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炉边夜读读书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解读名著|跟陀翁学心理描写——《罪与罚》中犯罪心理描写解读

解读名著|跟陀翁学心理描写——《罪与罚》中犯罪心理描写解读

作者: 诸神的恩宠 | 来源:发表于2016-11-21 20:51 被阅读521次
陀思妥耶夫斯基

很多伟大的长篇小说常常包含着数个非常精彩的片段式描写。把这些片段一一抽离出来,本身就是一篇篇极好的短篇小说。比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名作《罪与罚》里,第一章第七节就是犯罪心理描写的典范。

第七节里,人物背景大致是这样的:杀人犯拉斯科尔尼科夫,已辍学的法律系大学生,家庭贫困,不甘平庸,心怀远大抱负。为了实现自己“做不平凡之人”的理想,一天他决定铤而走险“为民除害”,杀掉剥削压榨穷人的女房东。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证明自己做人的真正价值。被杀者阿廖娜,女房东,年纪很大的老太婆,尖酸刻薄爱财如命,常年对穷人放高利贷,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眼里的“吸血鬼”和“虱子”。莉扎薇塔,女房东的妹妹,老实温顺,因无意间目睹拉斯科尔尼科夫杀人,而被其杀害。

文章以拉斯科尔尼科夫心理起伏变化为脉络,串起相关事件和意外。他的心理发展几起几落, 比过山车还惊险刺激:从最初紧张——到被盘问的心虚——再到深深恐惧——忍无可忍地爆发(杀女房东)——杀人后强作镇定搜罗财宝——再次疯狂地杀戮(杀女房东妹妹)——再次强作镇定(销毁证据)——大吃一惊(发现大门没关)————按兵不动(聆听门外谈话)——侥幸逃跑(抓住时间差成功逃窜)——完全虚脱(安全回家)。根据这条心理线索,文章很清晰地划分为四个层次:第一次杀人——第二次杀人——被困屋中——成功逃脱。

文章开头,拉斯科尔尼科夫以典当为由拿着一小包物件去老太婆家。两人之前有点过节,所以这一次他特别留心细节,老太婆把门刚刚开了一道缝,他就死死拽住门把手,向自己这边猛拉,以防她突然关门。老太婆被他粗野举止吓到了,他怀着杀心进了屋。这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杀人,自己也很紧张,说话磕磕巴巴,不断打战。他把小包物件交给她。就在她背对着他,一边仔细查看那些物件一边吹毛求疵的时候,他脑子一片眩晕,抽出藏在大衣里的斧头,照着老太婆头顶连砸几下,老太婆当场毙命,死相难看。在他杀人的一瞬间,作者写道“连一刹那都不能再错过了。他彻底拿出斧头,双手举起往下一挥,几乎是下意识地、几乎不费力地、几乎机械性地用斧背砸向她的头部。这时,他似乎全无力气。但是,当他的斧头刚一落下,就立刻力透全身。”作者把杀人犯行凶时那种孤注一掷的心态和残暴的举止刻画地入木三分。杀完人后,他脑子一下清醒了,一面劫掠老太婆的值钱东西,一面由于心虚还不忘再去客厅看看倒在血泊中的老太婆,想再补一斧子。他内心特别紧张,但表面强作镇定,回到卧室继续搜罗老太婆的东西,准备抢点值钱玩意儿。突然他听见客厅有响动,他抓起斧头,冲出卧室。(第一个层次)

老太婆妹妹不知什么时候进了屋,此刻,她正躲在墙角瑟瑟发抖。他没有多想挥斧就砍,她几乎没有做任何抵抗就做了冤死鬼。这次杀人不在计划之内, 纯属意外,随机而为,他一时有些懵,神思恍惚。不过他很快就强作镇定,麻利地开始清洗犯罪现场,毁灭证据(反复洗手、反复洗斧头、擦拭血迹等等)。等他准备开溜时,惊讶地发现原来大门一直没关,开着一个很大的门缝!他吓死了,本能地走上前去把门关死。突然又想起自己是要逃跑的。 (第二个层次)

