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这部斩获第5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摄影、最佳原创电影音乐、最佳原创电影歌曲等奖项的电影牢牢的吸引了观众的眼球,纪录片出身的导演黄信尧,借助富有宗教味道的“大佛”,道出了台湾人民的第一声无奈。
古人常说,“食色性也”。贫穷,是会压抑天性的,但在贫穷的环境中,这种天性更会被无限的放大,加粗。
黄启文四处留情,是“暖饱思淫欲”,而肚财和菜埔对性的渴望,更多的是出于“原始的生命的本能”,因为“性”是唯一的不分财产地位社会等级的行为。就像《盲山》里强奸白春梅的黄德贵,当一个人的物质和精神都匮乏到一定程度时,“性”就成了证明他活着的唯一例子。
越是压抑,越是渴望,于是,肚财和菜埔对着老板的下流言语津津乐道、乐此不疲,对着黏黏的色情杂志互相分享,以此缓解自己因贫穷而被无限放大的本能。这里的所有有关“性”的内容,在这种环境下,都没有了色情的味道,更多的是无限的苍凉。
“大佛”这个意向,也是值得玩味的。黄启文工厂里的佛像可不止大佛那一座,大佛注视着一切,看着黄启文杀人藏尸,看着肚财和菜埔干着偷看老板隐私的勾当,看着请大师来主持法事一群人“阿弥陀佛”叫个不停的惺惺假态。她是慈悲的,她允许你无论贵贱无论好坏都可以利用她,都可以向她祈祷,以求心内的安宁。
可是她的慈悲是黑色的,就像黄启文,越是崇佛尚礼,他的心就越乱,所以他不断的找菜埔谈话,所以他设法干掉了肚财;就像肚财和菜埔,生的卑微,死的更是卑贱。
大佛慈眉善目,然而目光却清冷凛冽,世间苍生,生死善恶,贵贱尊卑,皆如蝼蚁。
其实释迦才是这部电影里活的最快乐的人。海边住灯塔,夜半听涛声,累了就随便找个地方洗个澡,无人问津,倒也不用掺杂在这黑白的世界里。他的粉色摩托车,他的自由自在,你是否看到了放逐的意义?
影片的最后,黑压压的一群人在几位法师的带领下向大佛诵经祈祷,祈求社会安宁政权稳定生活幸福,场面浩大,人人紧闭双眼,看起来虔诚无比,此时此刻却是大佛“心怀鬼胎”:昏迷的叶女士复生,用尽力气砸着外表金碧辉煌的大佛。这一幕真的是讽刺到了极致,极净之物,真的干净吗?倒是肚财的飞碟,密密麻麻的娃娃排列整齐,肮脏的小房子内却是善良又充满暖意的一方净土。
黑白色的影片基调是导演有意为之,捡垃圾为生的肚财,饱受白眼的看门人菜埔,木讷呆滞的释迦,他们都是社会底层的蝼蚁,每天都重复着单调枯燥的生活。
肚财和菜埔偷看老板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记录仪里是一个彩色的世界,是有钱人的声色犬马。就像台词所说“有钱人的人生你看,果然是彩色的。”这个时候的黑白色就有了更丰富的对比意义。
多少个漫漫长夜,靠黄启文的行车记录仪打发时间的肚财和菜埔,在目睹黄启文身边一次又一次换的年轻女孩儿时说道“为什么每个女人都爱他呢”,此时恰到好处的响起了黄启文和女孩儿调情的声音。画面上是黑白与彩色的冲击,耳朵里是两种人生下的不同感叹,也许就在这个时候,多音轨发挥了最大的功效,声音引起的冲突和共鸣,丝毫不输画面的冲击力。
也许我们最该记住一句台词“我想现在虽然是太空时代,人类早就可以坐太空船去月球,但永远无法探索别人内心的宇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