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杺
食罢一觉醒,起来意念茶。
开车去超市买了一箱山泉水,只为了喝今天的申时茶。
尽管家里装的有净水设备,但是今天不同,今天要喝“老”朋友卢叔中秋节寄来的茉莉花茶。卢叔的茶,必然是要好的水才不算辜负。这是我对卢叔表达敬意的方式。
卢叔是茶商,也是制茶人,即卖茶也制茶,不过仅限于制作茉莉花茶。
有些年头了,不管我身在何地,每年中秋前都会收到卢叔寄来的茉莉花茶,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惯例。
布好茶席,临窗煮水,准备品尝今年的第一道茉莉茶香。
打开外箱,依然和往年一样,简单的包装盒里放着两罐茶,一张便签,便签上写着 “安杺小友秋安,这是今年做的十二窨针王。” 茶罐的罐身是铁质的圆柱形,正色的中国红,罐体中央一个简单的篆书Logo“卢做”,也就没有其它了。
这样的包装是卢叔的一惯风格 —— 简洁却也大气。虽然包装简洁,但茶绝不简单,只看到便签上的“十二窨针王”几个字时就已经让我喜出望外了,要知道,去年卢叔的“十窨制茉莉花茶”都给足了我惊喜,今年的十二窨,必定又是卢叔的大作了。
打开铁盒,剪开锡纸包装,就在剪刀刚剪出一个小小口子的那一霎那,茉莉花的幽香就扑鼻而出,弥漫开来,我不由的深呼吸了几下。
每每打开卢叔的茶,我总是小心翼翼仔细着往碗中投茶,投多了不舍,少了又担心不够香醇,毕竟,一年也就只有这一季可以享用如此悠远的茶香。
水煮沸了,顺着盖碗碗壁注入,茶叶随着注水的方向开始往中心旋转,逐渐形成一个漩涡,直到完全浸入水中,此时我的四周已经完全被茉莉的芬芳包围了,仿佛又去到了卢叔家的茉莉花园。
二三十秒的短暂停留后,第一杯茶汤也就出来了,逆着光,能看到淡淡的赤金色茶汤中细小的白毫在上下摇摆浮动。品饮花茶,我习惯先深呼吸几次盖碗中的湿香,使得香气完全融入肺腑,再入口于唇齿之间慢慢浅尝。
白茶朴实清润,白茶之于茉莉,更能衬托出茉莉的水灵和醇香,何况卢叔用的是上好的白毫银针做的茶坯。喝卢叔的茶,我总是舍不得洗茶,不仅是因为茶好,更是源自对卢叔工匠之心的自信。
初始卢叔,是十年前的秋天,我从北京出发,独自坐着绿皮火车开启我说走就走的“流浪式的旅行”,在那趟列车上,我们有一段路程同坐一个卧铺车厢。那时也是我跟着朋友装模作样学喝茶最“痴”的阶段,即便是坐火车,我也随身带着一套旅行茶具。
那天火车出发的时间是上午,驶出北京后,四人的卧铺车厢里没有再上来其它的乘客,只我一人,我就取出了茶具开始喝茶。一个小时左右,茶喝透了,第一站保定站也到了,也就是这个站,上来了一对花甲之年的夫妇,这便是卢叔和他的爱人邹姨,由于我帮忙安置了他们的行李又主动让出了下铺,大家很快就熟络了起来。
聊到茶是因为卢叔看到了我摆在桌子上还没有收拾的茶具,只一句“平日里爱喝什么茶?”就开启了卢叔的专业讲解,从六大茶类具体到每一样常见的茶品,再到卢叔的茉莉花茶,最后邹姨干脆从箱子里取出他们随身带的茶让卢叔边泡边解说给我听,近五个小时通行的路程,卢叔耐心地给我讲着,邹姨就坐在他身边安静地陪着,时而点头微笑,时而递一些茶点给我和卢叔吃。
这几个小时,不仅刷新了我对茶新的认知,也让我明白了真正做茶的匠人应该具备的素养,更让我见识了“神仙眷侣”真正的默契该是什么样子。
分别时,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他们二老邀请我去横县赏茉莉花,我邀请他们二老去北京时一定要联系我。
再次见面是第二年的北京茶博会,卢叔和邹姨带着一个小团队来参展,二老忙完茶博会后才联系我,我带他们在北京城游逛了三四天,还帮卢叔对接了一些茶商。
自此,一年又一年,只要我在北京,每年的茶博会基本都能和卢叔他们小聚一些时日。当然,我也不止一次去过横县卢叔的茉莉花基地。就这样,我和卢叔他们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也是从第二年起,我每年都会收到卢叔特制的“茶礼”。
写到这里,茶也已经喝了八、九泡之余,银针的滋味和回甘依旧明显,而那渗入茶叶骨髓的花香依然还能不断释放,绵香不绝。
真切好茶,不愧是卢叔,好手艺!
拿起手机,点开卢叔的W. X,编辑了一条信息给卢叔:深谢卢叔和邹姨,赠与我这个秋天最芬芳厚重的情谊,祝您二老身体康健,明年茉莉花开时节,我去探望二老。
合上手机,再把水煮沸,继续这一季的茉莉茶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