不巧的是,这时走廊传来脚步声。有人来了,是老太婆先前约好的客人。那人猛敲了一阵门后,变得气急败坏。这时门口又来了人,也是来找老太婆的。两人在门外一边猛砸门,一边骂骂咧咧。躲在屋里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吓得魂都快飞出来了。门外两人嘀嘀咕咕一阵后,最后确定屋里肯定有人,因为门是反锁的。他们怀疑屋里出了事,于是两人分工,一人跑去楼下叫人,一人继续蹲守屋外。过了一会儿,门外的人等得不耐烦了,也下楼叫人去了。 (第三个层次)

拉斯科尔尼科夫确定门外没人之后,果断抓住了这个时间差,赶忙下楼,刚逃到二楼,就听到楼梯口传来三四个人的说话声——显然这些人是要去老太婆屋里一看究竟的。狭路相逢,他觉得这次要完蛋了。就在此时,他突然发现二楼有间正在装修的空房子敞着门,他顾不得多想,慌忙躲了进去,一秒不差恰好躲开了正要上楼的那群人。他溜上大街,精神恍惚,走路跌跌撞撞。他迷迷糊糊地把斧头放回原处,昏昏沉沉地进了自己的屋子。原文结尾处写道“他睡不着,但脑子里却昏天黑地。假如当时有谁走进他的房间,他定会立刻纵身跳起,大喊大叫。思想的各种断章残片在他的脑海里翻腾着:尽管他竭尽全力,但却无法捕获其中任何一个,也无法把思想集中到任何一点上......”可以看出,在短短几个小时内,经历过两次杀人、一场侥幸逃脱后,由于精神高度紧张,此刻拉斯科尔尼科夫已经快累瘫了,整个人几近虚脱。 (第四个层次)

陀思妥耶夫斯基不愧是世界级小说大师,把罪犯的心理变化描写地细致入微, 从紧张到癫狂再到虚无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被完完整整活灵活现地展现了出来(坐牢流放的经历对他写作帮助巨大)。主人公心理变化逻辑严谨,环环相扣,合情合理,真实震撼。心理影响行为,在一系列心理巨变带动下,主人公行为变得越来越惊心动魄,整个故事也越来越扣人心弦。细腻生动的心理独白和主配角之间精彩的心理博弈撑起全文,行文流畅,一气呵成。看完让人心悸不已,犹如置身于犯罪现场,全身每个毛孔都血脉喷张,汗毛倒立,紧张刺激兴奋,交织一起,心惊肉跳,酣畅淋漓。超级赞!

2016.11.21

相关文章

  • 解读名著|跟陀翁学心理描写——《罪与罚》中犯罪心理描写解读

    很多伟大的长篇小说常常包含着数个非常精彩的片段式描写。把这些片段一一抽离出来,本身就是一篇篇极好的短篇小说。比如陀...

  • 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陀思妥耶夫斯基著 徐玉梅 译 花城出版社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于悲剧作品的人物心理描写,虽然不如那本罪与罚里面表...

  • 最好的演员是忘记自我的存在

    《罪与罚》快看结束了,还有最后100页不到,此刻突然有种感觉,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书中主人公心理的描写,主人公的心路历...

  • 刘老师语文中考作文复习之三——细节描写

    刘老师语文中考作文复习之三——细节描写 一、解读细节、细节描写 1.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 2.细节描写就是指...

  • 《罪与罚》中的心理意识形态

    《罪与罚》是十九世纪,俄国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之一。他善于描写小人物的心理活动,并且善于揭露他们的灵魂,...

  • 红与黑

    《红与黑》| 黄昱宁工作室解读 关于作者 司汤达,真名马利-亨利·贝尔,19世纪法国作家,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

  • (四)学习环境描写学案

    跟着名著学写作(四)学习环境描写 一、什么是描写? 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作者对人物、事物和环境所作的具体描...

  • 2019-01-06[读书札记]罪与罚

    罪与罚 读书札记By张雷 刚读完《罪与罚》,趁热写点笔记。 《罪与罚》这本书是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经典名著,也...

  • 《罪与罚》: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把道德标尺

    读到《罪与罚》这本书也是机缘巧合。本来雄心勃勃计划创作一部科幻小说,里面涉及大量心理描写,可是无奈自己“脑”中羞涩...

  • 无标题文章

    Raskolnikov 陀斯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的男主人公 小说描写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受无政府主义思想毒害,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解读名著|跟陀翁学心理描写——《罪与罚》中犯罪心理描写解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oupttx.html