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在开始,练习面对死亡

作者: 王茯苓 | 来源:发表于2016-05-15 20:46 被阅读1291次

    只有一件事是非常确定的,那就是,我们都终将死去。

    我们其实知道终点

    在汉文化里,一切与“死亡”相关的都是要忌讳的。平时会骂“死老头”的老奶奶,到了过年讲话不小心带“死”字,也要“呸呸”两下去晦气。我们用“逝世”、“永生”、“到另外一个世界”、“极乐世界”、“上西天”来避免直接谈论死亡,也侧面说明了这是我们文化基因里天生缺乏的一个链条。

    但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这只是人的自然循环。想要谈论活着的意义,就避不开“我们终将死去”这一话题。有宗教信仰的人们,很多都是向死而生的。他们所有要表达的生的意义都是基于我们某天将会死去为起点。基督教徒会基于活着是美好的观点去面对死亡。如果这一生好好地活着,死后会到更好的天堂。佛教徒会基于活着是受苦的观点去面对死亡。这一世我们受苦是因为上一世作恶,如果今世多做善事,那就不用下地狱受煎熬,下一世轮回就可以多享福。受过宗教洗礼的人们,在面对死亡时,会更加地有心理准备。

    我们谈论如何优生,会有大把怀孕育儿的材料可参考;我们谈论如何延缓衰老,可以找到无数的抗衰老的方子可尝试;我们谈论如何抵抗疾病,有医院和几千年的典籍资源供使用。可是,课本里从没教会我们怎么面对死亡,父母也从不会跟我们谈论死亡。我们离死亡最近的时候,或许就是跟着家里的大人去参加葬礼,或不幸地需要面对亲人的离世。看到在世人对离世人离去时的痛哭和无助,更加地加剧了我们对死亡的恐惧。

    人对未知的事情,总是会充满恐惧。我们对死都没有经验,也没有哪个死过的人亲口告诉我们死了会如何。人们那么害怕死亡,拼命地想办法延寿,祈求平安,大多是因为我们对未知的不可控。秦始皇那么丧心病狂地要研制长命百岁的药,最终也还是抵不住长眠地下的结局。如果已知道挣扎是徒劳的,我们何不心平静气地接受它,研究它,并提早为之做好准备?

    生命不在于其长度或数量,而是质量。如果能过上一天神的生活,生再无所求。

    选择有色彩地活

    如有两种选择:1. 你可以活一百万年,接近永生,但每天你过着几乎一样平静而无聊的生活;2.你只能活60年,但每一天都是很有意义,多彩多姿的,你一生创造过一些峰值体验,有一些可流传的作品。我猜绝大部分的人都会选择第二个选项吧。人就是这么可笑的生物,我们误以为我们想要长命百岁,但其实心底还是想留下些什么活过的痕迹(Make a difference),还是希望后人不要忘了我们。

    活过的痕迹或生命的延伸,有人寄托在自己的作品上,而有些人会寄托在下一代身上。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对生命其实都有着正面的意义。选好了我们想要的生活,我们得要开始练习面对死亡了。提早练习如何面对死亡,有更充足的时间去考虑和准备,何乐而不为?

    世事无常,生命有限。

    第一,意识到你终将会死去,你会开始珍惜生命,保持健康。很多人在年轻时长期熬夜,纵情狂欢,放纵地透支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他们都是在经历一场大病或一个大挫折,才突然顿悟,原来生命和健康是有限度的。你在年轻时对身体所造的孽,在不久的将来会让你尝到苦果。新闻里说的那些猝死的IT从业人员的故事都不是耸人听闻。如果你不好好珍惜你的生命,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态,你将会对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李开复在知道自己患了癌症以后,发出一条微博:“世事无常,生命有限。原来,在癌症面前,人人平等。” 医生对其患病原因的解释是“承受压力太大”和“作息时间不规律。” 他也一度退出公众视野,专心治疗。而在历经17个月的治疗康复后,他说:“原来睡觉是最有用的复健。”

    珍爱生命,保持健康,是一个有责任感有质量的生命的根本。你总得健康地活着,才有精力去完成你未完成的事。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去。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

