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之徒共治祖宗天下吗?而且陛下以织造为累朝旧例,却不知洪武以来根本没有,只不过是成化、弘治才开始的。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不止一二件,陛下为何不取法美政,独独取法不美,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即位诏书,把太监们的门路堵塞殆尽,天下刚刚开始传诵圣德,现在忽然要派遣织造官,何以取信于民呢?”

    于是嘉靖帝王顾左右而言他,查究拟旨者是什么人,是否有人假传圣旨云云。由于与世宗政见不合,特别是“大礼”一事得罪皇帝,廷和多次提出退休,后请益力,又语露不平。嘉靖三年正月,皇帝听之去。又指责因辞归咎,非大臣道云云。然犹赐玺书,给舆廪邮护如例。给事、御史请留廷和,皆不报。廷和退休后,开始按照张璁、桂萼所议称孝宗为“皇伯考”。

    于是,廷和子杨慎率群臣伏阙哭争,杖谪云南。嘉靖七年,《明伦大典》成,诏定议礼诸臣罪。有人说杨廷和谬主《濮议》,诡言门生天子、定策国老,法当弃市,姑削职为民。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

    过了好久,皇帝问起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李时对曰:“可支数年。这都是陛下当初诏书裁革冗员的结果。”

    皇帝感慨地说道:“非也。这都是杨廷和的功劳,不可埋没也。”隆庆初,复官,赠太保,谥文忠。

    随园少年曰:杨廷和坚持自己的观点没有错。但是从世故人情来说,让嘉靖帝改称自己的父亲为叔叔,这样的事情亘古未闻。况且世宗已经愿意让步,表示自己的父母灵位可以不进太庙,在大内另立一庙。即使如此廷和仍寸步不让,这也未免太书生气了。这也是后来大臣集体哭谏的最根本原因,此次事件直接导致十七人廷杖致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陵杂俎之杨廷和竟敢顶撞皇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lwl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