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影 风之舞
每个地域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于苏州来说,文化的精髓在戏曲。
网师园夜游,向游客集中展示的,是苏州园林与戏曲文化的精华所在,这样的腔调怎能错过?
在苏州的几大名园里,网师园是其中面积(约十亩)最小、布局最精巧的一座。以屈屈不到拙政园1/6的面积,何以能同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就让我们在夜游网师园中,感受其“以小见大”的独特魅力吧。
用了手机导航,问了几位路人,才找到网师园,真煞费了一番周折。也让我深切体会到,它是一所真正隐于深巷的园子,而不像拙政园等其它园林,是大车可以到达的景点。
网师园,地处葑门内阔家头巷,原是南宋侍郎史正志退居故苏时所建的私家园林,称“万卷堂”,又在堂侧造花圃,号“渔隐”。后数易其主,园主多为文人雅士,且各有诗文碑刻遗于园内,历经修葺整理,最终形成了这一古典园林中的精品杰作。
网师乃渔夫、渔翁之意,又与“渔隐”同意,含有隐居江湖的意思。网师园便意谓“渔父钓叟之园”,此名既借旧时“渔隐”之意,且与巷名“王思”(即今阔家头巷)谐音。
夜色中的网师园,除了让人感觉到优雅恬静,还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整个夜游过程,就是游客们被分批次、有秩序地安排轮转于园内的亭台楼阁中,边体验夜色中的园林美景,边欣赏昆曲、评弹、江南丝竹等表演。
倒是很享受这种浸入式的演出方式,它不仅突破了传统剧场式、厅堂式正襟危坐的观看习惯,而且代入感很强。你能全方位地置身于真实的演出场景之中,特别是随着剧情的推进,还可以跟着演员穿行在园林的亭轩廊窗间,且听且行、时坐时立……
清代著名文人李渔认为,园林讲究布局结构,要布置得曲折幽深,直露中要有迂回,舒缓处要有起伏。他强调曲折之致的理论,在网师园得到了充分的印证。
网师园,小巧玲珑,古朴典雅,东宅西园,有序结合,保持了苏州旧时世家完整宅园风貌。即以池水为中心,由东部住宅区、南部宴乐区、中部环池区、西部内园殿春簃和北部书房区等五部分组成。
园内的建筑设计精心独到,不仅以造型秀丽、精致小巧见长,而且池周的亭阁错落有致,彰显出小、低、透的特点,让你能充分感受移步换景、借景、叠景、倒影等建筑手法的魅力。
那些精致的漏窗,或实心,或空心,也是网师园的一大特色。漏窗的运用,不仅大大美化了墙面,而且使整个院子变得通透富有灵性,尽显“尺幅窗”、“无心画”等格中观物之妙。
格窗外看室内演出 格窗内看室外景象听一首悠扬的竹曲,看一折古典的戏曲……如果就此沉醉于这座古老而精致的园子,显然还不够。
夜深深,月朦胧,古朴网师园,多少光影于碧波间闪动,谁在一池秋水里浅吟低唱?
(待续)
《十五贯》演出片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