    第二,意识到你死后可能一切皆空,你可能会不甘心,你会开始追寻人生的意义。千百年后,我们依然在奉读孔子的经典,我们依然会为莎士比亚剧中的人物或扼腕或微笑;梵高死后每年依然很多人排长的队,花很多的功夫去朝圣他的《向日葵》,王小波死后许多大学生依然视他为精神偶像。他们死了,但他们的作品得以传世。这对艺术家而言是多么具有吸引力的糖果。我们的肉身会消逝,但我们的精神还会在百年后千年后影响他人!你未必会奢望能创造出影响万世的作品,但承认吧,你心里那蠢蠢欲动的小心脏可能也想探寻一些所谓的人生意义,你也会希望不虚度此生,把人生经营得更有声色一些。因为,你根本不想被忘记。

    我已经没有时间可以去浪费

    第三,意识到生命的脆弱和必死的确定性,你会更专注于重要的人和事。

    大部分临终的病人,最大的遗憾未必会是事业尚未达到巅峰,更多的,可能是没有好好陪家人,或没有追随儿时的梦想。我们一生花了太多的时间去为“谋生”这件事而努力,也浪费太多的时间去追逐名和利。很多人会说我没时间陪家人,因为要忙着赚钱养家;很多人会说我现在努力赚钱,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孝顺父母;很多人会说我现在需要先学会生存,没有时间去追寻内心的梦想。可是,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好好陪家人吗?赚钱不是为了好好孝顺父母吗?生活那点美好的色彩,不就是因为在追梦吗?为什么不可以,此刻就把你最宝贵的时光,花费在真正重要的人和事上?

    如果你认同以上的看法,那么你可以继续往下阅读。

    我们某天都会走向对岸

    练习面对死亡,可以有很多的办法。以下的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 你可以问自己:如果明天我将会死去,那我应该如何更好地度过今天?

    你还会不会因为上班被老板骂了几句而不想吃饭?你还会不会因为儿子想打篮球不想回家而生气?你还会不会因为爱人讲了几句话不合心而上纲上线?你还会不会因为升职机会被那个龟孙子占去而气得无法入睡?

    2. 你可以给自己列一条单子:临死前想要做到的10件事。给人生做减法,让自己更专注。

    上面可以有你儿时未完成的梦想,可以对彼此伤害太深而断绝交往的朋友说一声“对不起”,可以对那暗恋了好多年的女孩说“我喜欢你”,可以开始写一本一直都没有开始写的书,还可以简单到开始去陪爸妈散步。

    3. 你可以跟朋友一起用积极的口吻探讨你想要什么样的葬礼。

    你可以要一个欢乐的告别式,你可以请朋友开始为你写追思文,并开始反思自己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也可以选择把骨灰撒向大海或森林。生,你已无法选择,为何不试一试决定如何告别?

    4. 当然,如果很多问题你还没想得太清楚,没关系,你还可以看看耶鲁大学教授 Shelly Kagan关于如何面对死亡的课程,并开始思考:

    死亡课程

    死亡并不可怕,也不该是忌讳的话题。向死而生,是我能想到的,最有意义的活法。


    如果你想看看我的小说散文集。目前仅支持微信支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178d92361fa0:Oooohhh
      • 0eac7916adb1:关于死亡
        王茯苓:@Hi阿帅 是的,关于死亡。无法回避,不如学习面对。
      • 初心觉醒:作者写的很好,很有想法,支持你继续加油写作
        王茯苓:@初心觉醒 谢谢你的鼓励。有人看有人喜欢,觉得很开心。
      • 梦生何欢:文章已收录专题,来,喝了这碗鸡汤。欢迎关注投稿!
        王茯苓:谢谢你哦。:blush:
      • 00e84a2af65d:豁然开朗,云淡风轻
        王茯苓:@showshow 如果想明白这点,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那是福气。
      • 00e84a2af65d:嗯,好像轻松些了
      • Danette:写的真好 人的一生 有时会因为做过的事后悔 但通常不会太因为做过的事后悔 却为未曾做过想做的事遗憾 所以 想做的时候就开始去做吧
        Danette:@大肚子猫 嗯嗯 向死而生 说得很好 人生怎么过是自己决定的 为何不按自己的意愿想怎么过就怎么过呢 不悔过去 不惧未来
        王茯苓:@Danette 那是。所以别纠结,不拧巴。想做什么,想好了就去做。
      • 王茯苓:写完这篇,整个人有点恍惚。其实还没有说清楚很多事,但开始思考“向死而生”,做做减法,还是让人轻松了一截。

      本文标题:从现在开始,练习面对死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mwvr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