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世间语生活、文字自由写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3)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3)

作者: 董岩峰 | 来源:发表于2019-06-05 18:15 被阅读8次

傍晚,杨雨辰和杨雨天跟着杨平财到了张家,只见张家院子里一长排吃饭桌子。院子的院墙旁一棵大槐树,在槐树下立了几口土灶,上面几口大锅,锅上面竹蒸笼冒着热气,蒸笼里面蒸的是排骨、烧白、丸子等,锅下的干木柴烧的正旺。主管菜品的厨师正在指挥,帮忙打杂的更在一旁洗碗切菜,忙得不亦乐乎。

张家的大槐树在是村里为数不多的百年老树,在改革开放以前,村里沿着大路都是百年的大柏树,后来村里一时兴起了伐木,那些大柏树便被砍了个光。大槐树二人合围能够勉强抱住,受岁月的洗礼,大槐树像耄耋老人一样浑身瘤疤,且顶着压力弯曲的生长,枝干也委屈的不规则到处延伸,但枝盛叶茂,将整个张家院子遮了大半。每当过年时,必在那伸出来的枝干上绑一根葛藤秋千,一荡就荡到围墙外面去了,那是小儿们过年最大的乐趣。

静云庵的明镜师太带着两个徒弟也过来了,正在门口桌子边做着准备工作。静玉打眼早看见杨雨辰一大群人来了,一边跟师父师姐递着香火纸钱,一边冲杨雨辰淡淡的笑了笑,杨雨辰也早看见了,到了门口冲静玉做了鬼脸,就和二叔进堂屋去了,准备打响开堂鼓。

村长杨平安作为整个丧礼的主持,他拉长了嗓子,长在大门槛上喊道:“乡亲们,张家老爷子驾鹤西去,祝他老人家荣归天堂。今天我代表孝子家人门感谢各位乡亲们的帮忙,请诵经念慈的、煮饭下厨的、摆凳调席的、管茶管水的、端盘上菜的各就各位,下面我宣布本次的典礼正式开始。”

下面就是一阵锣鼓声,只见杨平财拉开了架势,把鼓槌在空中不停的炫舞,落在鼓上便是一阵咚咚锵锵。杨雨辰起始还有点紧张,慢慢的锣声便跟上了节奏。杨雨天却很欢乐,把铙钹打得乒乓响。打甩锣的人把甩锣扔的老高,每扔一次就伴着一丝长鸣,让鼓锣铙钹声得到延续,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

开堂鼓一响,张家院门的人就逐渐多起来了。开堂鼓一完,静云庵的木鱼声和着诵经声,唧唧嗡嗡的,杨雨辰虽听不懂哼唱些什么,也忍不住的摇头晃脑,有一种大脑突然空灵的感觉。一段完毕后又是鼓锣声,接着又是一段丧歌。

这边丧礼的宵夜,丧歌都暂不需要多叙,渐渐的后半夜就来了,杨雨辰困得不行,把二叔给的一包文峰烟拿给了李章海,让他帮忙顶一下。在张家屋头钻了钻,各个床上都横七竖八的躺满了人。便来到园子里,顺着那棵大槐树的瘤疤一路爬上树去,歪在一根盘着的树枝上就沉沉睡去,仿佛中听见杨雨天和静玉在旁边吵闹。

要知后事,且听下回。

相关文章

  •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3)

    傍晚,杨雨辰和杨雨天跟着杨平财到了张家,只见张家院子里一长排吃饭桌子。院子的院墙旁一棵大槐树,在槐树下立了几口土灶...

  •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2)

    依照杨家村的风俗,葬事的准备分为三大步: 第一,棺材的选定,一般过了60岁,就得把棺材准备好。棺材的好坏取决于棺木...

  •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 (1)

    杨雨辰问父亲:“爹,静玉这样一个年轻的女孩子,为啥要当尼姑?” 杨平生道:“这我也不是很清楚,今年上半年静玉刚来的...

  • 那山•那景

    今日立冬,有幸在峨眉山的最后一个清冷的早上观赏到今年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而且是鹅毛大雪。霎时间,像是给人们眼前展现...

  • 那山,那景,那梁平

    文/飘零 我并不想告诉你,此刻我想着一座山的风景。那里天空湛蓝湛蓝,晨起宛若清纯朦胧的孩童,日落似一风姿绰约...

  •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三节(3)

    “妈,没什么事我补觉去了。”杨雨辰说。 “去休息吧,也要抓紧看书,你这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也该着点急。”他母亲说。...

  •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五节(3)

    这晚杨琴在家,煮了饭,便喊一家人吃饭。杨雨天和父母也自坐下来吃饭,都闷闷的不说话,只听见他父亲筷子磕在碗上的声音。...

  • 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九节

    如今且说回静云庵,静云庵因僻处深山,风景优美,凭山望去,实乃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所以每日也还有三五个村上的无...

  • 那山 那景 那人

    那山 那景 那人 文/中流击水 那一山美景 层层梯田茶园青青 牧场里的奶牛 眨巴着好奇的眼睛 那一股清泉 沁人...

  • 那人那山那景

    有一部电影《那人那山那狗》,是一部很轻的电影却反映了很重的人生,里面的山美水美人更美,标题便是由此而来。昨天标注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山,那景,那事儿 第二节(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lsx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